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碧溪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碧溪中学'''常熟市碧溪中学始创于1960年9月,校址在当时碧溪市河南边。初创时期办学条件极差,仅有9间教室及数间简…”)
 
行 1: 行 1:
  
  
'''碧溪中学'''常熟市碧溪中学始创于1960年9月,校址在当时碧溪市河南边。初创时期办学条件极差,仅有9间教室及数间简易生活用房,教学设施十分简陋。
+
'''碧溪中学'''常熟市碧溪中学始创于1960年9月,校址在当时碧溪市河南边。初创时期办学条件极差,仅有9间[[ 教室]] 及数间简易生活用房,教学设施十分简陋。
  
 
==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首届初中招收两班一年级新生112名,有教职员工7名(其中教师6名,临时工友1名),为常熟县碧溪初级中学。
+
 首届[[ 初中]] 招收两班一年级新生112名,有教职员工7名(其中教师6名,临时工友1名),为常熟县碧溪初级中学。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
  
1964年学校扩建三只教室,教职员工和学生分别增至13名、150名。是年改名为常熟县碧溪棉职中学。曾招过两届新生。1966年6月,"文革"开始,部分师生外出"串联",学校停课。直到1968年,"复课闹革命",原有三个班学生全部毕业。续招初一新生两个班。1969年2月,因设公社卫生院之需,校址迁移至原中心小学内(其时小学下入大队办)。1970年秋,顺应当时教育发展形势,开办第一个高中班,招新生62名,始为完中,称常熟县碧溪中学。1982年,各小学初中部撤销,学生转并碧溪中学,学生数、班级数骤增,规模扩大,教室不敷,于是相继翻建两幢面积为3155平方米的教学楼,时共有15个初高中班,670多名学生,60多名教职员工。1983年撤县建市,学校更名为常熟市碧溪中学。
+
1964年学校扩建三只教室,教职员工和学生分别增至13名、150名。是年改名为常熟县碧溪棉职中学。曾招过两届新生。1966年6月,"[[ 文革]]"开始,部分师生外出"串联",学校停课。直到1968年,"复课闹革命",原有三个班[[ 学生]] 全部毕业。续招初一新生两个班。1969年2月,因设公社卫生院之需,校址迁移至原中心小学内(其时小学下入大队办)。1970年秋,顺应当时教育发展形势,开办第一个高中班,招新生62名,始为完中,称常熟县碧溪中学。1982年,各小学初中部撤销,学生转并碧溪中学,学生数、班级数骤增,规模扩大,教室不敷,于是相继翻建两幢面积为3155平方米的教学楼,时共有15个初高中班,670多名学生,60多名教职员工。1983年撤县建市,学校更名为常熟市碧溪中学。
  
 
==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
  
1984年春,随着义务教育<ref>[https://www.doc88.com/p-7856205456302.html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应知应会内容],道客巴巴,2015-03-24</ref>法的贯彻实施,镇政府高瞻远瞩研究决定:在碧溪镇南、碧周公路东侧,规划一大块地为新校区。于是,先建一幢二层宿舍楼600多平方米。1985年,1007平方米的实验楼落成。1988年又建造面积为1575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幢一幢(即今1号楼)。1991年2月,又建一幢四层教学楼2894平方米(即今2号楼);同年12月新建食堂750平方米,门卫80平方米,1993年,全市中学首块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交付使用,是时新校区共有建筑面积8124平方米,学生全部迁入新校区。
+
1984年春,随着[[ 义务教育]]<ref>[https://www.doc88.com/p-7856205456302.html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应知应会内容],道客巴巴,2015-03-24</ref>法的贯彻实施,镇政府高瞻远瞩研究决定:在碧溪镇南、碧周公路东侧,规划一大块地为新校区。于是,先建一幢二层宿舍楼600多平方米。1985年,1007平方米的实验楼落成。1988年又建造面积为1575平方米的三层教学幢一幢(即今1号楼)。1991年2月,又建一幢四层教学楼2894平方米(即今2号楼);同年12月新建食堂750平方米,门卫80平方米,1993年,全市中学首块400米[[ 跑道]] 的标准田径场交付使用,是时新校区共有建筑面积8124平方米,学生全部迁入新校区。
  
