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向日葵 (梵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5月6日 (三) 21:07 由 HFQ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向日葵》是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間荷蘭畫家梵谷繪畫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靜物油畫作品。作品分別繪製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當中有2幅繪有15朵向日葵。畫家1888年8月在法國南部阿爾勒繪畫了第一幅15朵的《向日葵》(藏於英國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和第一幅12朵的《向日葵》(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其餘的作品在翌年1月繪成。全部作品都畫在93 × 72 公分(37" × 28")的帆布上。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繪畫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靜物畫。

如果用梵谷所創作的「以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為主題的油彩畫」來定義的話,那麼廣泛認為一共有7幅作品。其中有6幅被保存下來。保存下來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其中有三幅繪有15朵向日葵,兩幅繪有12朵向日葵,一幅繪有3朵向日葵。除此之外,如果算上在巴黎創作的作品,一共是11幅(或12幅),這其中包括沒有插在花盆中的向日葵作品。

畫家在1888年夏末開始工作,並持續到第二年。其中一幅被他的朋友保羅·高更裝飾其臥室。這個系列呈現了向日葵由盛放到凋謝各階段的形象。在用色方面—某程度上應該歸功於新近上市的顏料令新的色調變得可能—黃色系列的表現力得到突破。在給其弟費奧的信中表示:「可以說,向日葵是屬於我的花」。


創作背景

1888年夏天,孤獨的梵高試圖在阿爾勒組織一個名叫「南方畫室」的畫家沙龍,向一些畫家發了邀請,結果只有保羅·高更答應前往。高更是梵高在巴黎蒙馬特認識的朋友,他們彼此欣賞。

收到高更準備前往阿爾勒的消息,梵高很高興。同年8月,他畫了第一幅《向日葵》。他原本想畫12幅向日葵來裝點他在阿爾租住的小屋,以迎接高更的到來,但剛畫完4幅高更就來了,並給梵高帶來了新顏料和一種黃麻質材的畫布。高更對梵高的這種金黃色的組合十分喜愛,對已掛在小屋的《向日葵》給予了高度評價。在高更的鼓動下,1888年10月,梵高用高更帶來的黃麻又畫了第5幅向日葵。但是不久,兩位藝術家因藝術理念上的差異發生了劇烈的衝突,情緒過激的梵高,用剃鬚刀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高更在驚恐中離開了阿爾,離開了梵高。他在這裡只住了兩個月,這個時間,對一心盼着他到來的梵高來說,是短暫的。

1889年1月,梵高在對高更的思念中,畫了第6幅向日葵,這一次,他在花瓶里插了15朵向日葵,調整了自己的風格,消除了一切可能帶來現實主義聯想的細節,以迎合高更的藝術趣向。因為他要把這一幅送給高更。一向固執的梵高為了挽回高更的友情,他願意在畫風上做出妥協。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的,高更走後再也沒與梵高見過面。這第6幅《向日葵》也就成了他與高更的友誼祭禮。

因為對友情的期望過於強烈,對既得的友情過分看重,所以當對方讓他失望之後,由此而來的痛苦對梵高來說是致命的。失去高更的梵高從此一蹶不振,兩年後的1890年,他放下畫筆,拿起手槍,結束了自己37歲的生命。

梵高的某張信件上,記載了他本打算將他的作品《羅蘭夫人的肖像》安置在中央,然後兩側各展示一副《向日葵》作品的想法。因此,這些相似的向日葵作品,與其說是他重複練習所產生的東西,不如認為是他本來就打算創作多張作品。[1]

畫作價值

1987年3月,安田火災海上保險(今損害保險日本興亞)的會長後藤康男後藤康男倫敦佳士得拍賣公司主持的拍賣會上,以相當於39,921,750美元的價格標得《花瓶裡的十四朵向日葵》,開創了梵高作品價格的紀錄,使得連那些對美術沒有興趣的人都認識《向日葵》系列。這幅作品目前被收藏於日本東京西新宿損保日本興亞東鄉青兒美術館(位於損害保險日本興亞總部大樓的頂樓)。在交易過後其真偽曾一度引起爭論——有人認為這是埃米爾·舒芬尼克爾Émile Schuffenecker(Émile Schuffenecker)的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