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比尔·白思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isley讨论 | 贡献2020年6月4日 (四) 16:14的版本 紐約市市長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比尔·白思豪 Bill de Blasio,原名沃伦·威廉,小(1961年5月8日 - )出生于纽约,是美国民主党现任的纽约市长。

1983年,更名为沃伦·德布拉西奥·威廉(Warren de Blasio-Wilhelm)—他的母亲的家庭名称 是de Blasio。

1984年,毕业于纽约大学。

198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国际和公共事务硕士学位。

曾担任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的竞选经理。

2000年,成功当选参议员。

2002年,采用Bill de Blasio作为法定名称。

2002–09年,担任纽约市议员。

2013年11月,担任纽约市长(2013年11月 - )

比尔·白思豪的女儿在抗议时被捕

自上周开始抗议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逝世以来,纽约市市长比尔·白思豪(Bill de Blasio)的女儿基亚拉·德布拉西奥(Chiara de Blasio)是被捕的数百人之一。[1]

据《纽约邮报》报导,周六晚上,纽约市长的女儿在与警察在曼哈顿市中心联合广场附近发生冲突的前线。据称她在封锁街道上的交通,并拒绝移动后,于晚上10:30左右被拘留。据说基亚拉没有告诉当局自己是市长女儿,只给警察提供了家庭住址,一看就是市长位于上东区的官邸。[2]

白思豪11:30分在布鲁克林区紧急灾害管理局(NYC Emergency Management)总部召开记者会宣布,“我们感谢并尊重所有和平抗议,但现在是时候让人们回家了。如果你以和平的方式表明需要改革,你们的声音已经被听到,且改革正来到这座城市。我对此毫不怀疑。是时候回家了,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前进。” [3]

纽约市长这一家

纽约市长这一家子很有意思,市长是白人,市长夫人是黑人,而且夫人比市长大6岁半,还有史上最萌身高差异,更神奇的是,夫人年轻时还出过柜,表示对男人一点兴趣都没有,这市长得有多大魅力,才能把夫人掰直了?[4]

二战给父亲的心理造成难以恢复的重创,白思豪印像中,父亲日日喝醉,还殴打母亲。

8岁时,父母离婚,他跟著妈妈,从此很少见到父亲。18岁时,他的父亲在汽车旅馆外自杀,消息刊登在当地的报纸上。父亲自杀是白思豪一生的痛,他索性改跟母亲姓,一路发奋,考上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白思豪年轻时很帅气,他身高196 ,鹤立鸡群,乍看就是一个文艺男,白思豪英文全名Bill de Blasio。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的父亲沃伦毕业于耶鲁大学,做过《时代》杂志的编辑,二战时被派往太平洋战场,参加过冲绳战役,结果遭遇手榴弹,膝盖以下全部截肢。[5]

他的母亲是意大利裔,念过全美排名第二的女子学校史密斯学院,还写过书。

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白思豪一心从政,硕士一毕业就开始给市政府打工,在那里,他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雪莲.麦克雷Chirlane McCray,(1954年11月29日- )出生于麻省的斯普林菲尔德,父亲是军事基地的仓库管理员,母亲是电子厂的装配工人,一家人都是非洲裔美国人。雪莲和两个妹妹他们的父母很重视教育。

1964年,麦克雷全家搬到麻省的朗梅多,这里集中了许多优质学校,而麦克雷家是朗梅多唯一的黑人家庭。

从小受到的种族歧视并不少,邻居给他们家送请愿书,希望他们搬家;上学路上被人吐口水;雪莲在学校里,同学时不时拿她开玩笑,而老师对此视而不见。她生活得很压抑,但父母对她说: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交朋友,而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夏琳又叛逆又坚硬。她戴鼻环,梳脏辫,经常写诗发泄愤怒,而且毫不掩饰自己的性取向。

她考上了全美第一的女子学院韦尔斯利学院,宋美龄希拉里都是这所学校毕业。很快,她的同性恋身份公开,当同学发现她和另一个女人在宿舍里亲密拥抱时,都惊呆了。在那个年代,有个奇怪的理论,就是黑人中没有同性恋,而夏琳实力打破这一理论。

1979年,她公开在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我是女同。她说自己很幸运,很早就认清了自己喜欢女人,没有陷入被结婚、被生儿育女的怪圈,也希望父亲能接受真实的她。可以想像,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出柜宣言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也让雪莲在女同群体中十分受欢迎。可谁也没想到,白思豪才是那个终结一切的男人。

惊世骇俗

1991年,白思豪在市政厅见到了雪莲,当时雪莲是新闻撰稿人,而白思豪是市长助理。第一次见面,白思豪就被雪莲深深吸引,一个戴鼻环的黑人女性,身上散发著特立独行的气质。不得不说,白思豪的品味一般人get不了。他马上展开追求,不停地打电话约她,可雪莲不care,为了拒绝对方,她把那篇《我是女同》甩到白思豪面前。[6]

