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赣州市南康区第十中学

增加 124 位元組, 24 天前
無編輯摘要
'''赣州市南康区第十中学'''是位于 [[ 江西省 ]][[ 赣州市 ]] 南康区的学校,也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3079380102dyi1.html 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搜狐,2012-03-16</ref>。
==所获荣誉==
2019年,赣州市南康区第十中学获2019年全国 [[ 青少年 ]]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学校简介==
赣州市南康区第十中学,2017年8月由南康新世纪中英文改办而成且正式挂牌 [[ 成立 ]] ,并于2018年进行了扩建。
这是区委、区政府关心重视教育的重大举措,是推进 [[ 义务教育]]<ref>[https://www.docin.com/p-2249608618.html 2019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豆丁网,2019-09-01</ref>均衡发展、化解城区初中大班额、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三年来,十中人牢记嘱托,秉承“从一而十、臻美至善”的办学理念,守正笃实,勤耕励耘,深入挖掘原南康三中初中部及中英文学校积淀的深厚底蕴,不断融合,朝着精品化办学方向阔步前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 [[ 乐章 ]]
==校园咨询==
====一、改革背景====
赣州市第十中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和合五育,雨润花开”办学理念,认真思考管理的相应变革和发展规划的相应调整。守住学生高效学习的主阵地,努力打造学生快乐学习的新高地,坚持减负增效相融,实行“高效课堂提质提效、五润课程减压减负、欢跃课间健体健心、智慧探索益智益趣”四个“双减”阵营相结合方式,致力构建“文学润德、科技润智、 [[ 艺术 ]] 润心、体育润志、劳动润行”的“五润”特色课程体系,助力“双减”工作创新推深,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二、改革举措====
(一)文学润德
1.传承国学经典,提升 [[ 文化 ]] 自信。成立文学社和读书沙龙,设立共享书屋,教会学生欣赏文学、诵读国学、爱党爱国、崇尚礼德,厚植家国情怀。
2.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品德修养。举办古诗词大会、“ [[ 爱国主义 ]] ”主题手抄报、“最美十中人”演讲、“少年中国说”朗诵、“模拟法庭”“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等比赛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不断修身立德,打牢思想根基。
3.赓续红色 [[ 基因 ]] ,品读红色文化。编辑红色文化读本,开展讲红色故事活动,组织红色研学活动,厚植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二)科技润智
优化文化课现有校本课程,以三个 [[ 社团 ]] 形式普及科学知识,培育动手能力,挖掘科技创新潜能。
1.理化生实验社团。主要以 [[ 指导 ]] 、讲座、实践等方式开展实验操作、个案探究、发明利用等活动。
2.人工智能社团。采取每周1堂信息技术课+1堂 [[ 人工智能 ]] 课的“1+1”模式,实现工作原理、动手设计、智慧合作的训练目标。
3.电脑编程社团。从“熟悉软件、采集素材、分类 [[ 探索 ]] 、出题创意、分工合作、益智创新”五方面认真开展活动,通过智能展示、创新演绎的社团作品秀,每学期评定“程序、操控、智趣、动漫、创优”五项达人证书。
(三)体育润志
以体育社团为依托,实施体能素质训练、运动 [[ 理论 ]] 传授、要领技能强化相结合的“一训二授三强化”做法。
1.球类社团。每学期在训练之余开展篮球、 [[ 羽毛球 ]] 、乒乓球年级友谊赛、班级积分赛、组合对抗赛、师生交流赛。
2.田径社团。从定对象、定目标、定内容、定方法四方面训练,从强素质、提 [[ 速度 ]] 、稳力量、拼耐力、磨意志五方面突破。
3.跳绳社团。进行弹跳能力、灵敏协调、速度耐力等训练。契合 [[ 中考 ]] 体育,每天大课间针对性地安排跳绳活动。
(四)艺术润心
本着“传承 [[ 艺术 ]] 瑰宝、浸润富足心灵”的目标,通过开设多种艺术社团方式,优化课外活动形式。
1.班级、校园合唱社团并行。认真组织排练,快乐歌唱、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和团队意识。
2.书法 [[ 社团 ]] 。从基础练起,学思而进,一撇一捺,和润 [[ 心灵 ]] ,积极组织参与各级比赛与交流活动。
3.素描社团。引领发现和创造美,进行理论指导和实践写意,在创作中促进内心和润、气宇不凡。
4.剪纸、 [[ 刺绣 ]] 、脸谱制作、石头绘画、斗笠簸箕绘本社团。在引领学生熟知民俗、熟悉技巧、感受意境、悟析思想中熏陶艺术心质。
(五)劳动润行
学校开办之初就以“一个目标、两项技能、三支队伍、四个基地”的“一二三四”模式把劳动教育确立为特色课程,既“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学会至少两项劳动 [[ 技能 ]] ;打造好学生、教师、劳作社团三支队伍;建立学校果蔬种植、校企合作实践、日常劳动家庭、回报社会社区四个基地。以“1+4”工程(即以学校劳作基地为中心,辐射 [[ 家庭 ]] 、社区、校外劳动基地、社会企业)为主要抓手,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开展模式和方式。如组织赴社区志愿劳动服务;每学期开展“我的十中我的家”花卉种植大赛;和茶叶基地达成合作协议,由茶园提供茶苗、制茶设备、种茶技术,学校把种茶、采茶、制茶、茶艺茶道茶文化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茶园,推动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改革成效====
一是以德立身。书香氛围浓厚、德礼相济并行、 [[ 文化 ]] 气息悠深。学生在区第一、二、三届诗词大会中均勇夺桂冠,在各类征文、手抄报等比赛中多次获区、市级奖,“书香校园,经典诵读”案例被推选为区、市优秀作品展示。
二是以智开慧。组织举行的“ [[ 设计 ]] 班徽”“快乐编程”“数字画作”“云端生本”“智慧发明”等活动精彩纷呈。学生多次在“人工智能”和“科幻主题”赛事中获区、市级奖,在区、市级中学生物理、化学研学素养活动中喜获一等奖,在区、市学生物理科技创新比赛中均获佳绩。
三是以体健身。课间活动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健体健心。在区级各项 [[ 体育 ]] 赛事中,学生勤参与、显身手、展风采、获佳绩、乐交流、善取经、重提升、求拓展。
四是以美养心。课外艺术兴趣活动,场所有专属、指导有专人、训练有专项、特长有专攻、强化有专向,硕果喜丰收,喜讯润心灵。学生书画作品多次在区、市、省书画大赛中荣获个人、团体和组织一等奖,音乐 [[ 表演 ]] 展示多次斩获区、市级桂冠。
五是以劳育行。引领学生崇尚劳动、科学劳动,倡导劳动生活化、生活劳动化。果蔬劳作园种植了水果、蔬菜、绿植、花卉等30多种植物,设有育种区、采摘区、授粉区。学生自己种植的玉米、 [[ 火龙果 ]] 、青豆、辣椒、 [[ 花生 ]] 、向日葵已收获多季,提升了学生劳作兴趣,科学有效把劳动性、科普性、观赏性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718,7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