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私人储蓄」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私人储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随着社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8.itc.cn/images01/20230401/3769f40d87204821b4be892e738125d1.jpe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661680259_12103200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私人储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私人储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於 2024年5月20日 (一) 23:31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私人儲蓄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私人儲蓄指社會公眾或居民將個人可支配收入扣去消費以後所餘下的部分,在內容上由個人儲蓄和企業儲蓄兩部分構成。它是市場經濟中投資活動的主要來源,因此是一國資本形成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進行私人儲蓄的行為是典型的市場主體決策行為,所以經濟學中關於儲蓄的理論(如儲蓄動機、儲蓄傾向、儲蓄水平等)大部分是圍繞着私人儲蓄來展開的。由於私人儲蓄可能大於或小於意願的投資水平,因此政府需要採取宏觀政策以對公共儲蓄進行調節,或引入國外儲蓄進行補充。

可支配收入和消費

可支配收入是指調查戶在調查期內獲得的、可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和儲蓄的總和,即調查戶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現金,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

計算公式為:可支配收入=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

消費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消費又分為生產消費和個人消費。前者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勞動的使用和消耗。後者是指人們把生產出來的物質資料和精神產品用於滿足個人生活需要的行為和過程。消費是恢復人們勞動力和勞動力再生產必不可少的條件。

經濟學家曼昆說:「消費是家庭除購買新住房之外用於物品與服務的支出。」「物品」包括家庭購買的汽車與家電等耐用品,以及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服務」包括理髮和醫療這類無形的東西。

馬克思說:「一個社會不能停止消費,同樣,它也不能停止生產,因此,每一個生產過程,從經常的聯繫和它的不斷更新來看,同時也就是再生產過程。」也就是說,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消費,社會再生產便無法繼續進行。消費既是生產的起點,也是生產的終點。

儲蓄

儲蓄是指每個人或家庭,把節約的錢存到銀行的經濟活動。城鄉居民將暫時不用或結餘的貨幣收入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一種存款活動。又稱儲蓄存款。儲蓄存款是信用機構的一項重要資金來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