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仲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Cova讨论 | 贡献2020年5月13日 (三) 20:56的版本 亚历山大·仲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亚历山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
原文名 Alexandre Dumas.fils
出生 (1824-07-27) 1824年7月27日(199岁)
逝世 1895年11月27日(1895-11-27)(71岁)
国籍 法国
别名 小仲马
职业 文学作家
小说家
剧作家
知名作品 《茶花女》
《半上流社会》
《金钱问题》
《私生子》
《放荡的父亲》
《欧勃雷夫人的见解》
《阿尔米斯先生》
《福朗西雍》
《克洛德妻子》

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fils)是法国小说大仲马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因与其父重名而被称为小仲马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茶花女》,表达了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出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也曾写剧本:《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的见解》《阿尔米斯先生》《福朗西雍》《克洛德妻子》

视频

小仲马的《茶花女》

人物经历

小仲马大仲马与一名女裁缝卡特琳·拉贝(Marie-Catherine Labay)所生下的私生子,生于法国巴黎。大仲马成名后,混迹于上流社会,将他们母子抛弃掉,直到小仲马七岁时,大仲马终于良心发现,从法律上承认了这个儿子。虽然大仲马负担了拉贝的生活费用,但是他始终没有承认拉贝是他的妻子。

1802年7月24日,大仲马(1802—1870)出生于巴黎附近的县城维莱-科特雷。大仲马的祖父仲马·达维是圣多明各的德·拉帕德里侯爵和一个名叫玛丽的女黑奴所生的混血儿,曾是拿破仑麾下的一名英勇善战的将军,后因和拿破仑意见不合而失宠,去世时年仅四十四岁。

1824年1月16日,茶花女的原型玛丽·优珀丽丝(原名阿尔封西娜·普莱西)出生于诺曼底。

7月27日,小仲马(1824—1895)出生于巴黎。他是大仲马与住在同一楼面的邻居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的私生子;出生时未被大仲马承认。

1827年小仲马最初的回忆记载于他的话剧《克洛德的妻子》(1873)的前言之中:那是在他母亲卡特琳娜·拉贝的家里,当时的意大利人广场(21世纪叫布瓦埃勒第安广场)一幢房子的阁楼里。他的父亲正在儿子的哭叫声中写作,突然抓起孩子,扔到了房间的另一端。

就在这一年,一些英国演员来到法国,为巴黎的观众演出莎士比亚的剧本。大仲马在此影响下开始写他的五幕诗体悲剧《克丽丝汀》(1828)。

幼年时的小仲马,起先由他母亲扶养,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杰出的、身材魁梧的和对女人朝三暮四的父亲使他感到困惑和害怕。大仲马还有另外的私生子女,其中有和贝尔·克莱尔塞梅尔生的女儿玛丽(1831年生),和安娜·巴于埃生的亨利(1851年生),还有在他的晚年和一位科尔第埃太太生的米卡埃拉(1860年生)。

大仲马二三事 常以基督山伯爵自居

1828年大仲马住在圣德尼城郊他母亲、仲马将军的遗孀家里,她开着一家烟铺。这位年轻的戏剧作家总是在奥代翁剧院度过他的夜晚,和女演员调情,把自己的家庭责任置之脑后。在《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1829)取得成功后,人们很快便把大仲马维尼雨果相提并论。奥尔良公爵给了他一个王宫图书馆助理管理员的位置。这位趾高气扬的年轻的剧作家下决心遗弃他的妻子和儿子。他借口乡下空气好,把他们母子两人安置到一个叫做帕西的农村里去了。不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小仲马还是在那儿成长起来了,心中充满着对他天才父亲的崇敬之情。

1831年小仲马和他的母亲一起观看了大仲马的戏剧《安东尼》的首场演出。这场戏的女主角是大仲马的情妇玛丽·多尔瓦勒;她的精湛的演技使这个剧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观看这次首场演出的还有巴尔扎克戈蒂埃圣伯夫贝尔利·奥兹……

3月17日,大仲马承认了儿子。

4月21日,卡特琳娜也承认了儿子。为了得到儿子的抚养权,在大仲马来的时候她把小仲马藏起来,或者叫他跳窗逃走,等等;最后法庭裁决,由大仲马扶养。但这时的大仲马正和贝尔·克莱尔塞梅尔打得火热,于是把七岁的小仲马送进了寄宿学校。


小仲马起先被送进圣日纳维也夫山的伏蒂埃寄宿学校,后来又转到布朗什街的圣维克托寄宿学校。小仲马对这两个寄宿学校的生活的回忆都是很可怕的。他最后一本小说《克莱芒索事件》中提到了他和母亲分手时心中的痛苦和在寄宿学校中他的同学们对他这个私生子的歧视和虐待。

《克洛德的妻子》的前言中,小仲马还提到了,在寄宿学校里由于不堪侮辱而不得不与人打了几次架;也在这段时期,这个年轻人的性格逐渐形成了:对人记恨,冷漠,怀疑;厌恶妓女。

