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万古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City讨论 | 贡献2018年12月7日 (五) 08:51的版本 人物关系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万古蟾,中国剪纸影片的创造者,中国早期美术片开拓者之一。中国动画创始人“万氏兄弟”中的老二。

万古蟾
中国剪纸影片的创造者

中国早期美术片开拓者之一

中国动画创始人“万氏兄弟”中的老二

基本信息

本名: 万嘉綨
别名: 万古蟾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00年1月18日 出生地点: 江苏南京
逝世日期: 1995年11月19日 逝世地点: 上海
毕业院校: 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
职业: 美术片导演
代表作品: 《渔童》《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

目录

1.人物介绍 2.人物图片 3.人物生平 4.人物作品 5.荣誉奖项
6.自我评价 7.人物评价 8.人物评价 9.评论访谈 10.亲友缅怀

人物介绍

   万古蟾(1900.1.18-1995.11.19),原名万嘉綨,出生于江苏南京。万籁鸣的孪生兄弟。中国剪纸影片的创造者,是我国早期美术片、动画片开拓者之一。
1900年1月18日(一八九九年农历十二月十八日)上午午时许,万古蟾出生于江苏南京夫子庙附近一个小商人家里,原名万嘉綨,与万籁鸣为双胞胎兄弟。他们就是日后中国动画片的开山鼻祖、人称“大万老”、“二万老”的万籁鸣、万古蟾。几年后,家中又添了几个弟弟,活下来的五弟万嘉结和六弟万嘉绅,就是后来的万超尘、万涤寰,也是中国动画片事业的功臣。父亲万宝葵,号鹤筹,曾立志读书,可惜十年寒窗终功名未就,后该行做绸缎生意,略懂美术。母亲为人正直、心灵手巧、会绣花、擅织锦、更会剪花样。这万家四兄弟的事业启蒙人,就是他们的母亲。
因有美术才华,依靠借贷和其兄万籁鸣的资助,万古蟾1916年插班考入了著名美术家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主学西洋画科,在校期间曾是学生会会长。1919年毕业后,由于成绩突出被留校任教,直到1921年。1921年到1925年其间,在南京艺术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教美术课。平时常与兄弟一起探索动画影像映现原理。
1925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开始从事美术电影工作。同年与其兄万籁鸣一起制作了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为中国动画片之雏形。1926年进入长城画片公司任美工,同年与兄弟合作摄制成功我国首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大闹画室》的成功拍摄,标志着动画这一电影艺术形式在中国正式诞生,其创作者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也被誉为中国动画鼻祖,合称“万氏兄弟”,其中万籁鸣、万古蟾的成就最大,又被动画界称为“万氏双雄”。
1927年,万古蟾独立完成滑稽动画短片《一封寄回来的信》。1935年,参与摄制成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抗日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赴武汉、重庆等地摄制有《抗日歌辑》6辑、《抗日标语》5辑和《上前线》等抗日救亡宣传动画片。1941年,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卡通部与万籁鸣摄制成我国也是亚洲首部、全球第四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上海及新加坡、马来亚和日本放映,引起巨大反响。
1949年赴香港,在香港长城电影公司从事影片的美术和布景工作,任美工科科长。1956年回上海,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开始研究剪纸影片。1958年拍摄出中国第一部独具特色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59年以后,又陆续导演了《渔童》、《济公斗蟋蟀》、《龟猴分树》、《人参娃娃》,并与钱运达联合导演了《金色的海螺》等剪纸片。其中《渔童》获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人参娃娃》获德国莱比锡第四届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第一届埃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金色的海螺》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国际电影节卢蒙巴奖。万古蟾的剪纸影片在艺术形式上吸收了皮影、窗花、剪纸等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技巧,采用雕镂刻剪的工艺手法,为中国美术电影开辟了一个新片种。
万古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曾担任中国动画学会顾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顾问、第五、七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等职。为中国美术电影的创始人,有重要贡献。1995年逝世,享年95岁。

