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贊(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縣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傑出的教育家。 [1]
翦伯贊 | |
---|---|
原文名 | Bozan Jian |
出生 |
湖南桃源 | 1898年4月14日
逝世 | 1968年12月18日 | (70歲)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翦象時,林宇、林零、商辛、餞肅端、農疇、陳思遺 |
民族 | 維吾爾族 |
職業 | 歷史學家、教育家 |
目錄
簡介
翦伯贊先生早年參加過「五四運動」,北伐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翦伯贊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長,以及中央民族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翦伯贊是馬列主義新史學「五名家」(郭沫若、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之一。他治學嚴謹,著作宏富,為史學界所推崇和頌揚,主要著作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第一、二卷)《中國史論集》《歷史問題論叢》等,並主編了《中國史綱要》。 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12月18日,中央專案組以交代「有關劉少奇的問題」為名對翦伯贊進行逼供,時年70歲的翦伯贊與夫人戴淑婉服用安眠藥自殺,以死抗爭。
人物生平
勵志求學
1898年4月14日(清光緒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翦伯贊出生於湖南桃源楓樹崗翦旗營。
1903年,入私塾啟蒙。
1904年,轉入清真小學。
1908年,入縣立高等小學堂。
1910年,入常德中學預科。
1912年,升入本科。
1916年,畢業後考入北京政法專門學校,轉入武昌商業專門學校。
1919年,畢業後在母校常德中學任英語教員。
1924年夏,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經濟。
投筆從戎
1925年,回國不久,鄉人唐生智介紹他前往武漢國民革命軍,同時介紹他參加了國民黨,當時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歡迎他投筆從戎。[2]
1926年,南下廣東參加國民革命軍。大革命失敗後,在歷史學家呂振羽等人影響下,開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潛心研究中國社會和歷史問題。先後發表了《中國農村社會之本質及其歷史的發展階段之劃分》《前封建時期之中國農村社會》等論文,與呂振羽合著了《最近之世界資本主義經濟》一書,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反動本質和侵略我國的滔天罪行。[3]
1927年,參加了鄧演達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工作,擔任該部特派員。他受政治部委派,經大同到山西太原和綏遠歸綏(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去動員山西督軍閻錫山和綏遠都統商震起義,響應北伐。由於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閻錫山電令商震逮捕翦伯贊,晉軍名將商震是位有正義感的將領,隨即通知翦伯贊,讓他迅速離開綏遠。我父遂經大同逃往上海,倖免於難。[4]
1931年,翦伯贊以山西代表身份參加了寧粵分裂時的"廣州政府"成立大會等。從30年代初開始翦伯贊在上海開始從事中國古代史的研究,並參加了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他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提出中國農村社會的本質是封建的生產方式,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必須在無產階級領導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等等。
1933年春,在天津的意大利租界,意大利駐天津總領事齊亞諾以"反政府"的罪名將他逮捕。
1934年5月,他與好友覃振一道赴歐美考察司法,隨行人員還有李敬安、宋樂六(宋教仁之子)等人。[5]
1937年5月,在南京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烽火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任南遷的北平民國大學教授,翦伯贊與同鄉呂振羽等發起組織"中蘇文化協會"湖南分會和"湖南文化界抗敵後援會"等,並任常任理事,主編《中蘇半月刊》,出版名著《歷史哲學教程》一書。
1938年,翦伯贊在徐特立同志支持下,與呂振羽、譚丕模在長沙組織中蘇文化協會湖南分會,宣傳抗日,積極參加抗日救援工作。[6]
1939年3月,長沙大火前,接受黨的指示,翦伯贊與譚丕模、張天翼等同志一起前往湘西漵浦民國大學任教,團結進步學生,與國民黨反動派及托派分子進行激烈的鬥爭。[7]
