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月2日 (三) 08:03 由 南诏旧事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魏禧
魏禧
原文名 Xi Wei
出生 (1624-03-02)1624年3月2日
寧都縣
逝世 1680年11月117日(1680-11-117)(56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散文家
知名作品 《大鐵椎傳》
《三魏全集》
《江天一傳》
《明御史何公家傳》
《魏叔子文集》。

魏禧 ,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並稱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際瑞、弟禮合稱寧都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岳維屏、彭任等合稱易堂九子。

演藝經歷

633年 學為制舉文 1634年 補弟子員,冠其曹 1637年 受學於楊一水先生。始得羸疾,後一生參術不離口 1638年 娶謝季孫為妻 1640年 傳道人陰事,驚慚欲死 1642年 讀書於蓮花山 1646年春 遷翠微峰 1647年 棄舉業 1647年6月 始編次文集外篇 始於家姊夫(邱維屏)學古文 1653年 始授徒水莊 1654年2月 父魏天民卒,葬遠祖墳旁 1656年 守制水莊 1662年 始出遊吳越。 1664年 兄子世傑編次叔子文集 1674年3月 水莊擁曝軒落成。9月 女靜言卒 1675年9月5日 於翠微峰險墜崖。 1678年 被薦舉應博學鴻辭科試,以疾辭不就,晚年有頭風症狀,頗為所苦。 1680年11月17日 病逝於儀征船上。 1681年1月6日 妻謝季孫絕食卒於內寢。 1681年3月29日 柩歸寧都,與妻合葬城南下螺坪始祖墓旁。

文學特點

魏禧長於見識議論及有意於用世的寫作特點,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論說策議中。其短篇史論,尤有特色,抓住一人一事,覽古鑒今;筆力挺變,尺幅中如有龍蛇不可控攫。如《留侯論》踔厲風發,堪與蘇軾相敵;《伊尹論》贊弔民伐罪而不拘君臣之序,洗髮剴切,邏輯嚴密;《陳勝論》馳驟頓挫,一語破的;《晃錯論》千委萬曲,辨析精詳;皆各得其妙。 魏禧散文中更著名的是傳記文,通過作傳涉及到社會生活許多方面。他描繪過明季酷烈的朝政;對大吏貪縱、小吏肥俊削、細民無依、官逼民反的階級矛盾有着清醒的認識。而主要是他深抱亡國之痛,為抗敵殉國和堅持志節之士作傳,如《江天一傳》、《明御史何公家傳》。 魏禧的敘記文也常寫遺民志士,哀"賢人凋喪,同志寂寥",感慨激昂而又低回往復,兼有歐、蘇之長。他於哀情文主張文貴質樸,不必以痛哭見哀;以為韓愈《祭十二郎文》工於文而情以微。因而他以敘事為抒情,如《哭萊陽姜公崑山歸君文》,情事惝恍,纏綿悲愴,即體現了這一特點。 魏禧散文創作,不斷取得蜚聲文壇的成就,這和他的日臻完善的古文理論是分不開的。其中有些觀點,至今不失為真知灼見。他認為"文所以可傳,中必有物。"

文學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