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贛江

於 2019年12月3日 (二) 21:03 由 风雨同舟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680 中国地理类志 using HotCat

贛江(theGanjiangRiver)是中國江西省最大河流,長江下游最重要支流之一。贛江位於長江以南、南嶺以北。西源章水是出自廣東省毗連江西贛州南部的大庾嶺,東源貢水是出自江西省武夷山區的贛州市石城縣的贛源崬,在贛州章貢區匯合稱贛江。北流經萬安,泰和,吉安,吉水,峽江,新干,清江、豐城到南昌市注入九江的鄱陽湖,後經九江市湖口縣洩入長江,長766公里,流域面積83500平方公里。中上游多礁石險灘,水流湍急。下游江面寬闊,多沙洲。主要支流有信江、錦江等。贛州以下可以通航。舊時沿岸各地是長江下游與兩廣的交通紐帶。

目錄

名稱由來

贛,古代亦寫作灨,又通淦。先秦時贛江被稱為楊漢,漢代稱湖漢,贛水一稱最早可見於《山海經》卷十三「海內東經」:「贛水出聶都山,東北流,入彭澤西也。」

目前對贛江的得名主要有章貢合流說和贛巨人說:

1.章貢合流說是最流行的一種說法。章水和貢水在贛州匯合為贛江,左章右貢構成「贑」字。此說的問題在於「贛」字先秦就已產生,而「贑」字則出現在唐代以後。

2.贛巨人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內經》:「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晉郭璞注《山海經》:「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長丈許,腳跟反向,健走、被發、好笑,雌者能作汁,灑中人即病,土俗呼為山都。南康今有贛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

主流分段

贛江南北流貫江西,在贛州章貢區由章江、貢水匯合而成,主要支流,東源出自石城的武夷山黃竹嶺,稱綿水,流經瑞金,在會昌與湘水(江西)匯合,稱貢水,流經於都、贛縣、章貢區,為贛江正源。

西源章水發源於崇義縣聶都山張柴洞,流經大余、上猶、南康、贛縣、章貢區。

章、貢兩水在贛州市章貢區八境台匯合後始稱贛江。曲折北流,經吉安市萬安、泰和、吉安縣、吉州區、青原區、吉水、峽江、新干、宜春市樟樹市、豐城到南昌市新建縣、南昌縣、九江市永修縣分四支注入鄱陽湖,後經九江市湖口縣進入長江。

贛州以上為上游

山地縱橫,支流眾多,主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上猶江等,分別匯入章水和貢水。

贛州至新干為中游

贛州至萬安段,由於河流切割遂猶山地,多峽谷和險灘急流,萬安水電站建成後,險灘多已消失;萬安以下,河流進入吉泰盆地,河面漸寬,水勢和緩,東西兩岸有孤江、遂川江、蜀水、禾水、瀧水等較大支流匯入,水量大增;吉水到新干段,切穿武功山余脈,形成一較長的峽谷帶。

新干以下為下游

山勢漸退,江面逐漸開闊,水流平緩。有袁水和錦江匯入。

源頭考察

1983年(癸亥年)8月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地理系學者安陽同志因教學需要,實地考察後得出結論:「贛江發源於石城縣境內的武夷山南段石寮崬。」

1995年版《江西省志》中《江西省水利志》記載:「贛江以贛州以上為上游,以貢水為主,自石城縣石寮崬河源至贛州市全長255km。」

「貢水主流在會昌縣城以上又稱綿江,瑞金縣城以上分壬田河與黃沙河二源,主河源在壬田河,壬田河又分為南北二源,均來自武夷山西麓高山嶺間,北源起源於石城縣境內大庾嶺,南源起源於南端石寮崬。」

2000年省人事、水文、測繪、地質、林業等方面專家組成的「贛江源科學考察小組」考察成果於2001年經省科技廳評審後確定「石寮河為贛江的源河,石寮河1號泉為贛江源頭。」此點位於東經116°21′40″,北緯25°57′48″, 該區域自然資源所有權為石城縣所有。