人物图片

人物关系

儿子:万百五http://www.lmdh.cn/r&d/r&d01.html

人物生平

   1920年,自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毕业,在母校以及南京美术专门学校任西画教员。
   1925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与其兄弟一同创作了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1926年,进入长城画片公司任美工,其间万氏兄弟合作完成了中国首部无声动画《大闹画室》,他还独自完成了滑稽短片《一封寄回来的信》的创作。
   1930年,与兄弟一同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创作了《纸人捣乱记》。
   1931年,他们先后为联华影业公司与明星影片公司制作了《同胞速醒》、《精诚团结》、《狗侦探》、《民族痛史》、《龟兔赛跑》等多种题材的动画。
   1935年,创作了中国首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前往武汉与兄弟会合,在这里加入了中国电影制片厂卡通室,并参与创作了《抗战歌》、《抗战标语》等动画。
   1940年,出任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卡通部主任,期间万氏兄弟创作了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9年赴香港,担任长城电影公司美工科长。
   1956年,万古蟾返回上海,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剪纸导演,并于1958年创作了剪纸片《猪八戒吃瓜》。此后他又先后导演了《渔童》、《济公斗蟋蟀》、《猴龟分树》、《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与钱运达合作导演)等众多动画片。
   他还曾担任过中国动画学会顾问,第五、七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等职。
标题文字 标题文字
1900年 1月18日,万古蟾出生于江苏南京。
1907年 万古蟾入私塾读书,不久转送入教会小学读书,学习英文。
1911年 万古蟾小学毕业。
1919年 万古蟾插班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科。
1921年

