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科技學院,(英語: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縮寫為IDP),中文簡稱「防災學院」,常用簡稱「防災」,曾用簡稱「地校」,隸屬於中國地震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列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試點工作單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工作單位。是中國僅有的以防災減災高等教育為主、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學院始建於1975年,其前身是國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學校,1985年升格更名為「地震技術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為「防災科技學院」。學校法定住所為北京市通州區八里橋迤東,在法定住所以外的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學院街465號等地設有教學、實習、實訓場所。
學校立足防災減災事業需求,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面向防災減災科技前沿和監測預測、災害防禦、應急救援、災後恢復重建等領域,以培養防災減災專門人才為根本使命,秉持「崇德博智、扶危定傾」的校訓,傳承「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團結奉獻」的學校精神,弘揚「仁愛、嚴謹、儉樸、擔當」的優良校風,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努力建設高水平防災特色大學,致力成為國家防災減災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科技創新中心、文化輻射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截至2018年4月,該校占地600餘畝,建築面積16萬多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到3.25萬元,圖書館館藏圖書87萬冊、電子圖書77.5萬冊、各類數據庫28個。面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餘人。
目錄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學院辦學條件優越,教學設施先進、齊全。教學儀器設備總值已達4500萬元;百名學生配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達到107個;建有專業和公共實驗室共計80個、校外實習基地76個其中地震監測預測實驗設備在國內高校中處於領先水平,能開出一批獨具防震減災特色的實驗項目。計算機網絡全面覆蓋校園,信息端口總數達7000餘個、入網計算機4000餘台;體育設施精良,建有1.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體育館和400米標準塑膠田徑場,各類體育場館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擁有藏書88萬餘冊、17種電子文獻數據庫和2個資源搜索平台面積 13000餘平方米的現代化圖書館;建有英語調頻廣播覆蓋全院的語音調頻台和先進的非編系統和課件採集系統。自2006年來,新建、改建實驗室面積近4000平方米,百名學生配教學用計算機台數達到13台。
院系設置
學院現設有地震科學系、防災工程系、防災儀器系、災害信息工程系、經濟管理系、人文社科系、外語系和基礎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體育部共10個教學系部、19個本科專業包括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重點發展學科1個,省級人才培養高地1個,校級特色專業4個和20多個專科專業。已經形成由地學類、土木工程類、電子儀器和信息類、經濟和管理類、人文社科類專業教學科研平台搭建的學科專業基本格局。
繼續教育
防災科技學院繼續教育中心以立足行業、服務社會為宗旨,承擔成人學歷教育和各類專業技術培訓任務。中心成立於1994年,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在專業設置上突出防震減災的優勢和特點,形成了多層次、多專業、多形式、多站點的辦學體系,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繼續教育體系。在辦學層次上,包括高中起點專科、大專起點的本科。在辦學專業上,包括有地球物理學、震害防禦、應急救援、工程地震、勘查技術、建築工程、工程造價、信息安全、網絡技術、電子電氣、經濟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外語等20多個專業方向。
在辦學形式上,有函授、業餘等學歷教育,有面向防震減災領域的各種長期和短期培訓。為方便防震減災一線技術人員的學習,學院還在甘肅、內蒙、山東、河南、重慶等省區市建立了函授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