1940年2月13日,在風雪交加之夜,他按照黨的指示,前往重慶。任"中蘇文化協會"總會理事兼《中蘇文化》副主編,同時擔任馮玉祥的《中國通史》教師,並經常到陶行知的"育才學校"授課,以及應郭沫若之邀,在郭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員會"進行學術講演。後來追憶往事,寫下了以下詩句:"鈞黨風聲夜半傳,山村寂靜正新年。難忘小市疏燈夜,急雪寒江獨覓船。[8]
1943年,又完成了《中國史綱》(第1卷)和《中國史論集》(第1輯)的寫作。
1944年7月,日軍攻陷了圍困長達47天的衡陽,隨後直逼常德、桃源。11月19日翦伯贊的家鄉桃源淪陷,26日常德亦失守。在那個歲月,翦伯贊常常夜不成寐,他含淚寫下了《常德、桃源淪陷記》。
統戰工作
1945年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期間,翦伯贊還曾應約到毛澤東的居處聚談,並協助毛澤東和周恩來對馮玉祥等做了不少統戰工作。
1946年1月,"舊政協"召開,"民盟"中央常務委員兼組織委員會主任的章伯鈞遂提議聘請翦伯贊擔任"民盟"出席"舊政協"的顧問。此後翦伯贊還與中共上海工委書記華崗保持聯繫,參加各種中共地下的秘密活動。抗日戰爭結束後翦伯贊赴上海,擔任大夏大學教授、大孚出版公司總編輯等。
1946年5月,他與周谷城、張志讓、夏康農、吳澤、鄧初民等組成上海"大學教授聯誼會"開展民主鬥爭,並與鄧初民等主編和出版《大學月刊》。
1947年10月,奉組織之命,他潛往香港,期間擔任達德學院教授,並與茅盾、侯外廬、千家駒等分別主編了香港《文匯報》的"史地"、"文藝"、"新思潮"、"經濟"等副刊。
1948年9月,翦伯贊在香港九龍尖沙嘴臨時寓所工作。
1948年冬,翦伯贊與郭沫若、馬敘倫、侯外廬等人同乘輪船北上,在山東煙臺登陸,輾轉到河北省的阜平縣等地。
1949年1月,他來到解放區的河北,在石家莊附近的李家莊以及西柏坡。
1949年2月1日,跟隨解放軍一同到達北平。
1949年3月,他赴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參加了"擁護世界和平大會"。及歸國,便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不久就被任命為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委員。
1949年7月,中國新史學會籌備會成立,負責人是范文瀾,翦伯贊作《叢刊》的編輯工作。
建國著述
1950年成立了中國新史學會總編輯委員會,由翦伯贊、陳垣、鄭振鐸、向達、胡繩、呂振羽、華崗、邵循正、白壽彝11人組成,並確立了各個專題及其負責人。
1950年出版翦伯贊主編的《義和團》。
1951年7月,中國史學會正式成立。翦伯贊任《叢刊》編輯。
1951年,知識分子改造運動和忠誠老實交清歷史運動開始。
1952年秋季,他主張任何朝代都先講經濟基礎,再述上層建築;在上層建築領域,先講政治,再說軍事、科技、文化。從院系調整後,翦伯贊是北大歷史系教授兼主任,後又兼任校黨委委員、副校長,併兼任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民族歷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歷史學會常務理事等。
1953年,出版翦伯贊主編的《戊戌變法》。
1954年,翦伯贊在《歷史研究》第四期發表《關於兩漢的官私奴婢問題 》。
1955年,他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常務委員。
1956年夏,參加全國人大代表在湖南省的視察,"他專門考察了長沙市的文化教育工作。
1957年夏季,"反右"運動,翦伯贊發表《擁護大鳴大放,反對亂鳴亂放》刊於《北京日報》。
1957年9月18日在由郭沫若主持的社會科學界批判右派的大會上,翦伯贊發表《右派在歷史學方面的反社會主義活動》。
1958年1月,翦伯贊參加周揚召開的關於編寫中國歷史教科書的座談會,組織一個以郭沫若為首的編寫領導小組,尹達、范文瀾、翦伯贊等是小組成員,尹達要求翦伯贊大力支持,要從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中抽調部分人力支持編寫,翦伯贊同意。[9]
1959年,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落成,當時在"中國通史陳列"中用哪一種古代史分期的觀點來布置陳列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當時翦伯贊都主動提出以"戰國封建論"的觀點來布展,從而解決了一個難題。
1959年2月,翦伯贊在《光明日報》發表《應該替曹操恢復名譽》一文,對曹操作為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品格的評價。 1961年春,兼任全國高等學校歷史教材編審組組長,主編通用教材《中國史綱要》和《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資料》、《中國通史參考資料》、《中外歷史年表》等。北大歷史系接受"文科教材會議"的委託,準備撰寫《中國史綱要》,他還先後發表《對處理若干歷史問題的初步意見》和《目前史學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等論文,批評史學界從5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的極左思潮。也為《綱要》奠定了一個基本框架,這在當時得到了陸定一、周揚等的贊同。
1961年秋,應烏蘭夫同志之邀,與范文瀾、呂振羽等同志去內蒙古訪問。途經大同時,回憶當年,頗有感觸,寫下了《大同感懷》的詩句:"重到邊城訪舊蹤,雲崗石佛華嚴鐘。難忘三十年前事,風雪漫天過大同。"
