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血瘀证」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血瘀证'''<br><img src="https://www.byb.cn/uploads/image/2012/03/120327091356_786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byb.cn/doc_3660.aspx 圖片來自别有病]</small>  
 
|<center>'''血瘀证'''<br><img src="https://www.byb.cn/uploads/image/2012/03/120327091356_7869.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byb.cn/doc_3660.aspx 圖片來自别有病]</small>  
|}'''血瘀证''',中医病证名。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
+
|}'''血瘀证''',中医病证名。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0MzIwODMzMg==&mid=2247486007&idx=1&sn=8d2a96d0fc53ab7ac84126851fb4e13f&chksm=c33628d4f441a1c2323912f134533e2ed9d6ff7eb1928acd540fb61dac11de1cb4611b47020d&scene=27 血瘀症是什么?有哪些症状,有危害吗?]微信公众平台</ref>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多因外伤、跌仆,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或气滞血行不畅,或因寒而血脉凝滞,或因热而血液浓缩壅聚,或气虚推动无力,血行缓慢等,导致瘀血内阻。
 
 多因外伤、跌仆,离经之血未及时排出或消散;或气滞血行不畅,或因寒而血脉凝滞,或因热而血液浓缩壅聚,或气虚推动无力,血行缓慢等,导致瘀血内阻。
行 25: 行 25:
 
 崩漏转归,常多脏受累,气血同病,因果转化。崩漏下血,气随血脱,阴随血伤,不论病发何因,最易出现气阴(血)两虚夹瘀的结果,气阴两虚又可阴损及阳,血崩日久化寒,形成新的病因;崩日久,离经之血为瘀,故出血期必有瘀阻冲任、子宫的转归,止血治疗务必兼顾化瘀止血的病机转归灵活处理。
 
 崩漏转归,常多脏受累,气血同病,因果转化。崩漏下血,气随血脱,阴随血伤,不论病发何因,最易出现气阴(血)两虚夹瘀的结果,气阴两虚又可阴损及阳,血崩日久化寒,形成新的病因;崩日久,离经之血为瘀,故出血期必有瘀阻冲任、子宫的转归,止血治疗务必兼顾化瘀止血的病机转归灵活处理。
  
 崩漏的预后与发育和治疗相关。
+
 崩漏的预后与发育和治疗相关。<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388472144 甘肃中医药大学考研复试经历]知乎</ref>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於 2024年5月21日 (二) 14:42 的最新修訂

血瘀證
圖片來自別有病

血瘀證,中醫病證名。指瘀血內阻,以疼痛,腫塊,出血,舌紫,脈澀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凡離開經脈的血液,未能及時排出或消散,而停留於某一處;或血液運行受阻,壅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失卻生理功能者,均屬瘀血。[1]

病因病機

多因外傷、跌仆,離經之血未及時排出或消散;或氣滯血行不暢,或因寒而血脈凝滯,或因熱而血液濃縮壅聚,或氣虛推動無力,血行緩慢等,導致瘀血內阻。

辨證要點

刺痛,腫塊,出血等特徵與舌紫脈澀共見。

證候分析

氣血運行受阻,不通則痛故刺痛、固定、拒按;夜間血行緩慢,瘀阻加重故夜間疼痛加重;瘀積不散而凝結體表,故腫塊青紫,腹內腫塊堅硬不移;瘀血阻塞脈絡,使血液不能循經運行,溢出脈外故出血紫暗,或夾有血塊;瘀血阻絡,血行障礙,全身得不到氣血的溫煦濡養,故面色黧黑,口唇、舌體、指甲青紫色暗;瘀久不消,營血不能濡養故肌膚甲錯;瘀血內阻,沖任不通故經閉;血脈不通,血不循經,則崩漏。瘀血內阻,血行受阻故絲狀紅縷,腹壁青筋顯露,脈細澀,或結、代,或無脈。

臨床表現

疼痛如針刺、固定、拒按、夜間加重。體表腫塊青紫,腹內腫塊堅硬而推之不移。出血紫暗或夾有血塊,大便色黑如柏油狀。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眼下紫斑,肌膚甲錯,腹部青筋顯露,皮膚出現絲狀紅縷。婦女經閉,或為崩漏。舌質紫暗、紫斑、紫點,舌下脈絡曲張,或舌邊有青紫色條狀線,脈澀,或結代,或無脈。

治法

活血化瘀,固沖止血。

方劑

逐瘀止血湯。

常用中藥

生地黃、大黃、赤芍、丹皮、當歸尾、枳殼、龜甲、桃仁。

常用腧穴

關元、三陰交、隱白、血海、膈俞、合谷、太沖。

常見病

崩漏。

預防調攝

崩漏是可以預防的,重視經期衛生,儘量避免或減少宮腔手術;及早治療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月經先期等出血傾向的月經病,以防發展成崩漏。崩漏一旦發生,必須遵照「塞流、澄源、復舊」的治崩三法及早治癒,並加強鍛煉,以防復發。崩漏調攝,首重個人衛生防感染,次調飲食增營養,再適勞逸暢情懷。

轉歸預後

崩漏轉歸,常多髒受累,氣血同病,因果轉化。崩漏下血,氣隨血脫,陰隨血傷,不論病發何因,最易出現氣陰(血)兩虛夾瘀的結果,氣陰兩虛又可陰損及陽,血崩日久化寒,形成新的病因;崩日久,離經之血為瘀,故出血期必有瘀阻沖任、子宮的轉歸,止血治療務必兼顧化瘀止血的病機轉歸靈活處理。

崩漏的預後與發育和治療相關。[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