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杨遇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isley讨论 | 贡献2019年12月1日 (日) 12:05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遇春(1760年-1837年4月3日),字时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六岁时开始读书,十七岁时因家道中落转而习武。

生平简介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杨遇春中武举人。任四川材官。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朝廷选用其担任督标。曾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古州苗民起义,并参与廓尔喀之役,深受其赏识。

自嘉慶二年(1797年)起,率軍鎮壓川楚白蓮教起義,屢戰有功,史稱“遇春謀勇俱絕,劇寇半為所殲”。嘉慶十一年(1806年),平定陝西寧陝鎮駐兵譁變。嘉慶十八年(1813年),以參贊大臣身份率兵鎮壓天理教起義及陝西南山廂工起義。道光六年(1826年),以代理陝甘總督之職率軍討平張格爾叛亂,收復南疆西四城。道光八年(1828年),正式擔任陝甘總督。張格爾伏誅後,因功繪像紫光閣。

  道光十五年(1835年),以年老辞官返乡,进封一等昭勇侯。道光十七年(1837年),杨遇春病逝,年七十八。追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入祀贤良祠,谥号 “忠武”,故后世称其为“杨忠武侯”。著有《武备制胜编》十三卷。

  杨遇春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每遇军务,无不从伍驰驱。一生交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临战常顶石冒矢冲锋陷阵,未曾受伤,被嘉庆帝称为“福将”,与杨芳并称“二杨”。在陕甘总督任上十年,请免梨贡,裁减冗员,裁减军队,组织屯垦,改良马政,加强防务,合并机构以节浮费,为开发西北边疆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