經多部門調查石寮河流域面積4.235平方公里,其中石城縣境內為2.585平方公里,瑞金境內1.65平方公里。贛江起源於石城縣石寮崬,流經瑞金、會昌、於都、贛縣、贛州、吉安、宜春、南昌、九江的有關縣市,於九江市永修縣的吳城入鄱陽湖,隨後經九江市湖口縣進入長江。全長766公里,流域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3。

贛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石城縣橫江鎮洋地管理區,屬武夷山脈西南坡。

氣候特點

贛江流域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足,非常適宜植物動物人類生長,年均降水量1400~1800毫米。

贛江流域南北地跨4個緯度,幹流天然落差達937m,導致南北氣候出現差異,這種差異主要表現在:

氣溫特點

南北年平均氣溫相差3℃左右,流域平均氣溫17.8℃,以於都19.7℃最高,南高北低;相應≥10℃的積溫,上游區>6000℃,中游區>5500℃,下游區<5500℃,同樣無霜期南部比北部長。但由於南北地勢不同,南部山地多,北部低丘崗地多,南北年平均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均差別不大。

降水特點

最突出的是贛江中游區是全流域的降水低值區,泰和年均降水量僅1413.2mm,比流域平均值低247.7mm,為低值中心,流域雨季(4~6月)降水量最少的也在該區的萬安為619.9mm,比最多的弋陽(1023.6mm)少403.7mm,也正是降雨的這種分布特徵,吉泰盆地和贛南50多年基本上沒有發生過大暴雨;三是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大體上上游區輻射強度大,為全流域的一個高值區之一,日照時數也較多,無論上、中、下游區太陽輻射和日照時數東部均高於西部。

河流分段

贛江是鄱陽湖流域5河之首,由南至北縱貫江西全境。贛江上游稱貢水,發源於石城縣石寮崬,主河道(幹流)至吳城人湖口全長766km,流域面積83 500k㎡,占鄱陽湖流域面積的51.5%。按流域面積居長江八大支流的第七位,按水量則僅次於岷江、湘江、沅江居第四位,而單位面積產水量則居八大支流之首。贛江水系支流眾多,河長大於30k㎡的干、支流共125條,集水面積大於10k㎡的河流有2000餘條,集水面積大於1000平方千米的有19條。《江西省水利志》把贛江分為上、中、下游三部分,贛州以上為上游,以貢水為主,自河源至贛州市全長255km;贛州至新幹縣為中游,河長303km;新幹縣以下為下游區,自新幹縣至吳城幹流長208km。

上游幹流

贛州以上為上游,山地縱橫,支流眾多,主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上猶江等,分別匯入章水和貢水。 東源出自贛州市石城縣的武夷山黃竹嶺,稱綿水,流經瑞金,在會昌縣與湘水(江西)匯合,稱貢水,流經於都、贛縣、章貢區,為贛江正源;西源章水發源於崇義縣聶都山張柴洞,流經大余、上猶、南康、贛縣、章貢區。

2000年省人事、水文、測繪、地質、林業等方面專家組成的「贛江源科學考察小組」考察成果於2001年經省科技廳評審後確定「石寮河為贛江的源河,石寮河1號泉為贛江源頭。」此點位於東經116°21′40″,北緯25°57′48″,該區域自然資源所有權為石城縣所有。經多部門調查石寮河流域面積4.235平方公里,其中石城縣境內為2.585平方公里,瑞金境內1.65平方公里。贛江起源於石城縣石寮崬,全長766公里,流域面積占江西省國土面積的2/3。贛江源自然保護區位於石城縣橫江鎮洋地管理區,屬武夷山脈西南坡。

主河支流

主河貢水在會昌縣城以上稱為綿江,在會昌城與湘水(又名雁門水,集水面積2029平方千米)會合後始稱貢水,貢水過會昌城在洛口圩接納濂水(又稱梅林江,集水面積2339平方千米),至于都縣城附近有梅江(集水面積7177平方千米)匯人,梅江有一大支流為琴江,集水面積2124平方千米。貢水繼續西行過峽山圩,下至贛縣江口接納平江(集水面積285l平方千米),過江口於左岸龍舌村接納桃江(集水面積 7864平方千米),至贛州市與章江會合成贛江。

