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胃潰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4月11日 (六) 23:41 由 Cypresshill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之一,得名就是由於潰瘍發生在胃部。 *潰瘍是一種開放性傷口,傷口不易癒合,因為胃部不斷分泌…”)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之一,得名就是由於潰瘍發生在胃部。

  • 潰瘍是一種開放性傷口,傷口不易癒合,因為胃部不斷分泌胃酸侵襲胃壁所導致。
    • 常見的症狀有上腹部絞痛,疼痛最為嚴重是在胃中沒有食物時,其他常見的症狀有胸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血便、黑便(傷口不斷失血所引起)以及體重減輕(消化不良所引起)。
    • 胃潰瘍最常見的原因為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此菌會在患者胃部及小腸內壁的黏膜中存活並大量繁殖,是少數能在胃中的強酸環境生存下來的細菌。
  • 當胃幽門螺旋桿菌在胃部增殖時,就有可能導致胃部輕微發炎(約80%),部分感染者會進一步就會發展成胃潰瘍(約15-20%),當中只有極少數會發展成胃癌(約1%)。
    • 胃潰瘍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過量使用或長期服用非類固醇類止痛藥(簡稱為NSAID藥物,當中最常見的藥物商品名稱即是阿斯匹靈)所引起,會讓黏膜細胞修復變慢,就容易產生潰瘍。診斷方式仍以胃鏡檢查為主,若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治療以三合一療法為主流,目的在於殺死體內的幽門螺旋桿菌,避免胃潰瘍不斷地反覆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