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将军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Tlh讨论 | 贡献2022年5月22日 (日) 23:15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将军区位于台南市西侧,嘉南平原西南,为一滨海乡村。 东邻学甲区、佳里区,南接七股区,西濒台湾海峡与澎湖群岛对望,北隔将军溪连北门区,地形为一长方形,东西长约8.7公里。南北宽约5.9公里,总面积约为43平方公里。

将军区由于位处在滨海地区,因此地形中多有潟湖滩地,将军溪更在与北门区的交界入海。由于将军区的面积较为狭小,在区域地理上属于台南生活圈。

村落散集疏密不等,依其自然条件,划分为长荣、玉山、广山、长沙、平沙、鲲鯓、鲲溟、西甲、忠嘉、苓仔寮、巷埔、将军等十二里。在区域地理上系属台南生活圈,为一般农渔村集居地区,西部滨海公路、台61快速道路纵贯其间。可分为沤汪区、苓仔寮区、将军区、山子脚区、马沙沟区和青鲲鯓区等六大地区。[1]


将军区的历史发展

将军区旧称‘沤汪’,清朝时期约在西元1683年,施琅领兵攻打台湾、击退郑氏家族有功,因此赐予施琅西起马沙沟、东至乌山头的领地,不料马跑至今将军庄一带便断脚蹄,施琅便在此地兴建将军府,沿途所经之地即为‘施侯租’,后来施琅率领族人和吴王亲戚至今日将军溪南岸一带开垦,逐渐形成‘将军庄’,并设立公馆管理;到了日据时代台湾总督府以施姓非日本国民为由,将施姓之大租没收列入官租,传说施琅在此设立将军府后,大门前两盏分别为施姓和吴姓的大灯,施姓灯忽明忽暗、吴姓灯灿烂非凡,至此之后施姓没落渐衰、吴姓家运兴旺,施姓便举族迁至北港只留一户与吴姓联姻,因此有‘施琅开庄,举庄皆吴’的俗语,1920年台湾总督府将全台行政区域改制,与此地设置将军庄隶属于台南州北门郡,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台湾光复后改设为将军乡,直至2010年台南县市合并及改制后升格为将军区至今。[2]


地方沿革

将军区在北门区之南,为台南市滨海之一区。“将军”之名,传由施琅将军而来:清将施琅靖台有功,清廷赐跑马三日为世袭业地,由今将军区西隅的马沙沟登陆起跑,经史椰甲社(由今将军区山仔脚)向东骋驰,不料至今将军庄(一说“沤汪”)马断脚蹄,乃在此地建“将军府”,所经之地的田园即为“施候租”,并建公馆管理,最盛时期达十处;之后,施琅率施姓族人及吴王两姓戚亲入垦沤汪溪(将军溪)南岸一带,而形成“将军庄”;道光年间后裔因居北京乃出售六处公租馆,剩下四处置督垦管理,再至日据时代,日人以施家非日本国民,乃没其大租而编入官租。 传说施琅在此设府后,将军府大柱左右各挂施吴两姓的大灯,每届夜晚,吴姓大灯总是灿烂辉煌,施姓大灯则忽明忽暗,此后吴姓愈旺,而施姓渐衰,大举北迁鹿港,只留一家与吴姓联婚者,这也就是今天将军庄何以“施琅开庄,举庄皆吴”的原因了。

基本上,将军区可分成三区:四埔、四甲和四寮。“四埔”及将军庄、北埔、顶山脚、下山仔脚的“四埔吴”;“四甲”为东甲、西甲、北甲和中甲的“沤汪四甲”;四寮则系顶寮、忠寮、下寮和崁头寮的“苓仔寮四寮”。二战后街庄改镇乡时,时任乡长的医师黄清舞,有意以沤汪文衡殿的“文衡”作为乡名,惟县府不同意而作罢,遂沿日据时代“将军庄”而称“将军乡”,但地方仍习惯简称为“将庄”。

二战后设村,依日据时代的保甲组织而设卄四村,村名命名,大多由首任官派乡长黄清舞及时任公所自治课员兼代表会书记的邱龙村等两人,依原庄名首字加上佳字或取“好名”为村名,因而多数的村名皆与原庄名无关,甚至可谓无意义;民国六十七年(一九七八)大村制时,卄四村依人口数调整为十八村,此即俗称的“卄四村变十八村”。

台南市政府于106年4月依据“台南市里邻编组及调整办法”规定,进行里邻编组之检讨。106年11月10日经台南市政府核定及公告,全区18里调整为12里、304邻调整为124邻,并于107年1月29日及4月30日分两阶段实施。

由于将军区滨海,故土质咸贫,尽管近年来在农会辅导下,大力推广牛蒡、芦笋、芝麻,但胡萝卜仍是此地特产,因此将军区素有“胡萝卜之乡”的美誉。[3]

  1. 自然环境,将军区-将军区公所
  2. 将军区,将军区-台湾旅游资讯网
  3. 地方沿革,将军区-将军区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