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舟曲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舟曲县(藏语:འབྲུག་ཆུ་རྫོང,藏语拼音:Zhugqu Zong,威利:'brug chu rdzong)是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境内白龙江藏语称为舟曲,因水为名。全县总人口134188人,主要民族为汉族与藏族。全县总面积3009.98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城关镇。藏族44,175人,占总人口的32.92%。

地理位置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介于东经103°51′30″—104°45′30″,北纬33°13′—34°1′,东西长99.4公里,南北宽88.8公里东邻陇南市武都区,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县、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

地形地貌

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173米—4504米之间。白龙江谷地海拔较低,其高度在1200米左右,南北两则的山地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中部的大草坡、葱花坡、吊草坡一带,山势较缓,海拔在3000米左右。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山高、谷深、石头多、坡陡、土薄、水流急,荒山荒坡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严重是舟曲的自然现状。

气候环境

舟曲县属温暖带气候区,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3天,年降雨量在400-8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

舟曲县日照数为1842.4小时,日照率42%,年内8月份为日照最多月,年总辐射为105.8千卡/㎝2。舟曲县的热量分布很不均匀,年平均气温12.7℃,最热月平均气温23.1℃,极端最高气温35.2℃,极端最低气温-10.2℃。

水文环境

舟曲县主要河流有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及其40多条支流。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截止到2011年,舟曲县已探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共10多种,主要有煤、铁、金、锑、铜、锌、锰、石灰岩、大理石等,其中铁、锑等矿储量分别在2000万吨以上。

植物资源:截止到2011年,舟曲县有林地面积12.27万公顷,天然林活立木蓄积量1700万立方米,是甘肃省优良的天然用材林分布区之一。

2011年,舟曲县经济林产品主要有花椒、核桃、柿子、石榴等,年产量达700多吨。中药材品种较多,名贵中药材有纹党、当归、红芪、大黄、柴胡、天麻等70余种,年产1000多吨。可食性山野菜资源有薇菜、蕨菜、刺五加等80余种,年产量达7500吨。食用菌有香菇、木耳、羊肚菌等130多种,年产50多吨。

种植各类作物经调查有28科,90多个品种。农作物内种植的粮食以小麦、玉米、洋芋、蚕豆、青稞、荞麦、大麦、洋麦、糜子、谷子等为主,经济作物主要种植油料(油菜、大麻、胡麻)棉花、药材、疏菜、烟叶等。

整个天然草场有三大类型,草甸草场类约为33.49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40.6%,灌丛草甸草场面积21.18万亩,占25.7%,林缘草原草场类面积27.76万亩,占33.7%,牧草种类丰富,豆科牧草分布广泛,舟曲县草场中,二等草场占74.3%,三等草场占25.7%,平均亩产牧草量200—300公斤。

动物资源:舟曲县饲养的畜禽品种主要有牛、马、驴、绵羊、山羊、生猪、兔、鸭、鹅、蜜蜂、畜禽品种多为当地土种畜,生长发育缓慢,体格矮小,品质低劣,生产性能低下。

舟曲有白龙江和拱坝河天然水域。水域面积1.79万亩,主要经济鱼种有中华裂腹鱼、嘉陵裸裂尻鱼、条鳅、鲤鱼等几种鱼,也有少数1—2放养的青鱼和草鱼。

水资源:舟曲县“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及其40多条支流总径流量36.88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为76.8万千瓦。

白龙江在县境内流程为67.5公里,落差420米,年均流量81.9立方米/秒;拱坝河流程78.5公里,落差1800米,年均流量17.44立方米/秒;博峪河流程37.5公里,落差1880米,年均流量8.45立方米/秒。“一江两河”水能总蕴藏量为76.8万千瓦。

拱坝河、博峪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可达900毫升以上,是舟曲县的降水最大值中心,白龙江流域的年降水量为500毫升以上。

土地资源:舟曲县总土地面积3009.98平方公里,折合451.48万亩,其中农业用地24.3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44%,内净耕地14.31万亩,占农业用地面积的28.74%,林业用地291.21万亩,(包括白龙江林管局所属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65.1%,内有林地256.2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4.6%,宜林荒山坡地34.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7万亩,草地93.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8%,内有可利用天然草场82.43万亩。

2004年末耕地面积14.30万亩,其中:山地12.84万亩,川地1.46万亩。

旅游资源

翠峰山,位于舟曲县城北5公里处,原西固八景之一(北峰古刹)。《甘肃古迹名胜辞典》称翠峰山为“陇上名山”。1987年翠峰山旅游景区正式开放,现被列为全州十六大香巴拉王牌景点之一。

沙滩森林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3万公顷。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武坪乡境内,为全州十大香巴拉旅游王牌景区之一,东邻武都、区位南与九寨沟接界,距212国道80公里。