1994年,学校与苏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开设碧溪中学大专办班点,1994年秋,又与江苏省人口学校及常熟市中等专业学校、常熟市机械职工中专学校联合开设了中专班,教学用房又嫌不足。于是,在1995年新建一幢中专职教楼2514平方米,1997、1998两年相继建造学生宿舍楼两幢共1944平方米,1998年又增建图书、阅览、办公综合楼1520余平方米,还陆续装备了3只微机教室、语音教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ref>[https://www.sohu.com/a/319994173_426518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体教室,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f>和电子电工实验教室。至此,学校在新校址共建造校舍面积计14300余平方米,占地近80亩,各项设施基本配套,环境绿化相应跟上,整个校园呈现一派雄伟壮观,花木葱茏的崭新景象。
+
1994年,学校与[[ 苏州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开设碧溪中学大专办班点,1994年秋,又与江苏省人口学校及常熟市中等专业学校、常熟市机械职工中专学校联合开设了中专班,教学用房又嫌不足。于是,在1995年新建一幢中专职教楼2514平方米,1997、1998两年相继建造学生宿舍楼两幢共1944平方米,1998年又增建[[ 图书]] 、阅览、办公综合楼1520余平方米,还陆续装备了3只微机教室、语音教室、阶梯教室、[[ 多媒体教室]]<ref>[https://www.sohu.com/a/319994173_426518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体教室,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f>和电子电工实验教室。至此,学校在新校址共建造校舍面积计14300余平方米,占地近80亩,各项设施基本配套,环境绿化相应跟上,整个校园呈现一派雄伟壮观,花木葱茏的崭新景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於 2024年5月17日 (五) 15:41 的修訂


碧溪中學常熟市碧溪中學始創於1960年9月,校址在當時碧溪市河南邊。初創時期辦學條件極差,僅有9間教室及數間簡易生活用房,教學設施十分簡陋。

學校簡介

首屆初中招收兩班一年級新生112名,有教職員工7名(其中教師6名,臨時工友1名),為常熟縣碧溪初級中學。

發展歷史

1964年學校擴建三隻教室,教職員工和學生分別增至13名、150名。是年改名為常熟縣碧溪棉職中學。曾招過兩屆新生。1966年6月,"文革"開始,部分師生外出"串聯",學校停課。直到1968年,"複課鬧革命",原有三個班學生全部畢業。續招初一新生兩個班。1969年2月,因設公社衛生院之需,校址遷移至原中心小學內(其時小學下入大隊辦)。1970年秋,順應當時教育發展形勢,開辦第一個高中班,招新生62名,始為完中,稱常熟縣碧溪中學。1982年,各小學初中部撤銷,學生轉並碧溪中學,學生數、班級數驟增,規模擴大,教室不敷,於是相繼翻建兩幢面積為3155平方米的教學樓,時共有15個初高中班,670多名學生,60多名教職員工。1983年撤縣建市,學校更名為常熟市碧溪中學。

教學設施

1984年春,隨着義務教育[1]法的貫徹實施,鎮政府高瞻遠矚研究決定:在碧溪鎮南、碧周公路東側,規劃一大塊地為新校區。於是,先建一幢二層宿舍樓600多平方米。1985年,1007平方米的實驗樓落成。1988年又建造面積為1575平方米的三層教學幢一幢(即今1號樓)。1991年2月,又建一幢四層教學樓2894平方米(即今2號樓);同年12月新建食堂750平方米,門衛80平方米,1993年,全市中學首塊400米跑道的標準田徑場交付使用,是時新校區共有建築面積8124平方米,學生全部遷入新校區。

1994年,學校與蘇州大學成人教育學院聯合辦學,開設碧溪中學大專辦班點,1994年秋,又與江蘇省人口學校及常熟市中等專業學校、常熟市機械職工中專學校聯合開設了中專班,教學用房又嫌不足。於是,在1995年新建一幢中專職教樓2514平方米,1997、1998兩年相繼建造學生宿舍樓兩幢共1944平方米,1998年又增建圖書、閱覽、辦公綜合樓1520餘平方米,還陸續裝備了3隻微機教室、語音教室、階梯教室、多媒體教室[2]和電子電工實驗教室。至此,學校在新校址共建造校舍面積計14300餘平方米,占地近80畝,各項設施基本配套,環境綠化相應跟上,整個校園呈現一派雄偉壯觀,花木蔥蘢的嶄新景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