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五大连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LBT0930讨论 | 贡献2019年10月7日 (一) 06:42的版本 (added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using HotCat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
国籍 中国
知名于 活火山 


五大连池 - 黑龙江省黑河市下辖的县级市

五大连池 即 五大连池市。

五大连池市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市西南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逊克县,西与克山县、讷河市、五大连池风景区毗邻,南接北安市、克东县,北与孙吴县接壤,西北与嫩江县隔河相望,距黑河市区266公里。

五大连池市的前身是原德都县,1963年建制。1983年原德都县所属五大连池镇被划为行政区域,成立原五大连池市。1996年原德都县与原五大连池市合并成立新五大连池市,划归黑河市管辖,原德都县撤销,原五大连池市区域成立风景区管理局,由五大连池市代管。2000年撤销管理局成立五大连池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由黑河市直属管辖。2012年五大连池市入选中国十佳文化旅游明星城市。

截至2001年3月,五大连池市设有3个镇、8个乡、1个街道。2011年,五大连池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51.1亿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五大连池市

面积 9800平方千米

人口 人口36万(2002年)

别名 德都县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气候条件 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黑龙江黑河市

著名景点 五大连池火山群,五大连池地质博物馆

下辖地区 青山街道办事处,龙镇,和平镇,双泉镇。


政府驻地 青山镇

电话区号 0456

车牌代码 黑N

邮政区码 164100

地理位置 黑河市西南部

行政代码 231182

市委书记 王锋

市长 杨剑波

历史沿革

1976年文物普查,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境内发现的10处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证明,4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

商周时期五大连池市属肃族居住地,后属岁貊地。秦汉时属汉岁地或乌桓地,三国时属北夫余地。隋唐时属黑水沫蝎部居住地。辽代为东京道室韦王府辖境,乌延突厥居住地。金代属上京路、蒲与路辖区,女真完颜部居住地。元代初期属辽阳行省开元路辖区,中叶以后属水达达路蒲与路万户府,为斡赤斤分封地。明代为奴儿干部司纳木河卫兀的河所辖地。清代为布特哈总管衙门辖区的达斡尔人,被编为布特哈八旗,德都为正白旗部落居住地。

清宣统二年(1910年),德都为讷河直隶属地。

民国四年(1915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德都为克山县第三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立德都设治局,1933年升为县。

1932年~1938年,德都归伪黑龙江省管辖。1939年~1945年归伪北安省管辖。

1945年8月 德都解放,9月又归黑龙江省管辖,同年11月组成德都县民主政府。

1956年3月,德都改为松花江专区管辖。

1958年9月 德都县并入北安县,在原辖区设立青山公社,隶属嫩江专员公署。

1963年9月 德都恢复县制,隶属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6月,将德都县与原五大连池市合并为五大连池市。隶属黑河市。

2000年10月,五大连池市与五大连池风景区分制,原五大连池市成立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原德都县成立五大连池市,隶属黑河市。

地理环境

五大连池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南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逊克县,西与克山县,讷河县毗连,南接北安市、克东县,北与孙吴县接壤,西北与嫩江县隔河相望。闻名国内外的火山旅游、矿泉疗养胜地--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镶嵌在市域西部。地理座标是东经127°37′至125°42′,北纬48°16′至49°12′。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104公里。市域总面积8844平方公里。

折叠气候 五大连池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跨四、五、六3个积温带,有效积温2316.4度,无霜期119天,年平均降水量515.7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五大连池市境内3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300多泉眼星罗棋布,水资源总量达28亿立方米,具有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嫩江左岸的最大支流讷谟尔河东西横贯全境,在其上游建有山口水利枢纽工程。