1962年5月9日,翦伯贊到揚州師範學院作學術報告《目前史學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發表在一九六二年第六期的《江海學刊》上。主要講糾正不學無術、無知妄說、牽強附會的歷史學術問題。
1963年9月,時任高等學校文科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歷史教材編審組組長和主編的翦伯贊,就反修防修大背景下的史學研究問題致信中宣部副部長周揚,提出"忠王是農民革命英雄,有缺點,但不應苛求"。
1965年12月,《紅旗》雜誌發表了戚本禹的文章《為革命而研究歷史》,文章公開對翦伯贊的歷史觀點進行了批判。
傷逝歲月
1965年11月,姚文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發表,翦伯贊讀後說:"為什麼要對吳晗同志那麼粗暴?亂打棍子,亂扣帽子,這樣搞,以後沒有人敢寫歷史劇了!"此事件後他要受到批判迫害。
1966年4月7日,范文瀾派助手到翦伯贊家中探望。
1966年6月3日,部分媒體發表文章:《打倒史學界的東霸天、西霸天》,矛頭直指范文瀾和翦伯贊(來源《人民日報》)。
1966年8月24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的紅衛兵和其他中學的紅衛兵一起到到清華大學砸東西打人之後,又來到燕東園二十八號翦伯贊家中抄家。
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召開,毛澤東在全會的講話中提出對"資產階級學術權威"也要給予出路,而"不給出路的政策不是無產階級的政策",並且以翦伯贊、馮友蘭為例。
1968年12月4日四人幫指使的"劉少奇專案組"的副組長巫中,繞開學校的"軍管"當局,帶着幾名副手,在歷史系"翦伯贊專案組"幾個人的帶領下找到翦家逼問有關劉少奇的問題。
1968年12月18日夜,翦伯贊戴淑婉夫婦倆無奈之下服下了積聚起來的安眠藥,清晨,杜銓見翦氏夫婦一直不開房門,就喊了數聲,不見任何反應,心中頓生疑竇,就將門闖開,發現夫婦倆已遠離了這個世界,只見翦伯贊夫婦各睡一張床,揭開被子,兩人都整整齊齊地穿戴着嶄新的衣服和鞋子。在翦伯贊中山裝的兩個下衣袋裡,各搜出一張二指寬的紙條,展開一看,一張寫着"我實在交代不出什麼問題,所以走了這條絕路,杜師傅完全不知道。";另一張上寫着"毛主席萬歲,萬萬歲!"[10]
1978年8月,中共中央領導人鄧小平親自批示為翦伯贊徹底平反昭雪。
1979年2月22日,他的追悼會上,擺放在會場前方的骨灰盒裡,只有3件物品:一是翦伯贊的老花眼鏡,一是馮玉祥曾送給他的自來水筆,一是他們夫婦的合影。
主要著作
主編
《中國史綱要》《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資料》《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和《義和團》。
著作
《中國歷史哲學教程》《對處理若干歷史問題的初步意見》《目前史學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中國史論集》《中國史綱》《歷史問題論叢》《先秦史》《秦漢史》等。
合著
與范文瀾、胡華等人合著出版《中國歷史概要》一書。
主要貢獻
翦伯贊宣傳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努力改造舊史學,建立並發展馬克思主義新史學。他發表的《論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論中國古代的農民戰爭》及有關《紅樓夢》研究、歷史人物評價等論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他的《對處理若干歷史問題的初步意見》、《目前史學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等文章,宣傳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抵制了唯心史觀和虛誇學風。他認真執行貫徹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鼓勵史學工作者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改造世界觀,提倡老專家要認真帶徒弟,青年要虛心向老專家學習,做到尊師愛生,互學互助。翦伯贊是我國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地研究中國歷史的老一代史學家之一,為在我國建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著作共達四百多萬字,是他一生獻身於革命、獻身於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珍貴成果。[11]
家庭生活
爺爺:翦萬效[12]
父親:翦奎午,(1847-1949),湖南桃源人,譜名萬效,又名逢吉,字奎午。是當地有名的數學教師。
母親:林氏(漢族)。
翦伯贊的第一任妻子:姓李,生有二子一女(翦斯平、翦天聰、翦心倩),但很年輕時便因病離世。
翦伯贊第二任妻子:戴淑婉女士與翦先生相伴一生,直至同時離世。
弟弟:翦仲襄。湖南工業專門學校(今湖南大學)畢業,採礦冶金科學士,地質學專家,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的主任委員。1928年秋,介紹歷史學家呂振羽與胞兄翦伯贊認識,成就一段佳話。後因文革中遭迫害而懸樑自盡。
長子:翦斯平,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又名翦天民,派名凝思。1943年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建築橋樑專業,1946年赴莫斯科大學建築系深造,1949年回國,是北京、天津古城改造設計的決策人之一,有"橋樑之父"之稱,晚年居天津。