章江為贛江上游第一大支流,發源於大余、崇義兩縣交界處,主流河長233km,集水面積 3053平方千米。章江在南康縣湖頭圩三江口與上猶江(集水面積4647平方千米)會合,東行至贛州市匯入貢水,在章貢區八境台匯合後始稱贛江。

中游幹流

贛州至新干為中游。贛州至萬安段,由於河流切割遂猶山地,多峽谷和險灘急流,萬安水電站建成後,險灘多已消失;萬安以下,河流進入吉泰盆地,河面漸寬,水勢和緩;吉水到新干段,切穿武功山余脈,形成一較長的峽谷帶。

贛江幹流下行經過水急灘險、石礁眾多的所謂十八灘至萬安縣,過縣城於左岸接納遂川江(又稱龍泉江,集水面積2882平方千米),至泰和縣城上首,左岸蜀口洲接納蜀水(又稱衙前水,集水面積1301平方千米),過江背北流抵吉水縣界張家渡,右岸接納孤江(又稱瀧江,集水面積3086平方千米),過張家渡北流,在吉安市郊神崗山下左岸接納禾水(集水面積9103平方千米,其主要支流牛吼江集水面積1054平方千米,瀘水集水面積3381平方千米。

贛江納入禾水後水量大增,流過吉安市後至吉水縣城右岸接納烏江(集水面積3883平方千米),烏江為贛江中游匯人的最後一條大支流。

中游支流

遂川江

是贛江中游左岸一級支流,又名泉江、龍泉江。遂川江流域位於江西省西南部、湖南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13°45′~114°45′,北緯25°55′~26°35′之間,流域面積2 882平方千米,涉及湖南省桂東縣和江西省遂川縣、井岡山市、萬安縣。流域西毗湖南省洣水、漚江,北鄰蜀水、土龍水、南依營前水、龍華江、紫陽河、麻雙河、皂口水,東北入贛江。發源於湖南省桂東縣下村鄉龍潭垴石含山。幹流流經湖南省桂東縣下村鄉、江西省遂川縣、井岡山市、萬安縣,主河道長176千米。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一級支流4條。

瀧江

又名孤江、瀟瀧江。系青原區境內贛江東岸最大支流,享有江西的「灕江」盛譽。瀧江名揚於歐陽修膾炙人口的《瀧江阡表》。其發源於興國縣晾村的天心坪,流經永豐縣的龍岡、潭頭、流至吉水縣的南坪與沙溪水匯合,經吉水縣白沙、水南,從水南與青原區交界處的龍王廟入青原區富灘鎮境,後流經富灘鎮作埠、三友、富灘、南團、龍塘,入值夏鎮境,經該鎮的大前、先鋒、城上、值夏街道、馬埠、坪上,和江北富灘鎮的棠溪、龍口等村(居)委會,從西華山下的富灘鎮張家渡村匯入贛江。

禾水

贛江一級支流,發源於武功山南麓蓮花縣高洲鄉東北部的塘坳里高天岩,在吉州區古南街道神崗山入贛江。流域地處贛江中游,吉泰盆地西南緣。蓮花縣境至永新縣的龍田鎮稱蓮江,永新縣龍田鎮至吉州區曲瀨鄉江口稱禾水,因永新縣龍田鎮禾山而得名,至吉州區曲瀨鄉江口與瀘水匯合又俗稱禾瀘水。

