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河壩 韓江源烈士紀念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0月7日 (三) 22:55 由 佳芮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相关视频
前往: 導覽搜尋
烈士紀念碑

粵東大埔崇山峻岭間,有許多地方值得常常駐足。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 [1]位於汀江、梅江和梅潭河三江匯合的三河壩。三河壩群峰對峙,地勢險峻,是水陸交通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南昌起義軍曾在朱德的率領下在這裡與國民黨錢大鈞部激戰了三晝夜,許多戰士犧牲在這晨。1964年當地政府在三河壩東岸的筆枝尾山頂建造了15米高的紀念碑,後來又在左邊建了紀念亭,現已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9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古代歷史三河壩戰役 三河壩旅遊區,位於大埔古鎮三河鎮。三河鎮,是大埔縣境內的汀江、梅江、海潭河三水匯合成韓江的起點,故稱為三河壩。自古以來 三河壩是粵東水路交通要衝,向為兵家必爭之地。如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築三河司城,政府駐兵防守。民國7年(1918年),孫中山曾親臨三河壩慰勞駐軍。1927年10月1日,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就在這裡打響。 來到筆枝山頂,"八一"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就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座山,居高臨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總面積達18萬平方米,占據了筆枝山就等於控制了韓江的交通。溯汀江北上,可到福建長汀、上杭;沿梅江西航可到江西贛南一帶;沿梅潭河東往可到福建閩南的九峰等地;順韓江而下直通潮州、汕頭。舊稱"西通兩粵、北達兩京",大家說筆枝山的位置重不重要啊?"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便是在這座山上激烈開展的。為了紀念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和這次戰役犧牲的烈士,1963年12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撥款興建了紀念碑,碑高15米,用35種規格的343塊密紋花崗石砌建而成。碑正面鐫刻着朱德同志的親筆題字:"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碑座上刻着第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撰寫的碑文。如今"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已被列為國家級革命烈士紀念遺址重點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成為梅州市、大埔縣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

我想大家一定很想聽聽三河壩戰役的經過,那麼,我就簡略說說當時戰役的情況。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軍勝利占領南昌城後,揮師向閩西上杭、永定、長汀及廣東大埔進軍,準備占領梅州、潮州、汕頭、廣州。在周恩來為總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領導下,進入大埔縣(茶陽)。20日,兵分兩路,一路由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同志率領三萬多人,順汀江、韓江而下,直向潮州、汕頭進發;一路由第九軍副軍長朱德率領第十一軍二十五師和第九軍直屬教導團共約三千人,據守三河壩,以防敵人從閩西、梅州抄襲我主力進軍潮汕。朱德率領的起義軍到達三河壩後,立即張貼"安民告示"喚起群眾,並嚴密布防,準備迎擊來犯之敵。10月1日國民黨錢大鈞部三個師約二萬多人,由梅州市梅縣區鬆口乘船沿梅江而下,氣勢洶洶地向三河壩撲來。起義軍在朱德副軍長和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黨代表李碩勛等同志的指揮下,在東江工農軍一部的配合下,與敵激戰三晝夜,打退敵人無數次的進攻,殲敵幾千人。3日下午5時,敵增援錢大鈞之黃紹宏部由大麻東渡韓江後,占據起義軍陣地南部制高點陣地,北部亦被錢大鈞部占據。在敵眾我寡、彈少援絕的險惡情況下,為了保存實力,指揮部決定採取"次第掩護,逐步撤退"的辦法,取道河腰、百侯,經雙溪,於5日進入饒平茂芝,後起義軍艱苦轉戰,兩進湘贛邊,終於在1928年4月28日到達江西井岡山與毛澤東同志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勝利會師。在三河壩戰役中,擔負掩護部隊撤退的二十五師七十五團第三營勇士們,打完最後一顆子彈、甩盡最後一顆手榴彈,英勇跳出戰壕,與敵人展開肉搏戰,全營官兵壯烈犧牲在這座筆枝山上。

交通 三河壩烈士紀念碑位於梅州市大埔縣的三河鎮境內。從火車梅州站下車後,坐6路公共汽車到到江南車站下車,然後換乘到大埔的中巴車,花大約10元左右的車費到了三壩鎮下車後,站在公路上就可以看到烈士紀念碑。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管理所,辦公室地址位於梅鄉禮四海,客州納五湖的梅州,梅州 三河鎮三河壩八一路1號(郵編:514265),,於1992-08-02 在梅州掛牌成立,,我單位迄今已經為客戶提供了28年優質的服務,我單位主要經營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及烈士陵園的管理工作,註冊資本不詳。 [2]

