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ref>[https://cul.sohu.com/a/600456221_121124…”)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0625/eebba04e4fc7425dbea92bdf614775aa.png width="35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690211000_121123903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术语。
 
'''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术语。

於 2024年6月19日 (三) 23:45 的最新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是中國的一個專有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是「低影響開發」理念在城市建設和管理領域的應用和拓展,是管理引領建設的重要體現。城市低影響開發建設強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的有機統一,體現全生命周期理念,確保城市建設對城市正常運行和人民群眾正常生活影響降到最低程度,同時為城市管理和運行維護創造便利條件,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相關術語解釋

低影響開發(LID)一詞起源於美國,大約於20世紀70年代第1次在佛蒙特州的土地規劃中被提出,80年代在多個地區的環境敏感區域規劃(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 planning)中出現,主要針對城市水源地等敏感區的保護,避免城市開發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2012年,EPA發布了專門針對LID的術語說明,指出LID是通過綜合的規劃設計方法(holistic LID)以及不同的雨洪管理技術措施(isolated LID),以儘可能實現在源頭對雨水徑流量與徑流污染的綜合控制。

不同地區也對LID的定義做了進一步闡述,例如,加利福尼亞州在其LID設計手冊中,強調原則(LID principle)與措施(LID-BMPs)兩部分。原則主要針對規劃設計階段,應儘可能減少不透水地面,減少對自然地形地貌的破壞,保護自然水體、濕地等生態敏感區等;措施則主要針對綠色屋頂、雨水花園等具體技術措施的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