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文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8月30日 (五) 09:47 由 善行默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陳文新
出生 1926年09月
國籍 中國
籍貫 湖南瀏陽
民族
母校 武漢大學農學院土化系
職業 中科院院士
研究領域
醫學

陳文新[1][2]

人物簡介

     * 陈文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1926年9月23日生于湖南浏阳,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学院土壤农化学系。1958年获前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学位。1959年1月回国后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及免疫学系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土壤微生物学与细菌分类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自二十世纪70年代起,她主持研究我国根瘤菌资源调查与分类。在她卓越的领导下,组织全国20余个单位的微生物学工作者,共同完成全国32个省(市)600多个县,不同生态条件下各种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调查,保藏根瘤菌近两万株,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根瘤菌种资源库,发表2个根瘤菌新属,所发表新种数量约占全部已知根瘤菌物种的三分之一;发现一批抗逆性很强的根瘤菌种质资源;从分类学角度获得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关系的新认识;发表SCI文章120余篇,被引用4300多次,自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公布以来,她连年入选免疫和微生物学领域榜单;作为主编出版了《中国根瘤菌》(科学出版社);她先后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
她2009年当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2017年当选中国有机肥行业突出贡献人物。
她的工作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96年当选为国际根瘤菌/土壤杆菌分类分委会委员, 1998年被邀与美国学者一道撰写“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根瘤菌部分内容。近年来,她热心于优良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在农牧业生产中的推广。

學習與經歷

  • 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農學院土壤農化學系。
  • 1958年獲前蘇聯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副博士學位。
  • 1959年1月-至今在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系工作。

社會兼職

  • 國際根瘤菌/土壤桿菌分類分委會委員(1996)
  • 農業部農業環境微生物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第一界學術委員會主任(2003)
  • 中國生態學會微生物生態專業委員會顧問委員(2003)

研究方向

  • 根瘤菌資源多樣性及其在農業中的應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一、完成全中國範圍內豆科植物結瘤情況調查,分離根瘤菌9,000多株,建立了目前世界最大的根瘤菌菌庫,發現了一批珍貴的根瘤菌種質資源。
  • 二、率先在中國建立具世界先進水平的細菌分子分類實驗室,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根瘤菌分類、鑑定技術方法,描述並發表根瘤菌新屬2個、新種28個。
  • 已經發表的新屬為:
  • 1.中華根瘤菌新屬(Sinorhizobium gen. nov. 1988), 過去一直認為大豆只與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結瘤固氮,1982年Keyser與中國學者胡濟生等在《Science》上發表了從中國分離的快生大豆根瘤菌, 經陳文新分類研究確定為一新屬,定名中華根瘤菌屬, 後經國際同行反覆驗證,確認無疑。該屬的發表被國際同行評論為發現根瘤菌新屬的首創性工作。現該屬中已有12個新種,其中包括她們新定的費氏中華根瘤菌 (S. fredii. comb. nov. 1988)、新疆中華根瘤菌(S. xinjiangensis sp nov. 1988)雞眼草中華根瘤菌(S. kummerowiae sp.nov. 2002)和莫雷蘭中華根瘤菌(S. morelense sp. nov. 2002)4個新種。
  • 2.中慢生根瘤菌新屬(Mesorhizobium gen. nov.1997)是從中國新疆的大豆,甘草、苦豆子等7種植物中分離的一群特殊根瘤菌研究確定的,後經國際同行驗證,一道著文發表。該屬已包括21個種,其中有他們新定的華癸中慢生根瘤菌(M. huakuii sp.nov 1991)、天山中慢生根瘤菌(R. tianshanense sp. nov. 1995)和紫穗槐中慢生根瘤菌(M. amorphae sp. nov.1999)、溫帶中慢生根瘤菌(M. temperatum sp. nov.2004)和北方中慢生根瘤菌(M. septentrionale sp. nov.2004)11個新種。
  • 3. 在原定的根瘤菌屬(Rhizobium)中他們增定了:海南根瘤菌(R. hainanense sp. nov. 1997)、胡特根瘤菌(R. huantlense sp. nov.1998)、楊陵根瘤菌(R. yanglingense sp. nov. 2001) 、木蘭根瘤菌(R. indigoferae sp.nov. 2002)和黃土根瘤菌(R loessense sp.nov.2003)等12個新種。
  • 4. 在原定的慢生根瘤菌屬(Bradyrhizobium)中加定了圓明慢生根瘤菌(B. yuanmingense sp.nov. 2002)。
  • 三、在理論上獲得根瘤菌和宿主共生多樣性及生物地理來源相關的新觀念並對根瘤菌選種提出新見解

主要獎項

  • 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 一等 2008 第一名
  •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 2001 第一名
  • 農業部科技進步獎 一等 1998 第一名
  • 農業部高校優秀教材 一等 1996 第一名
  • 教委科技進步獎 二等 1995 第一名
  • 教委科技進步獎 二等 1991 第一名
  • 農業部科技進步獎 一等 1986 第一名

參考資料

  1. [1]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
  2. [2]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