林木资源 五大连池全市草原面积达260万亩,林地面积524万亩,木材蓄积量64万立方米,主要有落叶松、柞桦,杨树等10余树种。

动物资源

五大连池市野生动物有熊、犴、鹿、飞龙等珍贵野生动物,盛产鲫鱼、鲁鱼、鳌花、哲罗等20余种天然鱼类。

植物资源

五大连池市盛产蕨菜、都柿、黑木耳、猴头、金叶菜、蘑菇等天然绿色产品和人参、刺五加、贝母、五味子、黄芪等上百种名贵中药材。

矿产资源

五大连池市品位在99.7%的脉石英矿,储量在20万吨。花岗岩、珍珠岩、玄武岩、火山砾、河流石、黄沙等储量在4亿立方米以上。

行政区划


五大连池市 截至2001年3月,五大连池市市设有3个镇(龙镇、和平镇、五大连池镇)、8个乡(太平乡、建设乡、新发乡、兴隆乡、双泉乡、团结乡、朝阳乡、兴安乡)、1个街道(青山街道办事处)。其中包括126个村、223个自然屯、3个市属国营农牧场、6个国营林场。行政区内,建有黑龙江省属林业局1个,国营农场8个,劳改劳教农场4个,部队农场15个,企业副食农场4个,黑河市直辖单位3个,中省直科研单位3个,省地办疗养院31家,县(市)办疗养院16家。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五大连池市总人口为37万人,占黑河市总人口的21%。其中市属人口21万人(农业人口15万人),有汉、满、回、蒙等28个民族。

交通 截至2008年,五大连池市公路总里程为1497.831公里。其中国道88公里、省道42公里、县道216.932公里。升级改造白色路面295.4公里,通达工程439.8公里。随着公路的升级改造,五大连池市公路已基本形成了"三横两纵"的主体框架。即"三横"讷五公路(讷河至五大连池市)、五二公路(五大连池市至二龙山农场)、五北公路(五大连池市至北星镇);"二纵"北五公路(北安至五大连池)、黑大公路(五大连池段)。五大连池市货车保有量563台,1584吨位,年货运周转量8562万吨/公里;客车保有量111台,2410座,年客运周转量7087万人/公里。

经济

综述

2011年,五大连池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51.1亿元,年均增长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 14%,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6亿元,年均增长26.7%,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年均增长33.2%;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4亿元。

第一产业

2011年,五大连池市农业增加值实现17亿元,比2010年增长15%。种植无公害农产品180万亩,建成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0亿斤,增长25%。畜牧业增加值实现1.5亿元,比2010年增长10%。林业产值预计实现2.1亿元,比2010年增长12%。转移农村劳动力4.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和旱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新打饮水井23眼,灌溉井24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1个,带动土地规模经营97万亩,比2010年增长20%。更新大型农机具657台套,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30.2万亩。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扎实推进,创建星级新农村51个。

第二产业

2011年,五大连池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5.8亿元,比2010年增长1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760万元,比2010年增长13.5%。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造利税1100万元,比2010年增长35.1%。加快建设宝泉矿泉啤酒、东谕矿泉白酒、北大荒百万吨矿泉水等重点工业项目。节能减排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

第三产业

2011年,五大连池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亿元,比2010年增长8.4%。建设了龙镇《红灯记》休闲文化广场和山口湖木制旅游会所,实施了青山公园改造二期工程,宏福温都水城国际酒店正式投入运营。2011年,五大连池市举办了全国冬季汽车拉力锦标赛和"中俄两国四地"国际旅游休闲合作项目启动仪式等多项大型活动。山口景区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90万元。商贸、金融、电信、交通、餐饮等产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59.9亿元,比2010年增长16.3%,各项贷款22.5亿元,比2010年增长18.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初中

2011年,五大连池市共有初级中学14所,教职工474人,在校生总数为7792人,总建筑面积5095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54平方米,生均图书10.4册。教学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配齐率为90%,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高中

2011年,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20人,其中专任教师112人,在校学生2024人,36个教学班,有教学楼10504平方米,宿舍楼8600平方米(含食堂)。

医疗卫生

五大连池市卫生监督所成立于2004年7月,为副科级事业单位,设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9名,核定副科级领导职数1名,隶属五大连池市卫生局管理。截至2008年,全所在岗职工27人,其中:男14人;女13人;本科5人,大专18人,中专2人,高中2人。

市重点医院 五大连池市中医医院 五大连池市人民医院 五大连池市妇幼保健院

社会保障

2011年,五大连池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200元,比2010增长1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430元,同比增长15%。就业渠道拓宽,城镇新增就业3100人,安排困难群体就业596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2%。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职工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及最高封顶线提高,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比率提高。发放低保和一次性临时补贴救助资金3840万元。

旅游

青山公园

青山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五大连池市中心北部、纳谟尔河南岸。是黑龙江省北部最大的以原生植物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大沾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沾河林业局辖区内,小兴安岭北麓,大沾河整个流域无人居住,是亚洲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 二龙山生态旅游区是国家AAA级风景区,位于202国道221公里处北黑公路沿线,建设面积1290亩。

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及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位于五大连池市西北部。


