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萊陽

於 2019年11月6日 (三) 20:36 由 芳香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行政區劃

萊陽市位於山東省東部,膠東半島中部,臨黃海丁字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20°31′~ 120°59′12〞,北緯36°34′10〞~ 37°9′52〞。東臨海陽市,西接萊西市,北界棲霞招遠兩市,南鄰即墨市,東南隅瀕黃海丁字灣。東西最大橫距3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65千米。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88.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

歷史沿革

萊陽,夏時為萊夷地;商時為萊國地;西周時為萊侯國地;東周及秦為齊郡東境,西漢時為挺、鄒盧、昌陽、長廣、觀陽縣治之地於舊萊陽境內。公元277年觀陽、昌陽併入長廣;公元298年(晉元康八年)復置昌陽縣(其址在今境內昌山村南),公元650年昌陽城被水淹沒,遷縣治於萊陽城址,置城已1355年之久,公元923年唐莊宗李存勖為避祖名國昌,改昌陽為萊陽(即在萊山之陽,萊山為旌旗山的古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萊陽市 面積 1731.54平方千米 外文名稱 Lai Yang 人口 87.86萬人
別名 梨鄉 方言 膠遼官話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氣候條件 北溫帶東亞季風區
所屬地區 山東省煙臺市 著名景點 萊陽博物館、蜆河公園、九十二蹬山、娘娘山等
下轄地區 4街道14鎮 機場 煙臺蓬萊機場 政府駐地 城廂街道 火車站 萊陽站
電話區號 0535 車牌代碼 魯F 郵政區碼 265200 地理位置 膠東半島中部
行政代碼 370682 市委書記 賀業增 市長 李勝剛 市花 梨花

西漢時設昌陽縣,後唐改為萊陽。新中國建立後,曾為萊陽專署機關所在地。

公元前567年,齊國滅萊,並在萊西城區古城一帶修建起一座新城池,以取代萊國對膠東地區的統治。


1950年建立萊陽專區。

1956年文登、萊陽專區合併為萊陽專區。

1958年萊陽專區、煙臺市合併為煙臺地區。

1987年2月20日,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

2009年納入山東省管縣範圍

位置境域

萊陽市位於膠東半島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0°31′-120°59′12〞,北緯36°34′10〞-37°9′52〞。東臨海陽市,西接萊西市,北界棲霞、招遠兩市,南鄰即墨市,東南隅瀕黃海丁字灣。海岸線長27.5公里。

行政區劃

萊陽市轄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城廂、古柳、馮格莊、龍旺莊、柏林莊5個街道及團旺、沐浴店、穴坊、姜疃、照旺莊、萬第、譚格莊、羊郡、高格莊、大夼、山前店、河洛、呂格莊13個鎮。


地理環境

地形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因受膠東脊背地形影響,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北部、東部、中部、東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連接的低山丘陵群,屬低山丘陵地貌類型。地形

沿河地帶及山群之間,形成互不連片的河谷平原和山間盆地平原。山地占總面積的21.5%,丘陵占47.06%,平原占31.43%。丘陵區分布於低山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之間。其頁岩及火山岩,山丘頂部渾圓,山坡坡度-般在5°~15°之間,溝谷斷面呈"U"型,溝底縱坡平緩,坡沖積物較發育,有的厚達5~8米。

境內平原、窪地層剝蝕堆積地形,按其成因,可分為三類平原。一是準平原地,分布於沐浴店、柏林莊、五龍村斷層以北(除萊陽盆地以外)和南部大夼至團旺以南地區。多呈帶狀分布於丘陵前緣;二是山間河谷沖積平原,成帶狀分布於五龍河兩側;三是山間盆地沖積平原,此種平原亦稱窪地,分布於萊陽市北斷層與五龍村斷層之間。

河流

境內河流,因地勢北高南低,多為北源南流。500米以上的河流、溝溪共187條,其中流長15公里(境內流長9公里)以上的河流13條,內有11條歸為五龍河水系,西部有2條歸為萊西境內的大沽河水系。五龍河水系中的五龍河,為膠東第一大河流。

