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重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香儿讨论 | 贡献2019年9月14日 (六) 19:18的版本 (added Category:人物類 using HotCat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庆
国籍 中国
别名 山城、巴渝、渝州、雾都、桥都、江城

城市简介

中文名称 重庆 外文名称 Chongqing,Chungking 别 名山城、巴渝、渝州、雾都、桥都、江城 行政区类别直辖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 下辖地区 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 政府驻地渝中区人民路232号 电话区号 (+86)023 邮政区码 400000 地理位置长江上游地区 中国内陆西南部 面 积 8.24万平方千米 人 口 常住人口3101.79万(2018年) [6] 方 言西南官话-重庆方言、土家语、苗语等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洪崖洞、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旅游区、长江三峡、武陵山大裂谷等 机 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万州五桥机场、黔江武陵山机场、重庆巫山机场 [23] 火车站重庆站、沙坪坝站、重庆北站、重庆西站、万州北站、荣昌北站等 车牌代码 渝A、B、C、D、F、G、H 市委书记陈敏尔 [22] 市 长唐良智 市 树黄葛树 市 花山茶花 最高建筑重庆来福士广场T3N、T4N(高350米) [24] 轨道交通 10条(313千米) 高等学府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 地区生产总值 20363.19亿元(2018年) [25] 人均生产总值 65933元(9821美元)(2018年) 行政区划代码 500000 城市精神 登高涉远、负重自强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50% 历史沿革编辑 主词条:重庆历史 1935年 重庆市图 1935年 重庆市图(2张) 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铜梁区)。 夏商时期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 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 渝中半岛全景 渝中半岛全景(4张) 汉朝巴郡治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于鱼复(今奉节)设立江关都尉,与巴郡太守同级,管辖巴郡军事。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由江州入益州平定公孙述。初平元年(190年),巴郡三分,永宁郡治江州,固陵郡治鱼复(今奉节),巴郡治阆中。建安六年(201年)复永宁郡为巴郡,固陵郡为巴东郡,巴郡为巴西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诸葛亮经由江州平定益州。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巴东郡白帝城(今奉节)托孤。李严在江州筑大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西晋巴郡改属梁州。东晋十六国时,巴郡为成汉所辖,今重庆直辖市东部则为东晋巴东郡管辖。桓温讨伐李势,朱龄石平定谯纵,皆经由江州入益州。 刘宋时,将巴郡归属益州,巴东郡仍属荆州辖制。泰始五年(469年)分益州之巴郡,荆州之巴东郡等五郡置三巴校尉(今奉节)。萧齐时,以益州巴郡、荆州巴东郡等四郡置巴州(今奉节,480年-483年)。 [26] 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又改为楚州。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改属信州总管府(今奉节)。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郡,以渝水(嘉陵江下游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隋时仍属信州总管府(今奉节)。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复为巴郡。 唐代延续渝州之称,武德元年(618年)为渝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平郡。先隶属于夔州总管府(今奉节),后改隶夔州都督府(今奉节),为山南西道辖地。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渝州,乾元二年(759年)渝州改属剑南道东川节度使。 宋代,重庆先后短暂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管辖,大部分时间则属于夔州路(治奉节)管辖。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迄今已有800余年。 [27-28] 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彭大雅任重庆知府。为防御蒙古南侵之需,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经营巴蜀。余玠将四川制置司治所迁至重庆,并在重庆设招贤馆,广纳群贤。构筑了山城防御体系,以抗击蒙古军。 重庆行政区划图 重庆行政区划图 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农历七月,蒙古大汗蒙哥亲率主力攻入四川。十一月,蒙古军抵重庆附近地区。开庆元年(1259年)六月初,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率战船万艘,溯江而上,冲破蒙古军封锁进入重庆。七月,蒙哥卒于南征军中,蒙古军遂撤围北还,战事告一段落。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再次集中兵力合攻重庆。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重庆被攻破,入城时元军遭到激烈抵抗,元军继而征降夔州(今奉节),至此宋元战事基本结束。 元代,至元十六年(1280年)分夔州路(今奉节)析置重庆路,今重庆直辖市所辖地区在整个元朝主要分为以重庆主城为治所的重庆路和以奉节为治所的夔州路。 [29] 四川行省重庆路管辖巴、江津、南川3县,之后又划忠、涪、泸、合4州来属。至正二十年(1360年),农民军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辖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灭大夏国,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整个明朝,今重庆直辖市所辖地区依旧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重庆府辖2州、11县、1厅,包括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江北厅。 [27]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6月,张献忠攻占重庆。 [30] 之后重庆被大西军、清军、南明军队轮番占领、蹂躏十余次,最后几乎沦为空城。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到康熙二年(1663年),以清廷四川总督李国英重筑通远门为标志性事件,长达19年的重庆争夺战才告一段落。 [31-32] 据《重庆通史》记载: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康熙四年(1665年),重庆主城(即渝中半岛)全城仅有3000人。 [33] 1909年的重庆(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摄影) 1909年的重庆(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摄影)(8张) 清初,发生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使重庆具有了悠久的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现代重庆社会的根基。今重庆直辖市所辖地区在整个清朝仍分为重庆府和夔州府,后又分出酉阳直隶州和忠州直隶州。 [34] 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 [35]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重庆成为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区王家沱设立了日本租界。同年,法国在今南岸区弹子石附近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 民国十年(1921年),重庆设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城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民国十一年(1922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民国十五年(1926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民国十六年(1927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 山城夜色 山城夜色(28张) 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四川省辖市,首任市长潘文华。水陆总面积93.5平方公里,人口28万。 [36]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不忍国权丧失、国民受辱的重庆人民,以王家沱日本租界30年租期到期和九一八事变为契机,开展了多次斗争。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10日,以刘湘为省主席的四川新省府在重庆成立。 [37-39] 同年6月18日,四川省政府迁离重庆。 [40-41] 抗战时期旧照(离渝开赴前线的川军勇士) 抗战时期旧照(离渝开赴前线的川军勇士)(7张)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42] 11月1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交代属下的文官、参军两处干员清点好中华民国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先离南京而首途重庆;12月1日正式于重庆办公。在成为“战时首都”之后,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以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英雄之城”、“不屈之城”。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抗战宜昌大撤退后,大量工业企业内迁至重庆。重庆成为以军火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43]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重庆市将原有的6个区改设为12个区,巴县龙隐乡(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一带)划入重庆市。5月5日,迁都至重庆的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析出四川省,重庆亦成为继南京、上海、天津、青岛、北平后的第六个中央院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以及江北区、南岸区,而北碚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 不屈之城 不屈之城(13张)

