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絕活手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4年9月23日 (一) 13:47 由 南岳之秋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011 圖書學 using HotCat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絕活手藝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刺繡剪紙木雕泥人皮影,中華古老的手工藝術,千百年來代代傳承,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最貼近自然和最能震撼我們心靈的藝術。 然而,在現代科技文明和社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的雙重夾擊下,中華手工正漸漸走向衰落。 本書不僅介紹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古老手工藝,還反映了依然從事着這些傳統技藝的手工藝人的命運和生存狀態,他們堅守,他們的掙扎,他們的渴望…… 即使我們無力改變某些技藝在現代社會中漸漸被時光掩沒的命運,但至少可以從歷史的長河中打撈起它們,在紙上留住它們,使它們在這裡得到永恆。 古老神秘的工藝,後繼無人的手工A藝人,精美的圖片,使本書析具收藏價值。

圖書信息

作者:譚竹 着

出版社:百花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30638538

出版時間:2004-05-01

版次:1

頁數:226

裝幀:平裝

所屬分類:圖書 > 藝術 > 民間藝術

內容簡介

刺繡、剪紙、木雕、泥人、皮影,中華古老的手工藝術,千百年來代代傳承,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最貼近自然和最能震撼我們心靈的藝術。

然而,在現代科技文明和社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的雙重夾擊下,中華手工正漸漸走向衰落。

本書不僅介紹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古老手工藝,還反映了依然從事着這些傳統技藝的手工藝人的命運和生存狀態,他們堅守,他們的掙扎,他們的渴望……

即使我們無力改變某些技藝在現代社會中漸漸被時光掩沒的命運,但至少可以從歷史的長河中打撈起它們,在紙上留住它們,使它們在這裡得到永恆。

古老神秘的工藝,後繼無人的手工A藝人,精美的圖片,使本書析具收藏價值。

文摘

提起環縣的道情皮影,少不了得談到一個大師級的人物解長春。

在環縣皮影三百多年的歷史中,解長春的作用和貢獻舉足輕重。解長春(184l一1915)是環縣洪德鄉河連灣人,在長達六十餘年的行藝生涯中,他對道情皮影的唱腔、樂器、表演乃至劇本都做了改革和發展。

我們在縣文化館的皮影展廳里,見到了他流傳下來的明清兩代的皮影。一件件雕鏤精細造型生動色彩華美的手工藝品讓我們讚嘆不已——在這偏遠閉塞落後貧寒的西北黃土地上,竟產生了如此豐富、如此美妙的藝術品!

博物館的道全耀老師說:「文革」破「四舊」,民間藝人把皮影箱子埋在地下或藏在山洞裡,使一些明清珍貴皮影得以保存。縣文化館副館長王生亮告訴我們,環縣有九十多副箱子(一個箱子就是一個戲班子),但還在活動的只有五十多個,據他考察,在全國還有皮影的七八個縣中,環縣皮影班子數量第一,所以環縣今年(二○○二)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皮影之鄉」。

他還說,解長春的第五代孫兒解志林仍在唱戲。

我問,為什麼鍾情於這樣的形象?他回答說,因為從小生活在農村,看到農村婦女不像城市女人那麼遮遮掩掩,只要孩子餓了,隨時都可以掀起衣服奶孩子。而且她們—般手裡都不會閒着,總是在不停地勞作。他認為這樣的形象最能夠體現偉大的母愛,以及農家女的善良、純真、勤勞,體現自然美、人性美。

除了木浮雕,還有板皮雕。掛在過道有一幅題為《暮色》的板皮雕,一隻老牛臥在柵欄邊,黑色的背影寧靜安詳,天空中有低低的烏雲,顯示黃昏時分有一場即將來臨的暴雨。這幅作品遠觀非常有意境,有一種洗去心上塵埃返璞歸真之感。遺憾的是,板皮現在沒有了,都做成了牙籤。沒有了板皮,自然也就做不成板皮雕了。

泉州木偶中最為着名的是提線木偶,它俗稱傀儡戲、懸絲傀儡,又名線戲。它製作精巧,操作複雜,一個木偶的提線多達二三十條,與我國多數傳統木偶相比,技巧表演難度最高。它是表演時唯一仍有自己獨特音樂的戲種,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將近三百首曲調及南鼓、鉦鑼等古樂器,糅合閩南地方音樂的幽雅旋律,優美生動。它能夠演規模宏大的歷史戲,劇目繁多,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合理的線位布局,精妙的操縱技藝,使泉州木偶戲表演具有細膩逼真,動作惟妙惟肖的藝術特色。