大仲马有很多情妇;对其中一个叫伊达·费里埃的,小仲马后来曾写道:“在我童年的时候,由于伊达小姐的态度,我要容忍很多事情。”不过小仲马也记得这时候大仲马对他的像伙伴之间的友情。在一家名叫“托尔托尼”的英国咖啡馆里,小仲马很早便和他父亲的朋友们混熟了;其中有曾经是拿破仑情妇的乔治小姐,李斯特缪塞弗雷戴里克·勒梅特

1842年小仲马遇见玛丽·杜普莱西,即后来《茶花女》玛格丽特的原型,对她一见钟情,但是他对玛丽不肯退出上流声妓事业表示愤怒,写了绝交书。

1847年玛丽病逝于巴黎。小仲马悲痛万分,将这段故事写成小说《茶花女》,使他一举成名。

1852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时,大仲马正在布鲁塞尔过着短期的流亡生涯,小仲马给他电报上说:“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大仲马回电说:“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1875年2月21日,小仲马以二十二票的多数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在当时是最高荣誉,使他的事业可说是功德圆满,相较于无缘于此的巴尔扎克、大仲马幸运许多。

1895年小仲马续娶了比他小40岁的亨利埃特·雷尼埃,半年后小仲马就去世了。

主要作品

小仲马与《茶花女》:爱情不就都这样,眼睛为他流泪,心里为...
作品名称 年份 作品名称 年份
《半上流社会》 (1855) 《金钱问题》 (1857)
《私生子》 (1858) 《放荡的父亲》 (1859)
《克洛德的妻子》 (1873) 《福朗西雍》 (1887)

创作特点

大仲马侧重表现历史,专写历史剧和历史小说不同,小仲马则专写现代剧。小仲马幼年饱尝家庭不幸带来的种种辛酸和痛苦,亲眼看到大仲马一生受累于种种桃色事件,并因此落得晚景贫困凄凉。所以小仲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扬家庭及婚姻的神圣,对资产阶级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做了比较细致的描绘和揭露,抨击了娼妓社会对家庭婚姻的威胁,歌颂了纯洁高尚的爱情,成为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之一。

小仲马的剧作大多以妇女、婚姻、家庭问题为题材,或描写在资产阶级淫靡风尚毒害下沦落的女性,或表现金钱势力对爱情婚姻的破坏,或谴责夫妻之间的不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腐朽性质。作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先驱者之一,其剧作富有现实的生活气息,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比较严谨,语言通俗流畅。 [1]

小仲马的剧本中往往有一位善于推理、串通剧情的角色,用自己的独白阐明全剧的主题。提出希望观众接受的格言式说教是小仲马戏剧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小仲马对剧情的安排合情合理,语言朴素、接近生活,想象丰富但不夸张。 [2]

人物影响

小仲马的剧作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产物,话剧《茶花女》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开端的标志。他的剧作不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而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谨严,语言流畅,富有抒情意味。1897年,翻译家林纾翻释《茶花女》,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小仲马的作品数量远远不及其父。但他的思想境界远比其父高尚,而且他扛起问题剧的大旗,独树一帜,最终写出一部小说《茶花女》,并搬上舞台,赚取了法国及全世界无数读者和观众的同情之泪,成了另一种类型的不朽之作。从这一点看,小仲马的文学成就并不比大仲马逊色。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出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小仲马投稿的故事

起初,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父亲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有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 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直到后来,这位编辑得知,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时疑惑地问道:“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面对无数次的退稿,小仲马没有退缩,因为他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信心。我们都知道,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教授,也正是以自己的自信心,突破了水稻是自花传粉、不能交杂的传统观点,对水稻杂交改良,使水稻产量获得大幅度提高。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功不仅仅在于使粮食产量有所增加,还在于他理性怀疑的力量,使我们看到科学和创新在于突破常规,理性的怀疑是科学创新的起点,也是科学家自身知识功力与自信心的表现。

“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这是文中小仲马对那位资深编辑所说的。当编辑问到小仲马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真实姓名时,小仲马则这样回答了老编辑。小仲马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他知道,如果在稿子后面署上自己真实的姓名后,那么他也就不可能得到他自己真实的成绩,同时,也由于他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使他终于写出了《茶花女》这部不朽的作品。

在如今这个有个“有个好爸爸,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社会中,小仲马的故事真可谓是尖锐的讽刺。生活在伟人的阴影里是一个人的悲哀,因为你头上的光环是别人施舍给你的。也等于是在数他人的珍宝,我认为:在学习与生活中,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真实地认清自己,通过辛勤努力取得的成绩,才是真实的自己,自己真实的高度!

小仲马靠着自信,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不怕苦、不怕难、不服输、不后退,勇敢坚定地走下去,最终向自己的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而我们也应该这样,对自己充满信心,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不退缩,不服输,这样,你才能成功。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原版全权,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参考资料

  1. 墨彩书坊编委会主编,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文化 艺术,旅游教育出版社,2014.01,第88-89页
  2. 仲马父子对法国文学的贡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