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趾翠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2月29日 (六) 15:35 由 JT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三趾翠鳥
Black-backed Dwarf-Kingfisher

Henry Koh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Ceyx erithaca

目/科/屬  佛法僧/翠鳥/三趾翠鳥

遷徏狀態   迷鳥

普遍性    不普遍

體長/體重  約14cm/14-22g

別名:小黃魚狗,雌雄同型。虹膜暗褐色。嘴紅色。腳紅色,足僅3趾。

  • 成鳥
  1. 體型嬌小,羽色鮮豔。嘴長,尾短。翼形較尖長。

眼先橙黃,前額有小黑斑,頭頂至後頸桃紫紅色。頸側有白及藍色斑塊。 背及翼上覆羽寶藍色,初級飛羽黑色。 腰、尾上覆羽及尾羽為有紫色光澤之橙紅色。 體下除喉白外,餘為橙金黃色。

棲地&習性

大大小小的湖泊,大河,河口,沿海潟湖紅樹林以及沙石地。

單獨停棲或在水面飛翔觀察,空中定點振翅,發現獵物即快速府衝入水捕捉。

食物主要以魚、蝌蚪、蛙及水生昆蟲為食。

繁殖

分別於8月至9月在土耳其,6月在伊拉克,3月至6月在克什米爾舉行。主要是2月至4月在印度北部。在堤岸或土坡挖洞營巢。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

鳴聲

空中定點時發出尖銳響亮「gi-li、gi-li」,警戒時則快速連續鳴叫。

分佈

亞種和分佈 C. e. erithaca (Linnaeus, 1758) – SW India (S from Bombay) S to Sri Lanka, and from Bhutan E to S China (Yunnan, Hainan) and S through C & S Indochina to Malay Peninsula (S to Isthmus of Kra); migrates S, reaching Sumatra and Borneo and their associated islands. C. e. macrocarus Oberholser, 1917 – Andaman and Nicobar Is. C. e. motleyi Chasen & Kloss, 1929 – N & E Borneo. C. e. rufidorsa Strickland, 1847 – S Malay Peninsula (S of Isthmus of Kra), Sumatra and adjacent islands (Simeulue, Nias, Batu Is, Mentawai Is, Bangka, Belitung) and Borneo (except N & E) to NC & W Philippines (Mindoro to Palawan) and Java E in Lesser Sundas to Sumbawa, Flores and Pantar.[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Pied Kingfisher catching fish in split second - BBC wildlife
Pied Kingfisher in Krugerpark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