次子: 翦天聰(1921年-2007年8月),湖南省桃源縣人,1944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機械系。華中科技大學動力工程學院教授。1956年加入中國農工民主黨, 全國第七、八屆政協常委會委員,湖北省第六、七屆政協副主席,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十一屆中央副主席,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委員,湖北省、武漢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及名譽副會長等職。現任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名譽副主席。[13]
長孫女:翦晏,翦伯贊長孫女(翦斯平長女),維吾爾族,湖南桃源人。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編審,北京市西城區人大代表,個人編輯出版有《20世紀中國貨幣精品》等。
次長孫女:翦安,1949年生,維吾爾族,湖南桃源人,系翦伯贊孫女(翦伯贊長子翦斯平之次女),圖書館學專家,天津圖書館研究員,中國民主進步會會員。1987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自考)。現任天津市圖書館典藏部主任,第十二屆天津市政協常委。
三孫女:翦寧,1951年8月出生,維吾爾族,湖南桃源人,系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孫女(翦斯平三女),古錢幣專家。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副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培訓部講授專家,北京市文保文物鑑定中心鑑定專家。
孫子:翦大畏(翦天聰之子)執教於中南民族大學,現已退休。[14]
人物軼事
翦伯贊與毛澤東
五十年代中,有一次,毛澤東讀了翦伯贊寫的一篇有關曹操的文章,引起毛主席興趣。 1957年3月13日晚上,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約見了翦伯贊;因為當時毛澤東與黨內其他領導人商議,決定開展一次整風運動,所以毛澤東特意問他:"你在高等學校擔任系主任有些什麼問題和意見?"
翦伯贊說:"現在是重理輕文"。
毛澤東說:"從我們的歷史和現狀來看,重理有道理,但輕文就不對了。"
於是,翦伯贊回到北京大學,在主持歷史系工作和擔任副校長分管文科幾個系的工作中,提出和採取了加強文科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建議和措施。
有一次,翦伯贊在游泳場上見到毛澤東,便問道:"主席,您說中國周秦以來就進入封建社會,周,是西周還是東周?" "這個問題你們可以討論嘛,"毛澤東笑着說,"不要受我的意見約束。我的意見也是一家之言嘛。"
"文革"開始,翦伯贊被揪出批鬥,說他為吳晗鳴冤叫屈,又被戴上"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等許多帽子。直到1968年,中共八屆擴大的十二中全會召開,毛澤東在會上談了要尊重翦伯贊的話,他的待遇有所改變,允許搬回自己的家去了。可是沒過多久,專案組來找翦伯贊,對他進行逼供信。翦伯贊被逼得走投無路,便在1968年12月18日夜裡自殺。當毛主席、周總理得知翦伯贊的死訊後,非常震怒,無比悲痛,很多人因此而挨批評、受到處分。[15]
翦伯贊與馮玉祥的師生之誼
1979年,裝在翦伯贊骨灰盒裡有三件物品,其中就有馮玉祥送給翦伯贊的自來水筆。
這支象徵着友誼的自來水筆是馮玉祥1948年送給翦伯贊的。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無黨派民主人士發出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並籌建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7月31日,已被推舉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政治委員會主席的馮玉祥,離開美國紐約歸國,不幸竟在途中因客輪失火,被焚逝世。此前,馮玉祥曾作山水人物油畫一幅,並其他一些稿件,在歸國途中寄給了翦伯贊。馮玉祥還在5月間托吳茂蓀(時任民革中央執行委員)帶給翦伯贊一封信和這支派克牌自來水鋼筆,以作紀念,不想竟成遺贈。
翦伯贊同馮玉祥的交往開始於1940年。其時,原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的馮玉祥已被撤職,退隱於重慶兩路口和上清寺之間的原巴縣中學。而翦伯贊則早在1937年5月抗戰全面爆發前夕即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中共的秘密黨員;1940年2月,翦伯贊初到重慶時,黨的組織關係是與周恩來單線聯繫的,直到1946年底,他一直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馮玉祥此次退隱上清寺,托王崑崙覓求一位史學名家,為他講授中國歷史,王崑崙便推薦了翦伯贊。徵得了周恩來的同意後,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翦伯贊成為馮玉祥的歷史教師。