烏江

源出支流江西省樂安縣、寧都縣兩縣邊界靈華山西側、永豐縣境大坪山東麓,主河長167公里,流域面積3911平方公里,是贛江中游右岸的大支流。

下游幹流

新干以下為下游,至南昌八一橋139km。山勢漸退,江面逐漸開闊,水流平緩。 贛江幹流過樟樹、豐城、南昌有袁水、錦江兩大支流匯入。

下游支流

袁水

(古稱南水),亦作袁河,贛江一級支流,流向由西向東。發源於萍鄉市蘆溪縣武功山白鶴峰北麓(萍鄉市境內),集水面積6262k㎡,主河長273km,流經萍鄉市蘆溪、宜春、分宜、新余、新干及樟樹諸縣、市,於樟樹鎮附近流入贛江。新余以上為山區,新余以下屬河谷沖積平原。

錦江

(古稱蜀水)發源於宜春西北慈化鄉坪子嶺,集水面積7886k㎡,主河長305km,流經萬載、上高、高安,至新建縣龍王廟入贛江左岸。贛江經南昌、新建兩縣達南昌市,在揚子洲分為左右兩股汊道,左股分西支、北支,右股分中支、南支,四支又各有汊道分支,均流入鄱陽湖,其中以西支為主支,盲下吳城人湖。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

贛江流域呈現山地丘陵為主體的地貌格局,山地丘陵占流域面積的64.7%(其中山地占43.9%,丘陵20.8%),低丘(海拔200m以下)崗地占31.5%,平原、水域等僅占3.9%。

贛江流域西部為羅霄山脈,構成贛江水系與湘江水系的分水嶺,由一系列北東向山脈構成,自北向南依次有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海拔多在1000m以上;

南端地處南嶺東段,主要山地有大庾嶺和九連山,大致走向東西,構成贛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

東端也主要由若干北北東向山地構成,其南端為武夷山,系贛江水系與閩江水系的分水嶺;

北端為雩山,系贛江水系與撫河水系的分水嶺;流域南部為花崗岩低山丘陵區,並在其間夾有若干規模較小的紅岩丘陵盆地,中部為吉泰紅岩丘陵盆地區,北部則為贛江下游,是一個以山地、丘陵為主體兼有低丘崗地和少量平原的地貌組合類型。

這種地貌格局自南向北沿着贛江的流向呈階梯狀分布,流域上游區山地丘陵面積占83%,低丘崗地占15.6%,平原僅占1.5%;

中游區山地丘陵面積占56.7%,低丘崗地占38.1%,平原占5.2%;

下游區山地丘陵面積占37%,低丘崗地占55.9%,平原占7%。很明顯,山地丘陵依秩減少,低丘崗地則漸次增多,河谷平原面積相應擴大。

生態環境

贛江流域生態環境總體良好,森林覆蓋率高於鄱陽湖流域平均值,達到63.6%,贛江水質在南昌以上水質達標率為78.7%,除萍鄉、新餘外其他主要城市空氣質量級別均在二級。

生態環境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森林質量不高,存在結構性矛盾,林分結構不合理,針葉林比例高,闊葉林比例小,林齡結構不合理,中幼齡林比例高,成熟林、過熟林比例小,森林鬱閉度小,活立木蓄積量低,森林防護功能差;

二是水土流失仍然較嚴重,上游區水土流失面積占該區面積22%,中游區占該區面積16.7%,下游區占該區面積21.6%,中游區水土保持較好;

三是中游區降水量是全流域的低值區,水土流失雖較少,但易旱,是流域旱情發生較多的區域;四是贛江贛州江段污染較重,一般為Ⅳ類水質,尤其是下游區支流袁水的新餘江段污染嚴重,出現V類或劣V類水質,同時新余、萍鄉降塵超標,空氣質量較差。

十八灘

是贛江的十八個著名險灘的統稱,位於江西省贛縣和萬安縣境內,是千里贛江自源頭贛州城八境台下,順流而下排列桃園灘、白澗灘、鱉灘、橫弦灘、天柱灘、南風灘,狗腳灘、往前灘、金沙灘、良口灘、崑崙灘、武索灘、小蓼灘、大蓼灘、棉津灘、漂神灘、茶壺灘、惶恐灘等十八灘,其中前九灘在贛縣境內,後九灘在萬安縣境。

