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过剩生产能力」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过剩生产能力'''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ref>[https://www.sohu.com/a/130584341_507440…”)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16/c4510c3402c248149e3230ecd6e23eb0_th.jp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157596129_619341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过剩生产能力'''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过剩生产能力'''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於 2024年5月22日 (三) 08:12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過剩生產能力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過剩生產能力(Excess capacity)是指成本最低產量與長期均衡中的實際產量之差。壟斷競爭理論有一個著名的且頗有爭論的結論,它認為這種市場結構之下的廠商往往會在還有過剩生產能力的情況下進行生產。

壟斷競爭

壟斷競爭是在舊經濟中常見的一個特徵,同時這一特徵在新經濟(又稱知識經濟)時代表現得更為明顯。

壟斷競爭是經濟學中比較典型的市場形式之一。

進行壟斷性競爭的企業在短期是零利潤或低額利潤,而在長期則是暴利的。

值得注意的是,壟斷性競爭雖然一直是微觀經濟學中研究市場與競爭的話題,但是越來越被宏觀經濟學家所運用,特別是在1970年代以後注重微觀基礎的建模風潮下。

壟斷競爭市場的條件主要有以下三點:

(1)在生產集團中有大量的企業生產有差別的同種產品,這些產品彼此之間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一個生產集團中的企業數量非常多,以至於每個廠商都認為自己的行為的影響很小,不會引起競爭對手的注意和反應,因而自己也不會受到競爭對手的任何報復措施的影響。

(3)廠商的生產規模比較小,因此,進入和退出一個生產集團比較容易。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壟斷競爭的存在從總體上說是利大於弊,現實中壟斷競爭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市場結構,如輕工業品市場等。

生產能力

廣義: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綜合。技術能力包括:人的能力和生產設備、面積的能力。管理能力包括: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成熟度、應用管理理論與方法和科學態度與能力。

狹義: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的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全部生產性固定資產所能生產某種產品的最大數量或所能加工處理某種原材料的最大數量。包括三個方面的含義:

1、企業的生產能力是按照直接參加生產的固定資產來計算的。

2、生產能力必須和一定的技術組織條件相聯繫。

3、生產能力反應的是一年內的實物量。

生產能力的種類

1、設計生產能力(企業長期計劃)

指企業在搞基本建設時,在設計任務書和技術文件中所寫明的生產能力。

2、查定生產能力(企業長期計劃)

指企業沒有設計生產能力資料或設計生產能力資料可靠性低情況下,根據企業現有的生產組織條件和技術水平等因素,而重新審查核定的生產能力。

3、計劃生產能力(企業年度計劃、季度計劃)

也稱現實生產能力,是企業在計劃期內根據現有的生產組織條件和技術水平等因素所能夠實現的生產能力。直接決定了近期所做生產計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