以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呢?想來想去,季玉梅決定還是繼續做麵塑。早在一九九。年,她就開始做麵塑了。當時她作為隨軍家屬來哈爾濱定居,沒有工作,閒時在家看電視,看到一個講民間麵塑的專題片,勾起了她兒時的夢想。在她十歲時,看到一部阿爾巴尼亞電影《第八個是銅像》,片中有一位沒有任何美術基礎的戰士,憑着對戰友的思念和記憶,為犧牲的戰友塑了一尊像。這個情節給她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也學着用泥巴捏了一個小小的人像,大人們見了都說好。從此一個夢想就這樣悄悄埋藏在了她心裡,雖然因為現實的種種原因它暫時被壓抑了,但一遇到合適的時候,它又頑強地抬起頭來,讓她忍不住要去實現它。

剛開始做麵塑的時候,掌握不好麵粉的防腐技術,她做的五十多個面人在開春後眼睜睜地看着變成一堆粉末。她曾灰心過,想換別的材料做,但是泥巴在鋼筋水泥的都市裡不好找,木頭雕刻她又嫌太慢。她還是想做麵塑,到處尋找防腐的方法,廟會時看到有人做面人,提出給五百塊錢換秘方,人家說是祖傳不告訴她。一氣之下她跑到書店去查,看到雜誌上有這方面的介紹,是連載,六塊錢一本,她買不起,天天跑去抄。聽人家說敵敵畏能殺蟲,她買來放進去用水和,手被燒得大片脫皮。還有人說放六六六,她一試,氣味刺激得眼一直眨,從此落下病根。但她沒有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在一次次試驗中研製出不腐不裂、不褪色的麵塑技術。

以前做麵塑是因為興趣,現在做不僅是愛好,也是為了生計。季玉梅下崗後要求自己必須每天要做到規定的數量。做麵塑要很好的面,如果質量不好,做好的人臉上全起皺。自從她做起了麵塑,這麼多年她從沒在家包過一回餃子,蒸過一回饅頭,因為家裡的精粉全讓她做了面人。

不能光做,還要賣出去。她到中央大街賣,城管說不許擺攤兒。到市政府廣場,管理員又來了,還是不許賣。在廣場辦公室,她說盡好話,說下崗了,做了很久也不知做得好不好,

想看看顧客反應,試賣幾天。但人家不同意,還是讓她交了三百五十塊錢的稅。交了錢,卻連着幾天都沒生意,每天從五點半一直守到十一點多,孤獨地坐在那裡,心情沉重極了。

後來她拉了女兒去當模特,現場表演,人呼啦啦地全來了。終於有一個來做,是個大胖臉,很有特色,她做得很像,生意一下子好了起來。一個月下來,收入達到了四千多。作為從下崗工人到民間藝術家的成功範例,中央電視台、黑龍江電視台,以及多種報刊都紛紛進行了報道。

季玉梅的作品不僅受到遊客的喜愛,也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在哈爾濱民間藝術博覽會上獲得了十佳精品稱號,被選送美國參展,並被美國收藏。她的麵塑題材廣泛,人物形象生動有趣,最有特色的是國外的一些政壇名人塑像:里根、薩達姆等等,惟妙惟肖。

在廣場現場做麵塑只能在夏天,冬天就不行了。於是季玉梅在家辦起了麵塑班,每位學員學費兩干,不限時間,學會為止。因為她的名氣,來學的人不少,有外地千里迢迢趕來學了當作一門營生的,也有本地退休的學來作為消遣的。

我問,你當初好不容易才摸索出一些方法訣竅,不怕教會了別人影響你的生意嗎?她呵呵笑了,說全國會的又不是她一個人,就算她不教,學校也要教,有心想學怎麼都能學會。何況,人家老遠地來了,不教對不起人,遇到聰明的學生,教起來就更有勁。

我們談到民間工藝的前景,市場怎麼和藝術結合,她認為應該產業化,應當提倡集團消費。也許有些東西一時實現不了,但如今的季玉梅已實現了兒時夢想,成了一位傑出的民間手工藝人。(張捷攝影)

陸鴻章的家在黑龍江一個非常偏遠的村莊,那是一個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會去的偏僻地方。一大早起來,轉了幾次車,坐了幾個小時,快到中午才走到。白雪覆蓋下的村莊不見一個人影,正午的陽光沒有為它帶來一點暖意,它沉睡着,寂靜淒荒。

土路旁,有一個瘦小的身影,那是陸鴻章出來迎接。他是地道的農民,黑紅的臉膛,粗大的雙手,笑容里有着農民特有的淳樸和憨厚,讓人備感親切。才四十多歲,歲月已在他臉上雕下滄桑。他熱情地拉開破木片做的木柵欄,把我們迎進院子。