自然資源

百分之六十以上為丘陵、山地,森林資源豐富,除松、杉等主要樹種外,有棱木、銀杏等珍貴樹種。

流域內耕地近118.5萬公頃,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經濟作物有甘蔗、煙葉、茶葉、油茶、油菜、柑橘等,其中尤以三湖紅橘馳名中外,遂川的狗牯腦茶及泰和的武山雞均為名貴特產。贛江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汊港密布,為江西主要水產基地之一,魚類多達60餘種,以鰣魚最為名貴。

水文資源

贛江流域地表水資源量為702.89億m3,占全流域地表水資源量的48.2%,占全省的45.5%,地下水資源量為188.43億m3,占全流域地下水資源量的52.3%,占全省的49.6%。

贛江徑流量以贛江下游控制性水文站(南昌外洲水文站)實測值計算,多年(1956~2000年)平均為687億m3,以此代表贛江年均入湖水資源量,河流含沙量0.144kg/m3。

航運多限於中下游,萬安水電站建成後有所改善,幹流上可常年通行100~300噸的輪駁船隊和客船。水能蘊藏量360萬千瓦,萬安水電站是現在江西最大的水電站。

古道

循贛江(章水)而上,經大余梅關古道翻越大庾嶺,至南雄再下北江。這條路在秦代之後,1936年粵漢鐵路通車前,一直是南下嶺南的主要通道之一。

土地資源

贛江流域土地面積占鄱陽湖流域土地面積51.5%,其中農業用地面積占90.4%,建設用地占4.5%,未利用土地占5%。農業用地中林業用地551.4萬h㎡,占農業用地面積的71.5%,占區域土地面積的64.7%。

土壤類型以山地黃壤、黃棕壤、紅壤、紫色土和水稻土為主,海拔800m以上主要是黃壤和黃棕壤,800m以下的丘陵崗地廣泛分布有紅壤,而流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該區,水稻土分布在丘問谷地、河谷平原和階地,此外海拔1400m以上還分布有山地草甸土。

森林資源

贛江流域森林面積541.4萬h㎡。,占全省森林面積的57.0%,活立木蓄積量15504萬m3,占全省活立木蓄積量的53.5%,森林覆蓋率63.6%。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組成以殼斗科常綠種類為主,其次為樟科。南亞熱帶暖性樹種越過南嶺山地向北延伸,榕樹見于吉安市大碼頭,崗松見於永豐、樂安的芒箕一崗松一馬尾松林中,生長發育好。遂川江以南各縣是杉木的中心產區,所產杉木樹幹通直,材質優良。贛南的馬尾松,生長迅速,蒼勁挺拔,即使在混交林中也似「鶴立雞群」。

礦產資源

礦藏資源主要有鎢、錫、銅、鉛、鋅、鈷、煤、鈾及稀土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石灰石、石膏等。贛江流域礦產資源有其特色,鄱陽湖流域稀土、稀有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該區,有色金屬礦中的鎢及其伴生礦,以及煤炭也主要分布在該區。稀土、鎢礦集中分布在南部上游區,稀有金屬礦鉭、鈮等集中分布在北部下游區,無論儲量,還是金屬(或氧化物)品種在全國均具有重要地位,而下游區的豐城、萍鄉等是全流域主要煤炭產地。

文化建設

從地域角度看,贛文化包含了潯陽文化、豫章文化、臨川文化、廬陵文化、袁州文化、贛南客家文化等諸多子系統。

從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銅文化、瓷文化、書院文化、禪道文化、蘇區文化、文學、藝術、哲學等,各自構成了相對獨立的系統,它們對中華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進作用。

詩人左河水在詞《滿江紅·望贛江》曰:「急浪滔滔,匯遠海,浩然不息。觀流水﹑是非功過,論今評昔。舊日時逢梅雨季,堤傷壩破群情急。築人牆、難斗水凶神,山川泣。悲往事,成夢跡。千里壩,鋼石織。看潮來浪去、岸安田綠。奔眼南川新鎮起,順風北野歌聲脆。贛平原、天地與人和,江從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