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泰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愛德華·泰勒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
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原匈牙利名為Teller Ede,1908年01月15日-2003年09月09日),是一位出生於匈牙利的美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曾任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學等,1952年與歐內斯特·勞倫斯共同創建了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1959年主持建立了伯克利空間科學實驗室(SSL),被譽為「氫彈之父」 ,但他本人對此稱號並不在意。除氫彈之外,他對物理學多個領域都有相當的貢獻[1]。
泰勒於1930年代移民美國,並成為曼哈頓計劃的早期成員,參與研製第一顆原子彈。這段期間,他還熱衷於推動研製最早的核融合武器,不過這些構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實現。在一場對於羅伯特·奧本海默背景調查的聽證會上,泰勒對這位過去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同事,作出一些具爭議性的證詞,此後他在科學界中變得不受歡迎。他持續尋求美國政府與軍事研究機構的援助 。
泰勒晚年對於一些軍事與公共議題,發表了一些具爭議性的技術解決方法,其中包括計劃在阿拉斯加利用熱核爆開鑿港口。他是里根總統的戰略防禦計劃之熱衷支持者 。泰勒的一生因其科學才能、欠佳的人際關係,以及善變的個性而知名。此外也被認為是1964年電影《奇愛博士》的靈感來源之一。
目錄
《奇愛博士》
近代科學家中最受爭議、形象最差的大概非愛德華・泰勒莫屬。庫柏力克的黑色諷刺電影《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中,瘋狂科學家這個角色的設定據說就是以他為參考對象;從電影的副標題《我如何學會不再擔心並且愛上炸彈》就可以知道這絕對不是一種致敬。其實就連他真正因科學上的成就而得到的稱號──「氫彈之父」──都不是那麼正面。
泰勒是匈牙利裔猶太人,1930 年代因納粹崛起而輾轉來到美國,並於二次大戰期間加入曼哈頓計畫,研發原子彈。他一開始就不滿足於核分裂的武器,一心希望研發威力更強大的核融合武器,也就是氫彈,不過他的意見並未被採納。直到 1949 年蘇聯也成功試爆原子彈,美國政府深感威脅,才啟動氫彈計畫。泰勒當然參與其中,甚至努力遊說國會成立另一個後來由他掌舵的核武實驗室[2]。
當時許多科學家見到原子彈在日本造成的重大傷亡後,已深感不安,如今當然反對製造更具毀滅性的氫彈。許多人因此在麥卡錫主義盛行的白色恐怖時期被懷疑是「親共份子」而遭到調查,其中包括當初曼哈頓計畫的主持人歐本海默。而原本就頗受爭議的泰勒竟然在此時作出更令人不齒之事。
中文名 愛德華·泰勒 外文名 Edward Teller 國 籍 美國 民 族猶太人 出生地奧匈帝國布達佩斯 出生日期 1908年1月15日 逝世日期2003年9月9日 職 業核物理學家 主要成就氫彈之父
- ↑ 愛德華·泰勒. 名人簡歷. [2019-04-24].
- ↑ 1/15──愛德華・泰勒誕辰. 科科史上的今天. [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