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9日 (一) 16:54 由 Kell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鯨魚親水廣場.png |thumb |300px|有框|左|鯨魚親水廣場[https://www.nmmba.gov.tw/cp.aspx?n=22E3BC8A4FF53F8A&s=E63F00A39FBDAE70 照片來自nmmba.go…”)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鯨魚親水廣場照片來自nmmba.gov.tw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1991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篳路藍縷的規劃建設工作於焉展開…,歷經無數的努力與挫折,終於在民國89年2月25日完成「台灣水域館」開館,從此正式朝向國際海洋教育與研究的無限領域邁開腳步。

在館務多功能性的思考下,除了教育、學術、保育層面的提昇外,「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亦朝向社區性、娛樂性、國際性…等全方位的領域拓展;同年七月,館中之水族館部門,在甄選後委由「海景世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專業經營管理。此舉,不僅開創國立社教單位首宗委外經營的案例,更徹底落實專業分工的合作理念。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繼「台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開幕之後,結合水族館及全數位影像化的方式,介紹涵蓋全球水域、古海洋的「世界水域館」,透過先端科技的整合展示古代海洋、海藻森林、深海水域、極地水域等四大主題。使來訪的人們在虛擬和實體結合的情境營造中,達到寓教於樂的參觀體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不僅將成為國際級首屈一指的博物館,並將為中華民國在跨世紀的海洋教育、研究、展示方面,寫下最耀眼的一章。

===地理位置===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位於屏東縣車城鄉,西臨蔚藍的台灣海峽,東傍72公尺高的龜山,全區規劃面積合計為96.81公頃,其中博物館區規劃興建 35.81 公頃,而週邊綠地與服務設施區(如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則佔地60餘公頃。建築配置可區分為:博物館(台灣水域、珊瑚王國、世界水域三大主題展示館、行政與教學中心,由一共同大廳串連而成)、水族實驗中心、服務設施、研究大樓、維護設施、國際會議中心以及學研中心等數個主要建築區。

座落山水之間的博物館,整體規劃理念主要以展現「水」的精神與特性為主,以低密度的建築開發,分散機能相異的建築物並以步道相連接,維持了與原有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1]

建館目標

陸地上的環境早已讓人類破壞的差不多了,佔地球面積百分之七十的海洋,勢必成為未來發展的新空間,但是如果不瞭解它,就不會去親近,更不會去保護,遑論永續經營管理、利用了。

因此,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建立除了為達成國家既定的教育、文化、經濟與休憩目標外,我們更希望在對自然的尊重,對環境的愛護,甚至對人類明日世界的展望上,都能盡到自己最大的心力。

海洋生物博物館在國內教育文化建設中,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其建館目標可歸納為六個項目:

  • 教育性-提供海洋及水域資訊,實現各階層終身教育理念。
  • 學術性-以學術研究建立長遠基礎。
  • 娛樂性-藉推動展示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 國際性-聯合國際組織,建立國際聲譽,加強資訊交換流通。
  • 社區性-協助提昇地區民眾文化、知識及生活品質。
  • 保育性-提昇海洋環境與生物的保育觀念與技術。[2]

大世紀

  • 七十七年九月教育部成立海洋博物館規劃小組,選定屏東縣車城鄉為海生館館址
  • 八十年六月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籌備處於高雄成立
  • 八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建館基地動土典禮,教育部郭為藩部長親臨
  • 八十六年二月第一期新建工程(臺灣水域館)開工
  • 八十八年八月第一期增建工程(珊瑚王國館)開工
  • 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台灣中部大地震,本館籌備處由高雄搬遷至屏東車城鄉館址
  • 八十八年十二月卅日第一期新建工程(臺灣水域館)完工
  • 八十九年二月廿二日本館正式成立,教育部聘原籌備處主任方力行博士為首任館長
  • 八十九年二月廿五日第一期新建工程「臺灣水域館」竣工,開始試運轉,並實施公益開館對外開放
  • 九十年四月卅日第一期增建工程「珊瑚王國館」完工
  • 九十年七月一日由民間廠商興建之第三停車場、遊客中心完成開放
  • 九十三年二月第三展示館世界水域館正式開工
  • 九十四年濕地公園完工
  • 九十五年四月第三展示館世界水域館開始試營運,並於七月一日正式開館
  • 九十五年八月王維賢教授接任館長
  • 一〇一年通過環教場域認證
  • 一〇二年鯨典館正式落成開放
  • 一〇四年陳啟祥教授接任館長[3]



視頻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Category:730亞洲史地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