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盈园中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盈园中学'''建于1978年是兴城街办唯一的一所公办中学。历经近40年的发展历程,于2007年12年28日学校迁入新址,政府投资…”)
 
行 1: 行 1: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center><img src=http://p8.itc.cn/images01/20200805/7a31f59d98534495b29a9ad93dbef6ae.jpeg width="310"></center>
 +
<small>[https://www.sohu.com/a/411603979_120762637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
  
 
'''盈园中学'''建于1978年是兴城街办唯一的一所公办中学。历经近40年的发展历程,于2007年12年28日学校迁入新址,政府投资约1500万元,按省级规范化标准建设。
 
'''盈园中学'''建于1978年是兴城街办唯一的一所公办中学。历经近40年的发展历程,于2007年12年28日学校迁入新址,政府投资约1500万元,按省级规范化标准建设。

於 2024年6月18日 (二) 08:11 的修訂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盈園中學建於1978年是興城街辦唯一的一所公辦中學。歷經近40年的發展歷程,於2007年12年28日學校遷入新址,政府投資約1500萬元,按省級規範化標準建設。

學校介紹

占地面積792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共有3個級部18個教學班,學生1100餘人,教職工近100人,其中省級優秀教師一人,市級優秀教師兩人,區級優秀教師28人,高級教師[1]12人,中級教師36人。綠化面積28000平方米。學校建有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書法教室、舞蹈教室、電子備課室等功能教室。基本滿足了教育教學的需要。

學校規劃

(2011年——2015年)

指導思想

為了加快學校信息化校園建設,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水平,在未來的五年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主體,以《棗莊市中小學信息化校園建設工程》為依據,大力加強信息化校園建設,全面實現校園教育信息化。

在未來的五年內,主要將圍繞校園信息化環境的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和信息技術應用的普及三大目標進行,把校園信息化建設作為基礎性的工程,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把培養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依託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能力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重點,在現有的基礎上加緊工作,使我校教育的現代化、信息化躍上一個新的台階。

近兩年信息化建設工作回顧

(一)硬件配置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我校現有兩個學生用微機教室、一個教師用電子備課教室,兩處多媒體教室,每個辦公室配有一台微機,一個中心機房和一套校園監控系統,每個教室都配有網絡端口。自2008年建成校園網以來,已經初步實現了學校辦公的網絡化。95%的教師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二)存在不足和努力方向

在信息化校園的建設過程中,面對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我們做出如下努力:

1.在逐步完善硬件的同時,需要提高設備的應用效率。

2.在使用硬件設備的過程中,需要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

3.在學科的應用與整合上,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化培訓。

4.如何發揮評價制度的激勵作用,需要針對教師深入研究。

5.應用現代教育設備效率的有效評價制度還存在不足。

6.讓教師習慣無紙化辦公,真正實現信息化校園,需要過渡。

2011-2015年信息化校園建設規劃

教育的現代化已成為我校的特色之一,我們要不斷加強現代教育的投入和應用,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現代化程度。以「三個面向」為指導,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構建信息化校園,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

(一)加強信息化校園硬件建設

不斷改善教學環境,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對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進行及時的維護和更新,保證資金投入,不斷完善現代教育裝備的配置。

(二)注重軟件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1.以校園網絡為依託,建立學校資源庫,購置、自製音像資料,裝備音像電子資料室,逐步建立信息化文檔。

2.加強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利用,並將任課教師的經驗性材料按學科年級分類存儲,不斷拓展與完善學校教育教學資源庫。

3.進一步建設充實校園網站,使之成為我校教學交流,信息宣傳的重要平台。

(三)深入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組織校骨幹教師到先進校參觀學習,聘請專家來校指導,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培訓一批計算機技術基礎紮實、有發展前途的教師成為技術骨幹、科研型教師,並以此帶動全體教師學習計算機技術,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使之成為現代教育技術教育教學工作的帶頭人。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基本功「五比」活動:比教學設計、比媒體操作、比軟件製作、比教學流程、比教學效果等,推動現代教育技術[2]培訓向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