頭天我和他聯繫的時候,說希望多準備一點作品,要拍照。當時他有

點為難地說,他的作品家裡沒有,拿到集市賣去了。後來表示可以去集市拿回來。我以為一進屋就可以看見到處擺滿了他的木雕作品,就像我在別的手藝人家看到的那樣。誰知滿屋子找了半天也沒看見,他拉開一塊布蓋着的一個木雕說:就是這個。

我頓時大感失望,這麼大老遠的,專門請了一個攝影記者來拍攝,竟然只有一件作品!他妻子急忙在一旁解釋說,留不住哇,家裡太窮,做好一個就必須馬上賣掉,不然沒錢過日子。他黯然地說,也想收藏自己的作品,但家裡有一百個等着用錢的地方,不賣不行。這好比生孩子,生下一個送走一個,會是多麼的痛。而且,連張照片也沒能留下,那些付出無數心血成就的作品,就這樣永遠失去……

……

媒體推薦

前言

從中原大地向西,越八百里秦川,經西安千年古城,在向西北。

暮日西沉,群山落紅萬點。汽車出咸陽,迎大西北深秋陣陣涼風,朝慶陽急馳。

慶陽,在哪兒呢?斜斜長長的甘肅省,在最東端突然向北一翹,鋪出一大片形似海棠葉的土地。那片土地,就是古屬雍州的隴東,現占地二萬七千二百平方公里的慶陽。

那是大西北一片厚重的黃土地,躺臥在陝、甘、寧三省的懷抱中。想象里,塞外孤笛,黃沙千里,呼啦啦,大風從坡上刮過,天地蒼寒……

在那閉塞偏寂的黃土上,怎麼生長出了如此艷麗多姿的手工?

踏上據說是世界上黃土最厚的山頂大平原(二千五百平方公里)慶陽董志塬,我們才知道,這片厚重的土地,擁有華夏最悠遠、最古老、最燦爛的文明和文化。

這兒,是傳說中的伏羲、女媧、軒轅、炎帝、黃帝的故鄉。

這兒,出土了古象化石和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齊象文化遺存。

這兒,是中華農業最早的發祥地之一,積澱着厚厚的農耕文化。四千多年前,夏朝的稷官(農業大臣)周人不遠千里西奔來到慶陽,教民(當時主要為戎狄人)進行農業種植。如今,在慶陽城外的東山頂上,仍存留有祭祀周祖的廟宇——周祖陵。

這兒,存留有歷代石刻、佛塔、石窟。建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北石窟至今仍完整地刻印在茹河和浦河交匯的山川。

在這片沉甸甸的黃土地上,有數千年前的蕭關古道,有歷經滄桑的萬里長城,有星星點點的烽燧台殘遺,有公劉古廟、宋代磚塔,有漢、回、滿、藏等十二個民族。

還有作為中原大地的西北屏障,作為秦皇漢唐的「臥榻之側」,作為直撲關中逐鹿中原的虎踞龍盤之地,數千年來屢惹兵家刀槍爭鳴。

秦穆王鐵馬金戈,橫掃戎狄人義渠國;漢將軍旌旗獵獵,踏黃土,征匈奴;隋兵唐將宋元帥,塞外西風駿馬,城頭刀槍劍戟,先先後後,降突厥,攻吐蕃,討金夏,烽火狼煙,興衰滄變,直至二萬五千里長征,「邊區」升起一輪火紅的太陽……

這一片厚重的黃土地啊!

二○○二年深秋,我們踏上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穿過迷濛的歷史雲煙,走過厚厚的文明積澱,在一個個農家庭院,一個個窯洞炕頭,採擷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幾朵小花:皮影、香包、剪紙、泥塑……花兒雖小,身下的土壤厚重,捧一掬黃土,用整個心採擷。

環縣,位於慶陽地區最北端,居陝、甘、寧三省之交界。該界屬隴東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近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有大小溝道一萬七千多餘,大小殘塬五百多塊。一出具城(只有一條街)便覺天地蒼茫,人蹤稀疏。

在那深深淺淺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的溝壑峁梁之中,星星點星的晃動着一種古老的「影子」——着名的環縣道情皮影。

……

目錄

卷首語

那一片厚重的黃土地

冰城手工

行走在路上

浪漫的壓花藝術畫

獨特的木片畫

風箏城濰坊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

手指玻璃畫創始人宮溪琳

鳳凰鎮裡的工藝大師們

清河坊街上的手工藝人

走進河坡

讓我在看一眼吧

無力挽留的美

彝族手工藝

泉州木偶精彩紛呈

最後的佛山年畫

使人忘優的漁翁

惠山泥人得堅守者[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