上游有白龍河、蜆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五大支流,於五龍村附近的峽口匯聚後始稱五龍河。在其南下流徑中又納嵯陽河、玉帶河、金水河,然後流入黃海丁字灣。流經照旺莊、古柳、呂格莊、團旺、姜疃、高格莊、穴坊、羊郡8個鎮處。長53公里,河床寬100-400米,流域面積393.3平方公里。大沽河水系中的瀦河,位於市境西北隅。

源出崤山東側,由譚格莊鎮小台子村西南流至大水岔村前與東來支流交會,東流南去,於安里村前出境,入萊西市,西南會七星河。境內流長19公里,河床寬40米左右,市內流域面積93.75平方公里。七星河,大沽河支流之一,上源支流有二,西支流源於萊西市野豬坡,東支流源於境內柏林莊鎮白石埠村,二支流會於開發區街道辦事處馬嵐村北,由菜園泊村東南入萊西市境,會瀦河。

境內流長12公里,河床寬20米左右,流域面積95.5平方公里。境內所有河流、溝溪基本上都有源短流急、漲落急劇特點,夏季雨量大且集中,易成水災,春秋降水量少,經常斷流。

氣候

萊陽市地處北溫帶東亞季風區。大陸度為64.3%,屬大陸季風型半濕潤性氣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風多易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晝暖夜涼,冬季寒冷乾燥的特點。萊陽市年平均降水量為800mm,年平均氣溫11.2°,年平均相對濕度73%,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96小時,年平均風速2.7米/秒,萊陽市平均無霜期173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萊陽市土地總面積(包括內陸水域)為1731.54平方公里,其中農用面積14.35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82.85%;建設用地面積2.0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5.49%;未利用面積0.9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49%;農用地面積中,耕地面積8.12萬公頃,園地面積2.78萬公頃,林地面積9700公頃,水面面積3100公頃。建設用地面積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1.72萬公頃,交通用地面積1700公頃,水利設施用地面積1250公頃。境內土壤劃分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鹽土、風砂土6個土類,11個土壤亞類,18個土屬,137個土種。

礦產資源

礦產種類多,分布廣,以非金屬礦產為主,不均勻分布於萊陽市18個鎮處中。已發現礦產38種,礦床、礦點、礦化點200餘處。探明儲量的礦產有石墨、白雲石、磷、硫鐵礦、珍珠岩、膨潤土、大理石、石灰石、水泥用大理岩、高嶺土、鉀長石、沸石、礦泉水等13種。其中鉀長石礦探明儲量73萬噸,氧化鉀含量高達14%左右,含鐵量在0.07%左右,是全國質量最好的鉀長石礦;膨潤土儲量1067.31萬噸,沸石儲量1112.7萬噸,均居山東省內第二位。

水資源

萊陽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709萬米,可利用量2.95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328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619億立方米,可開採量為1.302億立方米。

人口

2009年年末萊陽市戶籍戶數為28.3萬戶,人口8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4萬人,城鎮人口3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38.9%,人口出生率為8.3‰。

經濟

2009年,萊陽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64.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8年增長12.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8.5億元,下降4.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3.5億元,增長14.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2.8億元,增長15.2%。產業結構由2008年的12.2:61.3:26.5變化為10.7:61.8:27.5。人均GDP達到30243元,增長12.1%。

農業

2009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1億元,比2008年下降5.4%。其中農業產值29.9億元,下降6.7%;林業產值0.5億元,下降14.7%;牧業產值14.4億元,下降9.5%;漁業產值5.3億元,增長15.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9億元,增長10%。各業產值中,農業占58.6%,林業占1.1%,畜牧業占28.2%,漁業占10.4%,農林牧漁服務業占1.7%。

工業

2009年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17戶,共完成總產值694.3億元,增長14%。其中:國有企業21.3億元,增長18.6%;集體企業28.1億元,增長16.6%;有限責任公司183.2億元,增長8.1%;私營企業282.6億元,增長17.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166.7億元,增長13.2%。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銷售收入680.4億元,增長14.2%,其中:國有企業21.3億元,增長15.1%;集體企業27.6億元,增長17.6%;有限責任公司177.7億元,增長6.3%私營企業278.1億元,增長18.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163.7億元,增長14.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利稅51.5億元,增長16.1%。