红松母树林是1960年由森工总局划定的,地址在坤得气林场施业区沾河、都鲁河汇合口岸上,面积4100公顷,木材蓄积量近百万立方米。这里的红松林仍然保留着原始森林的自然风貌,一棵棵粗大的红松树参天矗立,树冠相簇连络。夏天,林地上铺着厚厚的一层暗红色的松针,松针上面覆盖着一层绿茸茸的牛毛小草,踏上去,软绵绵的,就像踩着一条彩色的大地毡。秋天,树冠上结满象菠萝似的大松塔,厚重油亮,芳香浓郁,这里成了天然的种子园。

凌空三桥胜景 乘森林小火车去大沾河漂流,穿过人工开凿的岩壁,陆续可见沾河一号大桥和二号大桥、三号大桥犹如彩虹横跨在沾河之上。

连环湖,俗称"圈儿泡",在二可河林场施业区的都鲁河大湾谷开阔处,即东经128°05 '30 ", 北纬48°41'30",面积800公顷。早年,这里是都鲁河河床,后都鲁河改道,"凹"部分成了遗留下来的深沟,一个个圈汀也就成了圈泡子,这里有名的水泡就有10多处,不知名的有近百处。连环湖最神奇之处在"转心湖",转心湖有一个湖心岛,人称浮岛,浮岛面积约4万平方米,环岛水面约为40余米,遇南风浮岛则靠近北岸,北风吹则靠南岸,东风吹则西,西风吹则东,因此得名转心湖,岛上生长着百年生的落叶松和婷婷白桦,青松白桦翁郁闭合,不仅给浮岛增添奇观,还为野鸭等水禽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药泉山"神水"位于沾河林区北营林场以东的都鲁河西岸,是历史上火山爆发的中心区域,此处熔岩兀立,奇石遍野。突然从半山腰处流淌出一股泉水,四季常流不息。鄂伦春人发现此泉能医治多种疾病,于是这里成了"露天医院",因此此山称为药泉山此泉水被奉为"神水"。药泉山的山坡上曾有一座古庙,后来鄂族逐渐定居,加之此处交通不便,古庙年久失修而倒塌。50多年前尚存庙柱。凡到此治病都要向神水叩拜、焚香祷告,再后来,来此治病的鄂家人则每人垒起一堆石块,以表示对神水的敬意。饮用药泉水,使很多病者恢复健康。经多次考察证实,此泉属低温矿泉水,所含矿物质与驰名中外的五大连池药泉水低温矿泉水所含矿物质有相似之处,具有宝贵的开发利用价值。


山口湖风景区位于五大连池市境内。山口湖景区于2000年对外开放,2002年被辟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区。山口湖旅游区以自然景观为主体,有水上娱乐区、水上迷宫、水鸟世界等八大景区组成,是野浴、漂流的理想境地。山口湖两岸有石猿山、忘忧石、含羞石、金龟岛、炮台岛等自然景观。景区内有鸳鸯、丹顶鹤、灰鹤、大雁、中华沙秋鸭等百余种鸟类,有野猪、马鹿等大群野生动物。

山口湖风景区景色特点:青山可望,夏林佳色,秋日霞影,苍山负雪,水上人家,渔舟唱晚,湖山村弈,长桥卧波,乞巧林趣,临湖拥翠,灯暖湖月,雾松,石猿山,八戒石,金龟山,东、西炮台山

故事传说

神话传说

在五大连池的三池子不太远的西北角,有一座火山叫火烧山,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是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720年)阴历七月里爆发的。当时爆发的场面相当壮观:山崩地裂,惊雷乍起;烈火浓烟,滚滚不熄;满天飞石,如降骤雨;热浪逼人,鸟兽绝 迹。这之后,有一段流传下来的神奇传说。据说,火烧山当时爆发的那一刹那,就象一颗冲天炮,冲向九霄云外。从最底层燃烧的火海到滚滚浓烟连接处,腾飞出一 个火球似的怪物,如同闪电一般,不见了踪影。许多年过去了,火烧山爆发时流出的熔岩,冷却后变成了大片大片的石龙和石海,空隙地面上,长出了野草和树林。 许多年过去了,在长出野草和树林的地面上,逐渐的有了人烟。

民间传说

200多年前,五大连池这里是一片汪洋,叫北海。海里动植物品种繁多,生 长茂盛;主宰海里的天下鱼类,鲤鱼占海为王。头领是个鲤鱼精,很有些道行,叫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它善于团结各类动植物,派了个心腹鲢鱼专门做这 方面的工作,仿照春秋战国时的孔子,来了个周游整个北海,宣讲结盟共建家园的好处(道理),但鲢鱼却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差一点丧掉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