沙滩森林公园主要包括花草坡、人命池、苜蓿滩、嗄河坝、那下桥、江边沟六大景区。

拉尕山,位于白龙江上游立节乡境内,始唐“占单寺”和西汉“华阳古城遗址”左右拱卫,距离省道S313线18公里,现通等外公路。海拔2000米左右。

峰迭古城址,位于今舟曲县嶂迭乡,东距县城17公里,白龙江自西北穿流而过,由于白龙江沿岸是汉武帝元鼎时期”开西南夷”的重点地区之一,因此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堡、出土文物极为丰富,其中峰叠地区瓜咱古城与瓜咱嘴坪古城皆出土有釉陶罐及绳纹瓦片-南北朝时期,宕昌国建都城于此。因地处险要,扼甘松古道之咽喉,为一军事要塞,隋朝时期在此置宕吕郡怀道县。

古墓葬,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一、秦墓葬

70年代农田建设中,在舟曲县境东南八楞乡东岔湾、池干乡干子沟、弓子石乡石家山等台地出现数座秦墓,出土规格不一的秦"半两"铜币和绳纹灰陶罐盆等器皿及残戈兵器。其中东岔湾一例墓葬,头、身遗骸异置。

二、汉墓葬

分布在舟曲以东和东南部地区及西北坪定乡地区。坪定墓群位坪定乡政府东台地,1975年调查发现。土坎剖面裸露朽棺木和人骨遗骸及随葬侈口绳纹灰陶罐,褐红陶壶、盆、碗残片。墓葬居多,有大量汉"五铢"铜币。

三、唐墓

70年代,井坪村斜道出现一例土洞墓,随葬"开元通宝"和一面有柄铜境。60年代中期,城关镇真亚头马莲坪发现一例小型砖室墓(彩饰),随葬物中有"开元通宝"。

四、明墓

刘氏墓碑位县城东。墓碑高115厘米,宽65厘米。额阴刻"大明",其下阳刻"刘氏三代宗位谱表",下列其家祖位:高祖刘□儿任枢密院佥院(元中央军方临时机构);刘□初授怀远将军及曾祖刘裕、刘洁、祖伯刘宣、祖父刘武(皆五品),妻、祖公婆宜人等。

文化事业

2003年,舟曲县获得州庆50周年文艺汇演获“集体二等奖”。

2011年,舟曲县为48个农民书屋配备桌椅、书柜等办公阅览设备。对6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了保护申报,其中石门沟茶马古道遗址被确定为全省“三普”重要新发现之一。“巴寨朝水节”、“东山转灯节”、“天干吉祥节”、“舟曲摆阵舞”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为省级保护项目。扎实开展了“文化舟曲”建设系列活动,《舟曲县志》续编、《舟曲史话》及《铭记舟曲》、《震撼龙江》、《洪撼龙江》、《风雨同舟》等文史作品付梓印制。

地方特产

沙棘:舟曲俗称"反尖刺",主要分布在巴藏、曲瓦、立节、武坪等14个乡的山地,结果总面积约在6000亩左右,总盖度30%-60%,年产百吨左右。

柿子:生长在白龙江沿岸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川坝地区,有圆形、四棱形、饼形、牛心形、尖尖形多种,以圆形居多。色鲜味甘,营养丰富,价值仅次于桔、柑。主要分布在城关、江盘、憨班、大川、南峪等乡。

纹党:产于铁坝、博峪等乡,生长在海拔2000-2600米之间的高山林缘、灌丛稀疏的深沟地带,有晶党、散党、防党之称,有野生和家种之别,其根体硕大,肉质饱满,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生津之功能,是舟曲经营的大宗药材之一,远销四川、广州、天津、上海等地,同时也出口创外汇。

面茶:即油茶,用大油或菜油将面粉炒熟,撒入冷水中撒匀、煮沸,多加葱末、或加核桃仁、杏仁。一般还倒入清茶。

炸食类多用菜油(菜籽油、胡麻油等)炸做。分甜、咸、素三种。面中揉进大油、加椒水。做甜味在面中加蜜、糖;咸味分下茶、盘馓、麻花(馓子)、油饼等。下茶宽一寸、长四、五寸,中间分为3股,绞成辫状。盘馓,将面搓成如筷子粗细的环形条,盘曲弯成马蹄状。

炒食类有炒米饭,炒馍馍,炒煎饼等。

酸菜:日常饮食大多用酸菜做酸菜主要供冬春食用,多在农历十月用洋根煮做,将洋根礤成细条再加入切碎的“洋”根叶,淘净略煮,捞入大缸中或木筲中,菜上苫一层桑叶,压石。一般农户视家中人数多寡,做一、二缸或二、三缸,供一冬食用,是农家重要的副食。春秋菜多用甘蓝叶、萝卜叶和苦麻等野菜煮做。

咸菜:有粗细之分,细咸菜纯用韭菜制做。苦根咸菜,用野菜苦根儿腌制,味道芳香脆嫩。粗咸菜,主要用包心菜、甘蓝根、萝卜、胡萝卜、青辣椒切丝混合腌制。另有用白菜心加蒜瓣腌的蒜白菜。

泡菜:以甘蓝块、胡萝卜、包心菜、豆角、黄瓜、莴笋等,用泡菜坛泡制。

交通

212国道经过县境东缘。

313国道、345国道横贯东西,是全县交通的主干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