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卑不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27日 (五) 23:15 由 Dym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 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bù bēi bú kàng,形容人說話辦事有恰當的分寸。[1]

成語用法

指對人的態度彬彬有禮或言語有分寸。一般作謂語、定語。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不驕不躁不矜不伐

反義詞:俯首聽命俯首貼耳[2]

示例

老張雖着急,可是龍樹古不卑不亢的支應,使老張無可發作。 ◎老舍老張的哲學[3]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須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撈幾個錢。」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他不卑不亢地說:『妙喻妙喻!』」

成語出處

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聖賢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驕不謅,何得如此也!」[4]

春秋末年齊國宰相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百般刁難他,先是讓他從小門進城,然後說他是矮子,用最差的飯菜招待他,最後用兩個齊國囚犯來羞辱他,均被他的不卑不亢的態度及高超的外交才能所折服,結果楚王自取其辱

參考文獻

  1. 不卑不亢 .漢典[引用日期2013-05-08]
  2. 不卑不亢有何典故? 愛問知識人 2017年6月4日 - 不卑不亢有何典故?:春秋戰國時,楚國漸漸變成威震諸侯的大國。齊景公很想恢復齊國以前的霸主地 位,就派晏子出使楚國,了解一下楚國的實力。楚靈王仗着國...
  3. 不卑不亢的成語典故_百度知道 2016年5月11日 - 回答:出處朱之瑜(明)《答小宅生順書十九首》:「聖賢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驕不諂,何得如此也!」春秋末年齊國宰相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百般刁難他...
  4. 【不卑不亢什麼意思】_不卑不亢故事寓意典故-2345成語大全 1. 他自以為講得不卑不亢。 2. 在談判桌前,他慷慨陳詞,不卑不亢地表述了我方觀點。 3. 遺體葬於應不卑不亢,並做出了示範。 4. 在選舉中失敗了的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