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雲貴高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4月21日 (二) 22:53 由 Jimhsu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雲貴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省東部,貴州全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北部和四川、湖北、湖南等省邊境,是我國南北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兩組山脈的交匯處,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它大致以烏蒙山為界分為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

西面的雲南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地形較為明顯.東面的貴州高原起伏較大,山脈較多,高原面保留不多,稱為「山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相連在一起,分界不明,所以合稱為「雲貴高原」。

雲貴高原是典型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廣布,到處都有溶洞、石鍾乳、石筍、石柱、地下暗河、峰林等。地勢較高,平均氣溫比起相同緯度省城為低,但因緯度低,故冬季不比中國溫帶地區那麽寒冷,在夏天也不會有酷熱難當的天氣,有"四季如春"的美名。[1]

雲貴高原照片來自

雲貴高原上屬亞熱帶濕潤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差別顯著。該區石灰岩厚度大,分布廣,經地表和地下水溶蝕作用,形成落水洞、漏斗、圓窪地、伏流、岩洞、峽谷、天生橋、盆地等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受金沙江、元江、南盤江、北盤江、烏江、沅江及柳江等河流切割,地形較破碎,多斷層湖泊。

雲貴高原形成

雲貴高原金雞峰照片來自

雲貴高原在距今大約兩億年以前,是一個長期被海水淹沒的海灣,堆積了深厚質純而面積廣大的石灰岩。距今約2.08億年前的中生代三迭紀晚期,印支運動爆發,地殼隆起拗陷交替出現,沉積物不斷堆積,來自東部及北部擠壓,使物質向一個方向集中,加之受重力均衡作用影響,使地殼逐漸加厚,新生代以來地面迅速抬升,高原形成,距今約3600萬年至5300萬年前的第三紀始新世時期,發生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雲貴高原被再度抬升。

新近紀到早更新世期間,貴州受到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板塊的共同影響,處於相對穩定時期,地貌相對較為平緩,中更新世以來,受青藏高原不斷隆升作用的影響,促進了雲貴高原的形成,形成了貴州西高東低的地貌格局。

雲貴高原氣候溫暖濕潤,植被生長茂盛。植物根部分泌的酸類以及植物體分解時所產生的酸類都特別多。因而這裏無論雨水、河水還是地下水,二氧化碳的含量都比較高。高溫多雨的氣候和茂密的植被,為雲貴高原的岩溶地貌發育提供了巨大的動力。無孔不入的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沿著岩石裂隙溶蝕出一道道裂縫,如果這些裂縫是直立的,就逐漸形成漏鬥狀的凹坑和溶溝,再繼續擴展到彼此連通時,剩下沒有被溶蝕的岩石就成為石芽、孤峰和殘林了。如果水沿地下的裂隙溶蝕,就慢慢溶蝕成巨大的洞穴(溶洞)。地表水遇到地下溶洞,就會突然消失變成伏流(暗河)。因此,在石灰岩地區,到處可以看到秀麗多姿的石林,深邃曲折的溶洞,忽隱忽現的暗河和一座座橫跨河谷的「天生橋」。山奇水秀,嫵媚多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