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龙城悠悠讨论 | 贡献2022年2月24日 (四) 17:51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年11月26日-1943年10月26日),著名的英国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原籍匈牙利。曾经分别于1900年-1901年、1906年-1908年、1913年-1916年、1930年-1931年进行了四次著名的中亚考察,其考察的重点地区是中国的新疆和甘肃,他最著名的事迹是公布了敦煌文献,其中有大量佛教文物,基督教徒。

复活节是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1],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根据公元325年尼西亚公会议规定,复活节在每年春分后第一个圆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2]

简介

斯坦因1862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83年,21岁的斯坦因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其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攻东方语言学和考古学。在此之前他已在维也纳大学、莱比锡大学和图宾根大学专攻东方学,并先后掌握了匈牙利语、德语、希腊语、拉丁语、法语、英语、梵文和波斯语等语言。

探险生涯

1886年,斯坦因的博士后研究即将结束时,被推荐出任英属印度旁遮普大学注册官和拉合尔东方学院院长双职,时年仅24岁。斯坦因得到任命后,立即启程前往印度,于1888年到职。从此,他一直在英属印度工作,为英国效力。

1900年-1901年,第一次中亚探险,发掘和田地区、尼雅遗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写成了《去中国突厥斯坦从事考古和地形考察的初步报告》。此后,写出《沙埋和田废墟记》旅行记,正式考古报告是《古代和田》。

1906年-1908年,第二次中亚探险,发掘古楼兰遗址,运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二十四箱佛经和五箱刺绣和绘画。敦煌文物轰动整个欧洲。著有旅行记《沙漠契丹废址记》和正式考古报告《西域考古图记》。

1913年-1916年,第三次中亚探险,重访尼雅、楼兰遗址、敦煌,再次带走大量文物。这次还发掘了中国蒙古额济纳旗的西夏古城黑水城,在打开绰号为“河边大塔”的塔腹和基座时,发掘大量佛经、文书和雕塑,共计四千件,这些文书中包括西夏文、汉文、梵文和吐蕃文等多种文字。在考察之后,他写下了《亚洲腹地》(Innermost Asia)和《在中亚的古道上》。

1930年-1931年,第四次中亚探险,由于中华民国政府新制定的文物保护法令及其他因素限制,此次探险无功而返。

1943年10月,81岁高龄的斯坦因在阿富汗进行探险考古时,因着凉发展为支气管炎,最后因中风而死在考察的路上。他的遗体被就近安葬于喀布尔的基督教墓地。

视频

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 相关视频

拿撒勒人耶稣的故事13
拿撒勒人耶稣的故事3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