换别人早知难而退了,但白思豪却自信地认为:不要紧,性取向是可以改变的,不是你不爱男人,只是你没遇到我。真是脑洞再大的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白思豪对雪莲倾注了自己所有的魅力,他又聪明、又有趣、还有职业理想,这样的男人,很难令人一直对他说不!慢慢地,雪莲也对他产生了好感。两人约会3年,终于在1994年决定结婚。

这个决定让雪莲的女朋友们集体神马,雪莲倒是很坦率,她说:在遇到白思豪之前,我确实只爱女人,但遇到他之后,他成了我的一生挚爱。

婚后,雪莲始终在他身后支持他,养育一儿一女,还照顾双方老人。他们的朋友说:两人非常互补,白思豪有时候优柔寡断,而雪莲就是那个能帮他下决定的人。

结婚26年,白思豪和雪莲的狗粮无处不在。时不时的一个吻,永远拉著你的小手。

白思豪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说:雪莲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红颜知己、灵魂伴侣,我对你的爱随著时间的流逝只增不减。而雪莲则开玩笑说:我不在意我们肤色不同,我也不在意比他矮这么多,我最在意的是,我比他大6岁半。

曾经最叛逆的女孩选择了家庭和生儿育女的传统生活,而一个前途光明的白人政客选择了出过柜的黑人女孩,这两个人的选择只有一个词能形容:惊世骇俗。

政治生涯

白思豪研究生院毕业后,在尼加拉瓜担任社会救济志愿者。当时该国被桑迪尼斯塔斯的马克思主义政府与反革命势力之间的内战所破坏。白思豪回到美国后,然后,他成为一名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尽管随著时间的推移采取了更加中间派的观点,白思豪仍然捍卫左倾政策。

白思豪在民主党内开始崛起,从为克林顿政府工作,一直到2013年赢得纽约市长选举,他也成了纽约20年来首位民主党市长。

2013年1月,白思豪在布鲁克林的住所外宣布竞选纽约市市长。在民主党大部分初选中,白思豪被低估了,获得了40%以上的选票,比第二名完成者威廉·汤普森(William Thompson)(前城市审计官)领先14分。白思豪在市长竞选中再次遭到对手的低估,但他的竞选活动备受关注,因为他被视为独立迈克尔·布隆伯格领导的这座城市变革超过12年的化身。

支持白思豪超越阶级和种族鸿沟。在彭博市长的领导下,纽约市变得更加安全,更加繁荣,并且可以说是更加宜人,但对于除最富有的纽约人以外的所有人来说,都负担不起。白思豪将经济不平等置于其竞选活动的中心,以纽约为主题,讲述了两个城市的故事,其中有几个城市做得非常好,而许多城市却在努力支付生活必需品。更具体地说,白思豪承诺对年收入超过500,000美元的纽约人提高税收,并使用所得款项来改善城市的教育水平,特别是通过提供普及的幼儿园。白思豪还发誓要推广经济适用房 并更好地保护房客免受滥用房东的侵害。

白思豪竞选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他致力于改革所谓的 纽约市警察局(NYPD)的“一触即发”程序,授权警官在不需要任何可能原因的情况下,停止,质疑和搜查涉嫌犯罪的个人。某些人(包括白思豪)谴责NYPD的“停走走走”做法,因为它不公平地针对了非裔美国人和西班牙裔人。

共和党市长候选人乔·洛塔(Joe Lhota)和其他批评家警告说,白思豪的政策将导致富有的纳税人离开该市(对税收产生不利影响),并危及前两个政府在该市实现的暴力犯罪的大幅度减少。

纽约市市长

2013年11月,白思豪在压倒性的胜利中赢得了市长竞选,获得了近四分之三的选票。他是二十多年以来首位赢得纽约市长选举的民主党人。[7][8]纽约市再次有了第一夫人,这真是令人兴奋。Chirlane McCray还将成为城市历史上第二位非裔美国第一夫人。

2014年,就职纽约市长。作为市长,白思豪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包括他对普及幼儿园的竞选承诺。该计划使该城市中的每个四岁儿童都可以使用“ Pre-K”,被广泛认为是成功的。他还监督了警察对“一键通”的使用的持续下降。尽管批评家预测犯罪率会上升,但该市的犯罪率却有所下降。此外,纽约市关注收入不平等。但是,他对富裕的纽约市居民征收“百万富翁税”的努力遭到了州议会议员的抵制,后者负责批准税收变更。

2017年,白思豪轻松再次当选市长。

2019年5月,白思豪宣布他于次年竞选总统,加入了一个拥挤的领域,其中包括其他22名民主党人。但是,他无法获得太多支持,他于9月份退出了2020年竞选总统。[9]

2020年3月23日,武汉肺炎疫情持续延烧,纽约市长白思豪今天警告,纽约市医院维持运作所需的基本配备即将在几天后用罄。他还说,这波大流行病是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国内面临的最大危机。 [10]白思豪说:“假如我们无法在未来10天拿到更多呼吸器,原本可以活命的人都会死。”

他也警告,“最糟的情况还没发生。”他并将这波迅速蔓延的疫情称作是自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国内面临的最大危机”。

白思豪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全面动员军队,也需要国会采取行动,当作是我们正在迈向下一次经济大萧条一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