父亲去世。 9月,万古蟾毕业留校任教,时间约为一年。

1922年 上海大学担任西画教员。

1923年,受聘赴南京美专任教,招生的学生中有五弟万超尘。 1924年,辞职回沪。 1924年下半年,在商务印书馆艺徒学校担任图画教员。 1925年,7月,万氏兄弟为商务印书馆试拍完成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后,商务影戏部(后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缺少美术设计人员,万古蟾和万超尘一起加入,率先进入电影界工作。 1926年, 1926年,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问世,片中的画家由万古蟾饰演。 1926-1927年,万古蟾与万涤寰进长城公司工作,主要从事美工设计。1927年又经人介绍到复旦附中兼任图画教师。 1927年,万古蟾结婚。 1927年7月到9月,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军事政治学校,万古蟾应聘教书,并担任少校艺术股长。 1930年,第二部动画短片《纸人捣乱记》在大中华公司拍摄完成。 1932年冬,联华影业公司委托万氏兄弟利用动画宣传抗日,先后绘制了短片《同胞速醒》、《精诚团结》等片,编剧朱石麟。 1933年至1937年,受明星公司委托,绘制了反对贩毒吸毒的《狗侦探》,宣传消灭蚊蝇的《抵抗》,根据伊索寓言改编的儿童教育片《飞来祸》、《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骆驼献舞》等。反帝影片有《国货年》、《血钱》、《漏洞》、《民族痛史》、《航空救国》等;还有宣传新风尚新文化的《新潮》等。 1935年,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35年下半年,万古蟾创作发表漫画人物“笑面猴”(但署名是万氏四人) 1936年前后,万氏兄弟在霞飞路的和合坊附近成立了“万氏美术照相馆”以维持生计。万古蟾则主持对外冲晒。 1936年—1937年,万古蟾为故事片创作动画片段。主要有1936年胡心灵导演的《父母子女》中“少年岳飞”的情节;1937年,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中,演员周璇唱歌时有个小白点打拍子的字幕镜头。此外,为卫生局绘制了一段宣传卫生的短片《禁止吐痰》;为益利汽水公司创作动画广告片。 1937年,万古蟾租住在上海长乐路54号一煤炭店楼上东厢房,房子下面的汽车间改装成动画拍摄间。 1937年,9月,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无锡)成立电化教育专修科(简称“电专科”,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事业),万古蟾受聘担任动画讲师。 11月,万古蟾带领一小部分学生随“上海救亡演艺队”到达武汉,在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与万籁鸣、万超尘重逢,旋即投入到动画创作当中。 1937-1938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抗战歌曲》七集、《抗战标语》五集,还为一些歌曲配过动画片,如《马儿跑》(冼星海作词作曲)、《保家乡》(贺绿汀作词作曲)、《满江红》(刘雪庵配曲),以及《长城谣》、《巾帼英雄》等, 1938年4月,周恩来、邓颖超、彭德怀、秦邦宪等人参观“中制”,与万氏兄弟握手言谈,席间,万氏兄弟为周恩来等人剪影、画速写、摄影留念。 1939年5月,万古蟾与万籁鸣经贵阳去昆明,办理好护照手续后借道越南赴香港,再从香港乘英商太古轮抵沪。到达上海时已经入秋。 1939年秋,万氏兄弟商洽投资拍摄动画片《大闹天宫》。 1940年,新华联合影业公司《铁扇公主》成立了卡通部,万古蟾担任卡通部主任。 1941年,《铁扇公主》摄制完成。 1942年上半年,《铁扇公主》的成功使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大受刺激,万氏兄弟趁热打铁协议筹拍影射日本侵略者的儿童教育片《昆虫世界》 1942年至1945年,万古蟾的动画事业中断,失业达3年之久。 1945年,北京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万古蟾转至北平,担任中央电影摄影场第三厂美工科科长。 1946年,万古蟾担任影片《圣城记》(沈浮执导)美工设计。 1946年,南京 1946年,教育部在南京建立南京教育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动画片《儿童识字运动》。厂长李清悚。为了能够拍摄动画片,万古蟾辞去北平的职务,乘机来到南京,代理技术主任一职。 同年,为《儿童识字运动》设计动画,后因经费短缺而告终。 1947年,上海 1947年,“中制”由重庆迁到上海后,厂长罗静予见万古蟾在南京无事可为,遂邀请其去上海担任美工设计。 1949年,香港 1949年初,万古蟾乘太古轮赴香港,先期参加长城公司的筹建工作。 1950年10月,长城公司同仁及各界友好发起万籁鸣、万古蟾五十双庆百寿公祝活动。 1951年,完成了卫生教育卡通短片《禁止吐痰》。 1955年6月,万古蟾下定决心,向公司递交了辞呈,被公司婉言拒绝。 1955年冬,香港文化界组织回国观光团,万古蟾成为该团第一批团员。年底,成功返回大陆。 1956年,上海 1956年7月,万古蟾正式进入上影厂美术片组。 1957年初,母亲去世。 1957年春,剪纸片试制正式开始,陈正鸿、詹同等一起协助工作。剧本采用的是包蕾编写的《猪八戒吃西瓜》。 1958年9月,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瓜》试制成功。 1959年,第二部剪纸片《渔童》摄制。同年,万古蟾执导了《龟猴分树》、《济公斗蟋蟀》。《济公斗蟋蟀》突破了单纯用纸来制作纸偶的材料限制,在纸偶公鸡上采用了真鸡毛,蟋蟀直接使用了风干的真蟋蟀。 1960年,摄制《人参娃娃》,该片比以前各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960年1月22日,中国美术电影制作展览会在北京美术馆开幕, 1960年8月,万古蟾在上海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 1961年,万古蟾与钱运达一起准备筹拍《金色的海螺》,因身体不适,住院治疗。 1964年4月,影片拍摄过半,接到医院通知,万古蟾住院手术 1964年8月,万古蟾当选为上海市第五届人民代表。 1964年下半年,万古蟾去设在无锡的华东疗养院疗养,在此期间,构思将白居易《长恨歌》拍成剪纸片。 1965年,万古蟾从无锡回到上海。政治形势发生变化,遂取消了《长恨歌》的拍摄计划。 1965年,万古蟾拍摄了抓美蒋特务题材的剪纸片《红领巾》。 1966年,万古蟾被关“牛棚”隔离审查,罪名从毒害少年儿童上升到国民党的派遣特务。 1968年2月, 1969年,万古蟾被送往奉贤县参加劳动改造。 1976年,万古蟾的爱人去世。 1977年,万古蟾当选为第七届人民代表。 1978年9月26日,与万籁鸣一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顾问。 1978年底,彻底推翻了戴在头上多年的“莫须有”的罪名。 1986年10月,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中国动画协会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举办万氏兄弟从事美术电影60周年庆典。特伟先生在讲话中称万氏兄弟是“这块土地上最年长、最忠实的勤劳的园丁”。 1995年10月,万古蟾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享年95岁。

个人经历

万古蟾,万籁鸣之孪生弟。192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先后在本校、上海大学、南京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任教。192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影片部美术设计,与兄籁鸣摄制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入长城画片公司,与兄弟合作摄制我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1931年后与兄弟为联华、明星影片公司制作宣传抗日的《同胞速醒》、《民族痛史》,以及以寓言故事为内容的《龟兔赛跑》等动画短片。1935年制作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7年在武汉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制作动画短片《抗战歌曲》和《抗战标语》。1940年任上海新华影业公司动画部主任,与兄弟共同制作中国第一部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1945年后任北平中电三厂美工科科长、南京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技术主任、上海中国电影制片厂布景师。1949年到香港,任长城电影公司美工科科长,与兄籁鸣设计绘制动画片《蜜蜂与蝗虫》,因技术条件限制未摄制成片。1956年回上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