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

1939年至1940年,川渝省市划界,巴县、江北县位于城郊的区域陆续划归重庆市。 [36]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明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 [42] 同年9月,韩国临时政府也迁至重庆,并宣布重庆为大韩民国“借地办公”的临时首都,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期间重庆为中韩两个国家的首都。 [44] 从1938年春到1944年冬,日本陆海军航空部队联合对重庆进行了长达六年多的狂轰滥炸,史称“重庆大轰炸”。历经长达6年半的轰炸,重庆没有倒下,不少外国政要,纷纷致电、致信重庆人民,鼓励和歌颂重庆人民的坚毅。 [45] 巴渝传统建筑“吊脚楼” 巴渝传统建筑“吊脚楼”(16张)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对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12月31日,蒋介石在渝中区设立精神堡垒(今解放碑的前身)昭示国民政府、重庆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中,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永久陪都。同年,抗战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3张) 1949年9月2日,重庆发生火灾,延烧18小时,死亡近万人,重庆建筑损失大半,史称“九二火灾”;10月11日,总统令宣布政府将于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办公;10月13日,李宗仁代总统由广州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广州迁往重庆;10月15日,宣布国民政府正式在重庆办公;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400多名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史称重庆”11.27”大屠杀。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46] 1950年7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成立,重庆市为西南大行政区直辖市。 [47] 1950年至1952年,设立川东行署区,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行署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北碚市。1952年8月7日,川东行署区被撤销,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重组为四川省,北碚市并入重庆市。 [48] 1953年3月,重庆由西南大行政区直辖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由西南行政委员会代管。 [47] 1954年7月,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 [46] 1955年,贵州省桐梓县17个乡划归重庆市。 1959年1月,四川省江津专区的巴县、綦江县,涪陵专区的长寿县划归重庆市。 重庆 重庆(3张) 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核心城市。 1964年至1968年4年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 1965年和1979年,中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 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 1976年1月,四川省江津地区江北县归入重庆市,将绵阳地区的潼南县划入江津地区。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 1983年3月3日,四川省永川地区8个县并入重庆市 [49] ,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 [50] 至此,重庆面积23113.95平方公里,辖9区12县。 重庆与 南亚 、西亚部分 示意图 重庆与 南亚 、西亚部分 示意图 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 1996年9月15日,重庆市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51] 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销原重庆市。重庆直辖市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52] ;共43个区市县,面积82402.95平方千米,3002万人。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 [53] 重庆至此在历史上第三次成为直辖市。 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54]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55] 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56] 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57]

参考来源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