山坡上那片杜鵑如血紅花已謝,嫩綠的新葉在陽光下折射出溫潤光澤。路邊木棉樹花期剛過,空蕩的枝頭掛滿淺褐色的果子。穿過山頂先烈塑像廣場,拾級而上,我仰望刻着「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鎏金大字的紀念碑,默哀、鞠躬,再繞着紀念碑瞻仰。 這個叫筆枝尾山的山崗,我並不陌生。記得1980年在虎山中學讀初三時,清明時節就參加過學校組織的紀念活動。後來在大埔縣工作及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到深圳寶安工作,先後數次登臨此山。向友人介紹家鄉,會不由自主地說到三河壩。而今,這裡的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已經打造成著名的紅色經典景區。從中學歷史課本、史志資料到影劇藝術再現,特別是電影《建軍大業》公演後,三河壩戰役的歷史被更為廣泛地傳揚開來。「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扼守三河壩,掩護主力軍」「存蓄革命種,共舉井岡旗」,老一輩革命家和史學權威的評價彰顯了三河壩戰役的歷史地位,並成為園區擲地有聲的宣傳語。據悉,近幾年,每年前來紀念園參觀學習、遊覽的旅客逾百萬人次之多,平均每天接待10多批次參觀者。

大埔是廣東省第一個獲認定的中央蘇區縣。長期以來,蘇區老區人民支持革命事業,湧現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跡。因此,這裡對革命先烈的敬仰懷念之情尤為濃烈。1963年,當時經濟非常困難的政府撥款2萬元,開山修路建立紀念碑。紀念碑所用的石材取自梅潭河老虎岩,總共用石365塊,以表達大埔人民年復一年對先烈日日夜夜的思念。據記載,當年建設紀念碑時,山頂周邊挖出烈士骸骨裝滿了4大陶缸。10年後,修建紀念碑護欄時,從當年陣地又挖出許多烈士遺骸,很多烈士手骨呈握槍的姿勢。戰鬥的壯烈場景可以想見。

最早建起的登山石階步道依然保留着,經過不斷修繕,紀念園區功能越發完善齊全。從氣勢雄偉的《軍魂》主題雕塑,到烈士將帥雕塑群、將軍書法碑林,還有刻着「舉義南昌城」「浴血三河壩」「會師井岡山」「不朽的豐碑」文字的石牆,配以表達南昌起義、血戰扼守、井岡會師的花崗岩石雕,園區以固化的方式簡約勾勒出那段值得永遠銘記的歷史。在三河壩戰役紀念館,透過文字、圖片實物展陳以及聲光電展示的場景,仿佛穿過時光隧道,走進那一幅幅戰火紛飛、激奮人心的畫卷。 蒼松翠柏掩映着的烈士紀念亭,有着如波浪起伏、向上升起的飛檐,赭紅色的柱體上,寫着一副長聯:望三水迴環滾滾波濤疑戰鼓;佇筆峰遠眺層層巒嶂似豐碑。據介紹,這個修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紀念亭,是每個參觀團隊必到的地方。亭下對着江面的是體驗式實景戰壕和官兵塑像。站立着手拿望遠鏡的是當年指揮作戰的軍官,戰壕里埋伏着凝視江面荷槍實彈的起義軍士兵。起義軍在三河壩實行分兵戰略,留守部隊在梅子崬、石子崬、龍虎坑、東汶部和筆枝尾山構築阻擊防線,於1927年10月1日拂曉,與多於近十倍的敵軍展開惡戰,經過三晝夜血戰扼守,完成阻擊任務,掩護起義軍主力南下潮汕。堅守在筆枝尾山的全營官兵糧絕彈盡,浴血奮戰,年輕的生命長眠於此。 伴隨着工作人員娓娓道來的講解,90多年前的槍炮聲、「誓死殺敵」的吶喊聲伴隨着瀰漫硝煙仿佛再現,烈士驚天動地的奮勇和義薄雲天的壯志浮現眼前。真是憑弔戰場,感慨萬千。

掩飾難以平靜的心情,移步登上瞭望塔。塔高10.1米,是為紀念三河壩戰役「10月1日」打響。憑欄遠眺,但見群山環抱着如鏡的河面,倒映着藍天白雲、青黛山巒。山麓近處的梅潭河源自福建平和縣葛竹山山脈,137公里的幹流匯聚了平和與大埔兩縣10餘條支流。右邊蜿蜒而來的汀江,源自武夷山東南側的寧化縣,從北向南流經閩西5縣市,長達360公里的幹流吸納了沿途豐富水源。遠處漫過河邊黃沙流淌而來的梅江,發源於紫金縣武頓山七星崬,吸收了五華、興寧、梅縣甚至江西南部眾多河溪之水,這300多公里長的梅江幹流在筆枝尾山前方與汀江、梅潭河匯聚成為韓江,這裡因此得名「三河壩」。韓江由此而始,南流經潮汕平原進入南海。 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三河壩從古至今為兵家必爭之地。始稱於唐朝的三河,歷朝在這裡設置了驛站、遞運、巡檢機構,明清時期更在此修築城郭。三河憑藉舟楫繁忙的水運便利發展商貿,明清以後西岸湧現眾多隨江水漲退的「浮店」,也形成了韓江源興旺的集貿街市。三河壩的上游均為閩粵贛客家地區,韓江下游,則大多為潮汕平原,兩種語系和文化在這裡交融,使得千年古鎮人文蔚起,其中「兄弟三將軍」「一族四縣令」「一門九清華」等傳為佳話,更有各具特色的古建築闡述着深厚的文化底蘊。