在为了繁荣新中国动画片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驱使下,万古蟾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温期。他先后导演了《渔童》(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济公斗蟋蟀》《龟兔分树》《人参娃娃》,其中《人参娃娃》荣获第一届亚力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他和钱运达联合导演的《金色的海螺》荣获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为了开创和发展的动画电影事业,万古蟾潜心探索,矢志不喻,晚年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顾问,直到1995年逝世。

主要作品

折叠导演剪纸片 1958:猪八戒吃西瓜 万古蟾作品 万古蟾作品

1959:渔童济公斗蟋蟀

1961:人参娃娃

1963:金色的海螺(与钱运达合作)

折叠导演木偶片 1960:降龙记(与岳路、陈正鸿合作 ) 万氏四兄弟主要作品 万氏四兄弟主要作品 与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联合编导动画片

1926: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大闹画室

1930:纸人捣乱记

1931-1932:同胞速醒 精诚团结

1934-1937:神秘的小侦探 新潮 抵抗 飞来祸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 国货年 漏洞 民族痛史血钱航空救国骆驼献舞

1938:抗战歌曲(七集) 抗战标语 (五集)

1940:铁扇公主 [1]

折叠编辑本段家庭背景 万籁鸣在欣赏之余,就和兄弟们共同探索制作"卡通片"的奥秘。经过无数次失败,他们绘制的卡通画终于活动起来了!消息传出,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约请他们绘制"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广告片,这是中国第一部卡通广告片。

万氏四兄弟出生于南京一个商人家庭。他们的父母一共生下十个男孩,其中三个出生不久即夭折,还有三个也因病先后去世,活下来的只有四个,这就是:老大万籁鸣和老二万古蟾(双胞胎),老五万超尘和老六万涤寰。万氏四兄弟从小就喜欢绘画。1919年,19岁的万籁鸣向上海商务印书馆投寄画稿,毛遂自荐,终于被录取在该馆美术部工作;不久,万古蟾考进上海美专西画科插班学习;万超尘则考进上海东方艺专装饰系。

1926年,万氏兄弟进入长城画片公司,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1年起,他们又在联华影业公司先后制作了宣传抗日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以及寓言片《龟兔竞走》等。1932年,万氏兄弟转入明星影片公司卡通部,绘制了长达八十分钟的《卡通集》。该片由六个短片组成,由张石川的小女儿张敏玉和卡通人物小黑猴、黑猫、小黑狗、小白兔等,会串成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卡通片。

1935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0年,他们又为新华影片公司制作了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解放后,万氏兄弟先后投入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作。万籁鸣创作的大型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曾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由万古赡创作的《人参娃娃》,曾在莱比锡国际电影节和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由万超尘创作的《雕龙记》曾在布加勒斯特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摘自于《影坛钩沉》,赵士荟著,大象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进入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参与制作《抗日歌辑》7辑、《抗战标语》5辑等动画短片。1940年,他与万籁鸣应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之邀,成立"新华卡通部",绘制并导演了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片长90分钟,是东方最早的一部大型有声动画片。影片的情节曲折,形象生动,在摄影技巧与技术处理上,也有新的突破,是万氏兄弟艺术风格臻于成熟的标志。

由于连年的战乱与动荡,他的动画创作被迫中断。1956年,他怀着"为新中国儿童贡献绵薄之力"的热情,放弃高薪,毅然从香港回到上海,随即投入剪纸片的创作工作。他带领胡进庆、刘凤展、陈正鸿等年轻人,经过一年多的试验,于1957年拍出了独具风采的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受到观众和专家们的交口赞誉和国际同行的瞩目。此后,他又陆续导演完成了《渔童》(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被广播电影电视部等单位评为"中国百部优秀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之一")、《济公斗蟋蟀》、《金猴降妖》、《人参娃娃》(获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等片。1963年,他与钱运达合导了剪纸片《金色的海螺》,人物造型完美,富于个性特征,背景设计线条明晰,色彩和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标志着他的剪纸片创作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第三届亚非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卢蒙巴奖"。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影响

1958年带领胡进庆、刘凤展、陈正鸿等将皮影戏和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电影中来,成功地拍摄了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电影增添了一个新片种。后导演的剪纸片《渔童》于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人参娃娃》于1961年获民主德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1979年获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金色的海螺》于1964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