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浙江寧波人,祖籍江蘇無錫,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發現者 [1]。這些抗瘧藥為20世紀熱帶醫學帶來顯著的突破,為熱帶發展中國家的人帶來福音,改善了他們的健康狀況,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屠呦呦因在研製青蒿素等抗瘧藥方面的卓越貢,與威廉·塞西爾·坎貝爾、大村智共同獲得2015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以表彰他們三人發展出針對一些最具毀滅性的寄生蟲疾病具有革命性作用的療法,其中屠呦呦獨享其中一半獎金。
成就
- 是歷史上第三位因瘧疾研究獲獎的人;
- 是首位華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
- 是第十一位拉斯克臨床醫學奬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雙得主[4]。2017年1月9日,中國國務院將2016年度中國科學界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趙忠賢院士與屠呦呦研究員兩位科學家。屠呦呦由此成為第一位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性獲獎者和非兩院院士獲獎者[5];
- 最值得一提的是, 她是首位接受本土高等教育且在中國大陸進行研究工作的自然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得主。
參考文獻
- ↑ 資料:屠呦呦的七項貢獻. 網易. 人民網. 2015-10-05 [2015-10-05].
-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終獲諾獎,引發「三大」爭議. 財新網. [2015-10-05].
- ↑ 除了屠呦呦 還有哪些女性得過諾貝爾科學獎?. 法制晚報. 2015-10-05 [2015-10-05].
- ↑ 引用錯誤:無效的
<ref>
標籤, 未定義名稱為米勒 和 苏
的參考文獻內容文字。 - ↑ 屠呦呦為何兩年後獲國家最高科技獎:五百萬獎金主要用於科研. 澎湃新聞. [2017-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