其中:國有企業0.7億元,下降11.9%;集體企業2.2億元,增長15.8%;有限責任公司13.7億元,增長31.7%;私營企業20.6億元,增長16.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13.4億元,增長4.7%。

固定投資

2009年完成5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36.7億元,增長28.1%;在投資總額中,第一產業投資5.9億元,增長15.7%;第二產業投資102.9億元,增長34.5%;第三產業投資27.9億元,增長11.2%。

其他

2009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2.3億元,增長19.2%。新簽利用外資項目10個,註冊外資11637萬美元,增長38.1%;實際到帳外資7458萬美元,下降7.7%。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9069萬美元,下降8.5%。萊陽市境內財政總收入完成12.9億元,增長4.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億元,增長2%。年末,萊陽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為173.3億元,增長18.5%。

社會事業

教育

2009年,萊陽市有高等學校2所,在校學生8921人;中等專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9020人;普通中學38所,在校學生49306人;小學78所,在校學生32440人。萊陽市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初中的升學率、初中畢業生升高中階段的升學率均為100%。

文化事業

2009年年末,萊陽市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體育館1個。萊陽市擁有廣播電台1座,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1座,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為100%。

中國書法之鄉

萊陽素有"翰墨之鄉"美譽。書畫家有明代畫家崔子忠、清初詩人、書法家宋琬、近現代書法家孫墨佛、明末書畫家董其昌、清末書畫家王景崧,還有京城"有匾皆書"的書法大家王垿,《聊齋》一書的首刊者、書家趙起杲,以及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大家崔子范

萊陽市擁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14人,省書協會員44人,煙臺市書法家協會會員62人,萊陽市書協會員216人,其他書法團體會員500餘人。

2011年4月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中國書法之鄉"稱號。

中國螳螂拳發源地

螳螂拳是首批被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列入系統研究整理的傳統武術九大流派之一。

2008年萊陽螳螂拳被列入全國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2年5月,該市成立了萊陽螳螂拳文化研究會。

中國恐龍之鄉

萊陽市境內白堊紀地層發育齊全,蘊藏有豐富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並擁有諸多古生物學之最。

2010年1月省國土資源廳以魯國土資字(2010)86號文批覆設立山東萊陽金崗口恐龍遺蹟省級地質公園。2010年11月19日,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中心正式授予萊陽"中國恐龍之鄉"稱號。2011年3月金崗口恐龍遺蹟地質公園被授予"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2012年1月"山東萊陽白堊紀地質公園"成功通過第六批國家級地質公園資格評審,正式成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中國梨鄉

萊陽以盛產萊陽梨而聞名於世,素有"梨鄉"之美譽。萊陽梨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明代栽植的"梨樹王"、"貢梨樹"仍然枝繁葉茂。

1998年10月,"萊陽梨"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成功註冊證明商標,是山東省獲得的第一個水果方面的註冊商標。2009年9月,萊陽梨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0年6月,萊陽市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梨鄉"。2011年9月,萊陽梨被中國果菜專家委員會評為"中國果菜十大馳名品牌"。

2012年7月28日,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正式批准同意在萊陽貢梨園設立"中國文化遺產標誌",萊陽梨成為省內首個正式獲得"中國文化遺產標誌"認可的農產品,也是全國第二個正式獲得"中國文化遺產標誌"認可的農產品。[1]

2009年9開始舉辦萊陽梨文化節。2010年5月,萊陽市成立了萊陽梨文化研究會。

醫療

2009年年末萊陽市擁有衛生機構93所(含診所),擁有床位2893張,衛生技術人員3279人,其中醫生1143人。

社會保障

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321元,增長8.3%,其中工薪收入12979元,增長8.8%。人均消費支出為9479元,增長5.4%。城市居民恩格爾係數(即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38.8%。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8.1平方米。

2009年年末每百戶城市居民家庭擁有家用汽車6輛、電冰箱116台、空調器40台、微波爐52台、家用電腦58台、移動電話150部、健身器材6套、鋼琴2架、照相機60架。

