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裴李岗文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心果讨论 | 贡献2020年3月18日 (三) 16:08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裴李岗文化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仰韶文化之前,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该文化的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新密莪沟北岗遗址等。

综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碳14测定,裴李岗文化的年代在距今约9000年前至7000年前之间,可能跨越约2000年左右。

从考古挖掘的出土文明来看,当地人已经懂得畜牧和耕种。它们会在田里种植小米,又会在家里养猪。而当地文明亦是现时中国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

陶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也有发现。陶器均为手制,大多为泥条盘筑。有纹饰器物较少。石器以磨制为主,有石铲石斧石镰石磨盘等。

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以圆形为主,亦有较少的方形房屋,有阶梯式门道。

地区分布

1977年发现的距今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和1921年发现的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半个世纪以来新的考古材料证明,这两种文化在中国河南省有着广泛的分布,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裴李岗文化是以1977年起发掘的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为代表而得名。

早在1958年,在配合漯河市火电厂的发掘中就发现了裴李岗文化遗存,但一度把该文化归入仰韶文化的范畴而未能辨认。1959年曾在洛洛阳市偃师涧沟发现石磨盘一套,1965年,在新郑县裴李岗发现了石磨盘、石磨棒。1977年,开封地区文管会和新郑县文管会又在裴李岗村发现了舌状形石铲和泥质红陶双耳壶,初步认识到这是有别于仰韶文化的史前遗物。同年,上述两单位随即开始对裴李岗遗址的第一次小型发掘。此后,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发掘 。

裴李岗遗址及其一批同类遗址,具有特征明显的器物群,加上碳十四测定的年代,为距今7000余年,认识到它是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的文化类型,大约70年代末期,提出裴李岗文化命名。这是中国确切认识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的肇始。

文化影响

裴李岗文化,无论是生产力还是文化艺术,在中国远古这块大地上,与同时期河北磁山文化甘肃大地湾文化相比,无不处于领先地位。考古学家赵世纲在他的《关于裴李岗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中说:“西亚新月形地带和中国的嵩山东麓,好像东西并列的两座灯塔,远在八千年前,同时期出现于亚洲的两翼,标志着东半球进入了‘农业革命’新时代的黎明时期。”

视频

裴李岗文化 相关视频

二十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 第五集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