三河迎來日新月異的跨越發展,當屬改革開放40年間,基礎環境不斷改善,兩岸的圍堤工程徹底消除了洪澇水患,還新增了大片可用土地;四橋飛架貫通三江六岸,鐵路和高速公路在古鎮開設了站口。古鎮先後建起了新圩場和工業園區,「三高」農業項目蓬勃興起。先後有3座水電、火電廠在境內建成投產。依託古城、老街、中山紀念堂、火船屋、古榕渡和筆枝尾山紅色景區,三河壩已成為聞名遐邇的全域旅遊勝地。 韓江起點西岸匯城防洪大堤上,有一座9.8米高的韓江源標誌性石雕像。用頭扎髮簪、背兒牽女的客家母親形象,表達着韓江流域人民同飲韓江水、共創美好明天的意蘊。客家母親面向東方,仿佛與年幼的兒子細語,一旁女兒仰首聆聽,展現客家婦女奮發圖強、勤勞堅韌的形象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韓江源塑像對面的東岸正是當年三河壩戰場筆枝尾山。

八一廣場雕塑、瞭望塔、體驗式戰壕……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全新亮相!

74幅將軍書法碑刻林立,9座烈士半身銅像、11座將帥全身銅像莊嚴肅穆......在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剛完工的工程項目成為新亮點,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參觀。至此,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基礎設施提升改造第一期工程全面完工,預計今年遊客量將突破80萬人次。 [3]

節假日期間園區遊客眾多

隨着《建軍大業》、《熱血軍旗》、《血戰三河壩》、《戰地黃花》等愛國影片、紀錄片及電視連續劇的上映牽動了全國億萬人民的心,讓三河壩戰役更加廣為人知,周邊省市縣和港澳地區大批遊客前來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參觀。

「重走紅色交通線·凝聚軍民魚水情」啟動儀式現場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日均遊客量超過1萬人次,預計今年到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參觀的人數將突破80萬人次,同比增加近六成。

  近兩年來在三河壩戰役紀念園舉辦了「重走紅色交通線·凝聚軍民魚水情」、「紀念紅軍之父朱德·重走紅色之路」、「感受紅色文化·傳承蘇區精神」、「南粵星火路」等大型活動;黨員幹部培訓、主題黨日活動,共50多場,3000多人次參加。9.30烈士公祭日活動連續兩年在三河壩戰役紀念園舉行,縣五套班子領導、縣直單位幹部職工、學校師生等共1000多人參加公祭日活動。 韓江上游近千公里流域,匯集了無以計數的江河、溪流,水系充沛,多姿多彩。因此,韓江源能在這裡呈現浩蕩奔放、雍容廣大的氣象。大埔縣在1400多年前的隋朝曾以「萬川」為名,大概與此集納萬千川江之水有關。筆枝尾山見證了亘古未變、滾滾南流的江河之水,見證了發生在這裡為新中國的締造而血流成河的戰役場景。而今,見證着千千萬萬的紅色文化追尋者在此緬懷、在此思考。 韓江源上游流域涉及粵、閩、贛3省22市縣,均為客家地區。客家祖輩從中原遷徙到韓江源流區域繁衍發展,創造了客家文化。客家人成為最早投身革命事業的族群之一。為策應起義軍入粵,黨組織率領大埔農民武裝攻下茶陽老縣城,建立全國第一個縣級工農政府,為南昌起義軍經過三河壩南下潮汕作了準備。位於韓江源的客家小鎮三河註定是要寫進史冊的,三河壩戰役前後,大埔農民革命武裝組織在三河壩參與、配合起義軍作戰,為這場戰役作出了犧牲和貢獻,也為紅色文化代代相傳樹立了楷模。[4]


筆枝尾山前,韓江源流滔滔不絕。我相信,筆枝尾山上源源不斷的人流,也將如那萬古不變的江河,帶着客家文化、紅色文化的印記,生生不息走向遠方。

參考資料

相關視頻

南粵星火路,紀念建軍90周年採訪報道之《三河壩演義》作者篇

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全國青少年兒童愛國歌曲巡迴演唱會紀實

史上最慘的三河壩戰役,向軍人致敬,向那些犧牲的革命先烈緬懷

央視科教頻道欄目組走進三河壩取景拍攝

[[Category:]]

  1. 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梅州在線
  2. 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管理所,順企網
  3. [https://dy.163.com/article/D2QQ4RKC0514G0JB.html 八一廣場雕塑、瞭望塔、體驗式戰壕……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全新亮相! ],網易網,2017-11-09
  4. 萬古三河韓江源,個人圖書館,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