1940年10月3日,翦伯贊同馮玉祥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巴縣中學馮的官邸。馮玉祥在門口恭候。馮對翦說:"我讀了你不少的著作,今天能見到你真是高興。" 翦伯贊每月來官邸半個月為馮玉祥講課。馮每天早上4點起床,集合衛隊大刀隊唱歌操練;以後散步,禱告,讀《聖經》,學英文,6時早餐;晚上則9點熄燈。官邸都是這個規矩。可是對翦伯贊則例外,他可以早上晚起床,晚上開夜車。
人物評價
毛澤東:"翦伯贊是講帝王將相的,我們要想知道一點帝王將相的事,也得去找他。"[16]
張傳璽:"翦伯贊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早在三十年代,他就信仰馬克思主義,參加了共產黨。他是早期積極宣傳歷史唯物主義的革命者之一,也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來研究中國歷史的極少數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之一。解放前,翦老不僅研究歷史,而且以自己的行動,在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現代歷史篇章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跡。特別是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在黨的領導下,運用犀利的筆鋒,理論聯繫實際,結合歷史和現狀,對獨夫民賊蔣介石和倒行逆施的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抨擊。當時翦伯贊同志在以歷史作為戰鬥工具,使古為今用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17]
新華社:翦伯贊是中國著名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歷史哲學教程》一書,從中國國情出發、系統闡述歷史唯物主義的教科書,被學術界譽為培養教育了一代愛國知識青年的好書。[18]
賽福鼎·艾則孜:"翦伯贊教授留給我們的,是他光彩奪目的學術思想,是他博大深遠的人格力量,是他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可以說,翦伯贊教授是我們偉大中華民族傳統的一個化身。"
余英時:翦先生在"文革"之前是中國史學界的正統代言人,他講中國史的分期具有代表性,從《歷史哲學教程》(早期)、《中國史》(秦漢篇)到論文集(晚期)都是如此。其中心系統不是從中國史的內部整理出來的,而是借自西方的現成模式。他在史學上的地位如何,恐怕要看後人是不是能從他的著作中繼續得到啟發。[19]
人物紀念
2008年4月14日,紀念翦伯贊先生誕辰110周年暨《翦伯贊全集》首發大會在北京大學隆重舉行。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現任中國紅十字會會長彭佩雲出席大會並與學校原書記王學珍同志為翦老銅像揭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司馬義·鐵力瓦爾地,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及史學界、出版界、翦老家鄉代表、親屬等在大會上先後致辭和發言。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司馬義·艾買提,學校老同志郝斌、王義遒、王效挺、樑柱等出席了大會。
翦伯贊先生的妹妹翦素芬女士回憶了翦伯贊先生在學術研究上的成就,以及翦伯贊先生在生活中對待親人也同樣嚴謹認真的態度。談及自己以及家人對已故去40年的翦老的愛戴和思念時,翦素芬女士不禁潸然淚下。
人物故居
翦伯贊故居位於桃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維回新村,故居修復工程於2009年6月經中共中央辦公廳批覆同意,2010年4月開始動工修建,於2010年10月完成,2011年元月舉行了奠基典禮。
修復後的故居座北朝南,平面呈"萬"字形,是一幢具有湘西北建築風格的純木結構平房,建築面積831平方米,共大小房間23間,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從各地搜尋來舊木板材料,基本上按原址原貌進行修復。翦伯贊故居是常德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視頻
花兒落在花海里---邁步天涯QQ群美女們遊覽桃源陬市翦伯贊故里楓林花海
參考文獻
- ↑ 翦天聰:回憶我的父親翦伯贊中國社會科學網
- ↑ 翦伯贊的歷史貢獻,國學
- ↑ 翦 伯 贊(1898——1968)國學網
- ↑ 翦天聰:回憶我的父親翦伯贊中國社會科學網
- ↑ 翦天聰:回憶我的父親翦伯贊中國社會科學
- ↑ 翦天聰:回憶我的父親翦伯贊中國社會科學
- ↑ 翦天聰:回憶我的父親翦伯贊中國社會科學
- ↑ 翦天聰:回憶我的父親翦伯贊中國社會科學
- ↑ 《新史學家翦伯贊》中國作家網
- ↑ 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翦伯贊北京大學
- ↑ 翦伯贊的歷史貢獻,國學
- ↑ 翦天聰:回憶我的父親翦伯贊中國社會科學
- ↑ 華中大學的維吾爾族教授翦天聰中國廣播網
- ↑ 翦伯贊:血墨澆鑄良史風骨常德晚報
- ↑ 毛澤東與翦伯贊論曹操人民網
- ↑ 毛澤東與翦伯贊論曹操人民網
- ↑ 張傳璽:周一良談翦伯贊中國社會科學院
- ↑ 北京紀念翦伯贊誕辰110周年新華社
- ↑ 余英時:中國學術傳統破壞得太厲害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