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00元,增長6%,其中來自第一產業的純收入3702元,增長9.8%。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246元,增長2.2%。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2%,萊陽市農民人均居住面積為28.9平方米。

2009年年末萊陽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參保人數9.2萬人,比2008年淨增1.4萬人;農村養老保險投保的農民40.2萬人,淨增1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62萬人,參保率達到95.7%。

交通

萊陽市位於山東半島中心區域,與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距煙臺、青島各100公里,距威海、濰坊各150公里。距大連市90海里,是山東半島的門戶。

沈(陽)海(口)高速、榮(城)濰(坊)高速、青(島)威(海)高速、煙(台)青(島)一級公路等國家和省級公路穿越境內。藍(村)煙(台)鐵路橫貫東西。是青榮城際鐵路的中心站之一。市區距青島、煙臺兩個海(空)港分別為90-100公里。

旅遊

丁字灣濱海旅遊度假區為省級旅遊區

國家級恐龍地質公園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國家2A級旅遊景區:五龍河國家水利風景區、濯村特色農業旅遊區、娘娘山風景區、蜆河公園

著名人物

張夢鯉:16歲為萊陽縣秀才第一名。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鄉試中舉人,次年中進士。1561年(嘉靖四十年)授戶部主事,監管國家糧庫。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任兵部武庫,次年升方員外郎。1567年(隆慶元年)升開封府知府。

1573年(萬曆元年)夢鯉升任山西布政司右參政,主管軍餉。1581年(萬曆九年)調夢鯉去甘肅,任副都御史。同年,又召為大理寺卿。

董其昌:明代書畫家。祖籍山東萊陽,祖父以軍功封蘇州衛。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崔子忠:山東萊陽山前店鎮萬柳村人,明末著名畫家。

曲銳:山東萊陽人。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授大理寺評事,遷寺副。出為福建、四川按察僉事、松潘兵備副使,改河南,擢陝西按察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寧夏正德四年(1509)五月召還任南京禮部右侍郎。同年六月再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2]

左懋第:山東萊陽城人,明兵部右侍郎。1630年山東鄉試名列第二,1631年中進士,任陝西韓城令、戶科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等,後晉為明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

宋琬:山東萊陽城人,清初著名詩人。1647年(順治四年)中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屬清八大詩家之一,

初彭齡:山東萊陽姜疃鎮北黃村人(後遷即墨金口海堤村),清道光兵部尚書。1771年中舉人,1780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796年任通政司參議。1802年調任刑部右侍郎。1810年調任陝西巡撫。1812年任江南河道總督。1815年任江蘇巡撫。1816年因母親去世,將戶籍轉往應天府(南京)。服期終止後,被朝廷欽選為兵部員外郎。1821年再次升任兵部尚書。

王垿:山東萊陽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後授檢討,詹事府、右春坊右贊善,因他在1894年大考翰詹時得第二名,一年後轉左春坊左贊善,以後又升為右春坊中允、翰林院侍講學士。1900年7月,八國聯軍進逼通州,其護駕西行。至西安,遂升國子監祭酒,1901年冬慈禧返京,清廷賞護行人員,王垿被賞戴花翎。1903年授河南學政,督學河南兼授翰林院學士,後升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孫墨佛:山東萊陽穴坊鎮西富山村人。著名書法家,辛亥革命老人。1902年就讀於青島赫蘭大學。1908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任軍政府海軍司令部參議。1921年任孫中山先生總統府參軍。

宮達非:1917年生於萊陽萬第鎮後瓦馬村,詩人、外交家,早年參加革命,建國前任新華社魯中分社社長總編輯,曾任駐外使節,外交部副部長。

李新良:1936年出生,上將軍銜,曾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北京軍區司令員、國慶50周年閱兵總指揮。萊陽穴坊鎮躬家莊村人。葉連松,1935年出生,曾任河北省委書記、河北省人大主任,萊陽照旺莊鎮,葉家泊村人。

視頻

生於70年代

參考資料

  1. S萊陽貢梨園,途牛旅遊網,
  2. 禮部右侍郎,新浪網,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