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前列腺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3月28日 (六) 22:41 由 Hxg123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medical}} 缩略图|前列腺癌<br>[http://image.jianke.com/article/201910/20191011144352294.png 原图链接] '''前列腺癌'''是指…”)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前列腺癌
原圖鏈接

前列腺癌是指發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惡性腫瘤。2004年WHO《泌尿系統及男性生殖器官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中前列腺癌病理類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導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鱗狀細胞癌、腺鱗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們所說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2012年我國腫瘤登記地區前列腺癌發病率為9.92/10萬,列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6位。發病年齡在55歲前處於較低水平,55歲後逐漸升高,發病率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長,高峰年齡是70~80歲。家族遺傳型前列腺癌患者發病年齡稍早,年齡≤55歲的患者占43%。

英文名稱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prostate cancer 泌尿外科 有家族病史者、中老年男性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可能與遺傳因素、性活動、飲食習慣有關 血尿、可有尿頻尿急

病因

前列腺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如果家族中無患前列腺癌者的相對危險度為1,絕對危險度為8;則遺傳型前列腺癌家族成員患前列腺癌的相對危險度為5,絕對危險度為35~45。此外,前列腺癌的發病與性活動、飲食習慣有關。性活動較多者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高脂肪飲食與發病也有一定關係。此外,前列腺癌的發病與種族、地區、宗教信仰可能有關。

臨床表現

前列腺癌早期常無症狀,隨着腫瘤的發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狀可概括為兩大類:

壓迫症狀

逐漸增大的前列腺腺體壓迫尿道可引起進行性排尿困難,表現為尿線細、射程短、尿流緩慢、尿流中斷、尿後滴瀝、排尿不盡、排尿費力,此外,還有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腫瘤壓迫直腸可引起大便困難或腸梗阻,也可壓迫輸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壓迫神經引起會陰部疼痛,並可向坐骨神經放射。

轉移症狀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精囊、血管神經束,引起血尿、血精、陽痿。盆腔淋巴結轉移可引起雙下肢水腫。前列腺癌常易發生骨轉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癱。前列腺癌也可侵及骨髓引起貧血或全血象減少。

診斷

臨床診斷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直腸指診血清PSA、經直腸前列腺超聲盆腔MRI檢查,CT對診斷早期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低於MRI。因前列腺癌骨轉移率較高,在決定治療方案前通常還要進行核素骨掃描檢查。確診前列腺癌需要通過前列腺穿刺活檢進行病理檢查。 前列腺癌的惡性程度可通過組織學分級進行評估,最常用的是Gleason評分系統,依據前列腺癌組織中主要結構區和次要結構區的評分之和將前列腺癌的惡性程度劃分為2~10分,分化最好的是1+1=2分,最差的是5+5=10分。

治療

對於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採用根治性治療方法,能夠治癒早期前列腺癌的方法有放射性粒子植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根治性外放射治療。

放射性粒子植入的適應證應滿足以下3個條件:①PSA<10ng/ml;②Gleason評分為2~6;③臨床分期為T1~T2a期。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的適應證應滿足以下4個條件:①PSA<10~20ng/ml;②Gleason評分≤7;③臨床分期T1~T2c;④預期壽命≥10年的患者。

根治性放療適合於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採用三維適形放療和調強適形放療等技術。此外,外放射治療還可用於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後病理為pT3~4、精囊受侵、切緣陽性或術後PSA持續升高患者的輔助性治療;也可用於晚期或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姑息性治療。

對於中期前列腺癌患者應採用綜合治療方法,如手術+放療、內分泌治療+放療等。

預防

有研究結果顯示番茄和其他含番茄紅素的食物對預防前列腺癌可能有效。二項大規模的前列腺癌預防試驗結果顯示,應用非那雄胺或度他雄胺(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藥物)可使前列腺癌的患病率降低25%,但可能增加患高分級前列腺癌的風險。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