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溪巴金紀念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22日 (六) 14:08 由 Cit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纪念馆简介】
前往: 導覽搜尋
File:花溪巴金紀念館.jpg
花溪巴金紀念館[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巴金紀念館
地理位置: 貴陽市花溪區花溪大道南段3108號花溪公園內 地址:
聯繫電話: 開館日期:
樓層: 面積:


【紀念館簡介】

在美麗的花溪公園內,有一座名為「東舍」的小樓;小樓的後院便是「憩園」。 「東舍」小樓簡潔、明亮,緊靠公園內的,花溪河南岸;「憩園」風景如畫,竹林、花草、灌木及風景樹遍及園內。樹木枝葉上和灌木叢中,不時會傳來小鳥興奮的啼鳴聲;加之,日夜奔流不息的花溪河水,發出的潺潺流水聲,恰如其分地點綴了「東舍」、「憩園」的雅致和艷麗,讓人如醉如痴。 1944年五初,巴金與肖珊來到花溪,在「東舍」舉行了婚禮,度過了新婚蜜月。巴金與夫人肖珊在這如詩如畫的地方,小憩三日後離去;爾後,巴金在離開貴陽之前又特意來到花溪,在這裡小住幾日,並開始着手創作中篇小說《憩園》。 巴金先生是一位文學巨匠,在花溪短暫的日子裡,留下了《憩園》這部文學作品。是「人傑」?!是「地靈」?!我認為,是人傑在地靈上,得到的感應。是人傑和地靈結合,產生的巨大推力,把巴金的創作靈感再度推向一個巔峰。「憩園」是巴金先生為花溪,留下的一篇永存的文學作品!

如果說,一個人在平日裡繁忙的"度過"中,為了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快樂,而在內心締造一座花園的話,那麼,貴陽市花溪公園東舍,那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則是你可以聽得見她的歌唱和呼吸.看得見她的色彩和萬千姿態.聞得見她的芳香和氣息的生命故鄉,在她的懷抱中,你能感覺得到她是真切的,你甚至聽得見她的心跳(還有自己的心跳).    "五一"黃金周,我慕名來到花溪公園東舍.這裡素有"高原明珠"著稱的美景,而東舍在其現代旅遊業的發展中,早已超出了單純的山水風光範疇,升華為包含游.食.住.教等幾大要素共同組成的有機整體,並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領略到綠色.旅遊.文化的三個品位,不用說,這是非常愜意的,使人們達到寓教於游的目的.    走進東舍,在一片青翠的竹木林中,園內一幢兩層樓的白色"小洋房"立刻映入眼帘,穿過赭色的迴廊欄杆,室內在一些奇珍玉石的點綴下,牆上懸掛着許多古樸.典雅的字畫以及巴金和他夫人蕭珊不同時期的珍貴照片.在裝飾得體以及富有藝術氣息的每個房間裡,它十足代表一個久遠的時代趣味和文化底蘊.    這.就是著名的"巴金紀念館".    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花溪公園在建設之初,這幢白色小樓房便應運而生,那時,它只是一層簡陋而蕭條的小小招待所,空有其名,卻很少有人問津.也許正是由於它的荒冷和孤寂,曾迎來了一對有情人:巴金和蕭珊在此終成眷屬.    那是抗日戰爭烽火連天的歲月.1944年5月,當相戀八年的巴金和蕭珊選擇到花溪公園這個僻靜的"招待所"作為旅行結婚的蜜月之地時,八年的流亡生涯,讓這對戀人不是在逃難的途中,就是在躲避警報的灌木叢中度過,多少痛苦唏噓,多少辛酸苦甜,給這對年輕的心塞滿了苦澀和憂傷.    當時,花溪風景區招待所客人稀少,非常幽靜.時年5月4日,巴金和蕭珊悄然來到這裡,雖說這是招待所,但卻只供住宿,不管餐食,新婚那天,這對戀人只好到鎮上的小飯館就餐.那時一份清燉雞加兩碟小萊便是他們結婚喜慶的"宴席".飯後,他倆踏着月色,攜手並肩,緩緩漫步在花溪河畔,他們不曾舉行任何儀式,沒有置一件新衣,也未辦一桌酒席.那晚,他倆住在招待所的一間客房裡,伴着熒熒的清油燈,這對戀人徹夜難眠......    巴金,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的一代巨匠,他把"給人間一點溫曖,揩乾每隻流淚的眼睛,讓每個人歡笑"作為自己寫作的神聖使命,在這裡,他開始了小說<<憩園>>的創作.為紀念巴金,這座頗有紀念意義的"招待所"所處之地,先後更名為"花溪小憩",後來,花溪小憩因為巴金和蕭珊的青睞,使歲月增輝:花溪小憩也因為<<憩園>>這部小說的人情味而無比溫馨,聞名遐邇.    1958年,貴州省政府在花溪興建賓館時,並在原尚武俱樂部西鄰新建兩層樓房,同時用水泥花牆把尚武俱樂部一起圍成一個大院,稱為西舍.為與西舍對稱,花溪小憩也將原有的招待所改建為現在的兩層樓房,故稱為東舍.1992年,花溪組建了旅遊公司,於是東舍又改為"憩園別墅",直至2004年,東舍才恢復了"巴金紀念館".    穿過"巴金紀念館",東舍園內的風情草屋更是錯落有致,別具一格,可謂"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昔日,陳毅元帥的這首詩正是對她的惟妙寫照.    陽光明媚的"五一",這裡更是綠.白.紅層次分明,相得益彰.在奔流瀉玉的放鶴洲畔,對岸便是平波如鏡.百步跳蹬倒影如鍵的花溪河畔,微風輕拂,泛起陣陣漣漪,試想可以蕩舟碧水,"隱隱飛橋隔煙波,石磯西湖問魚船",你還會尋找"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的感覺麼?    其實,文化產業的發展就是把旅遊產業與綠色產業結合起來,這是當今世界旅遊業發展的一個新方向.今天,花溪東舍的文化產業與綠色.旅遊.教育及消費的有機結合,正是在達到旅遊目的的同時,使遊客在觀光遊覽的過程中了解歷史,尊重知識,以此獲得收穫和教益!    為改善園中植被,花溪東舍還引進種植了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優良植物,以此打造花卉盆景,使整個園內都能夠春華秋實,讓遊客在觀花品果.陶冶情操的同時,更加珍惜自然,關愛環境.

參考資料

  1.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