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陽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7月19日 (日) 11:19 由 蕙質蘭芯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 阳山县隶属于广东省清远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清远中部,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地处东经112°22’01’~113°01’06’…”)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陽山縣隸屬於廣東省清遠市,位於廣東省西北部、清遠中部,南嶺山脈南麓,連江中游,地處東經112°22』01』~113°01』06』,北緯23°58』47』~24°55』52』之間,是廣東省21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戰國時期境內有陽禺國,秦朝末年設陽山關,西漢高祖時置陽山縣,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全縣總面積3418平方公里,轄12個鎮1個瑤族鄉,截至2018年,陽山縣總人口56.9萬人。

陽山縣距廣州160公里,是珠三角「兩小時生活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路交通便利,連江自北向南流經縣境,常年可通航150噸貨輪。陽山縣自然資源豐富,生態公益林面積全省最大,[1]是「廣東省林業生態縣」[2]「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3]主要風景名勝有廣東第一峰、神筆山、北山古寺、連江風景帶和南嶺國家森林公園等。

2018年,陽山縣實現生產總值104.05億元,突破1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9.78億元,增長0.9%(其中工業增加值11.73億元,下降1.5%,建築業增加值8.05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44.27億元,增長6.1%。

歷史沿革 陽山地域,古為南交地,周時屬楚,戰國時境內有陽禺國,治所在今縣之東,即青蓮峽頭一帶。

秦時為長沙郡南境。

西漢,漢高祖析長沙郡南部設桂陽郡,置陽山縣,屬荊州桂陽郡。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取桂陽郡地,遂屬孫權。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入含洭縣。

吳甘露元年(265年),析桂陽郡置始興郡,仍屬荊州,以含洭縣之桃鄉置陽山縣,屬始興郡。

晉太康元年(280年),始興郡隸屬廣州;永嘉元年(307年),始興郡改隸屬湘州,咸和三年(328年),始興郡又改為隸屬荊州。陽山縣皆隨始興郡改屬。

南朝宋時,陽山縣屬始興郡。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始興郡隸屬廣州。元嘉三十年(453年)又改隸屬湘州,陽山縣皆隨郡改屬。南朝宋太宗泰始六年(470年),析始興郡置宋安郡,隸屬湘州,陽山縣屬湘州宋安郡。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廢宋安郡,陽山縣仍歸屬始興郡。南朝宋後廢帝元徽四年(476年),改始興郡為廣興郡,陽山縣屬湘州廣興郡。南朝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又改廣興郡為始興郡,陽山縣屬湘州始興郡。南朝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置陽山郡、梁樂郡(今縣境南部,治所失考),屬衡州(治所在含洭)。陽山郡轄含洭、陽山、桂陽、廣德四縣,梁樂郡轄梁樂、洊安兩縣。陳因之。

隋開皇十年(590年),平陳,廢陽山、梁樂兩郡,置連州,陽山、梁樂兩縣屬連州。開皇十八年(598年),梁樂縣改為宣樂縣。大業三年(607年),廢連州,置熙平郡,隸屬荊州,陽山、宣樂兩縣屬荊州熙平郡。大業十三年(617年),宣樂縣併入陽山縣,熙平郡屬蕭銑。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蕭銑,改熙平郡為連州,陽山縣屬連州。貞觀元年(627年),連州屬江西道;天寶元年(742年),改連州為連山郡,隸屬嶺南道。乾元元年(758年),連山郡復為連州,隸屬湖南道。大曆三年(768年),連州改隸嶺南道。陽山縣俱隨州郡改屬。

五代南漢時,陽山縣屬連州。

宋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陽山縣屬廣南東路連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連州路,陽山縣屬連州路。元至十九年(1282年),升桂陽縣為桂陽州,初隸屬湖南道,後隸屬廣東道,陽山縣屬桂陽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陽山縣仍屬桂陽州。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廢桂陽州,陽山縣併入連山縣,屬韶州府。洪武十四年(1371年),復置陽山縣,屬廣州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連山縣從陽山縣析出。洪武十四年(1381年),復置連州,陽山縣隸屬廣州府連州。

清初,陽山縣仍屬廣州府連州。雍正七年(1729年),改連州為直隸州,陽山縣屬連州直隸州。

民國三年(1914年),陽山縣屬廣東省嶺南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屬廣東省北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屬廣東省第二行政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1月,屬廣東省北江區。1952年9月,屬廣東省粵北行政區。1956年3月,屬廣東省韶關專區。1958年11月,陽山縣併入連陽各族自治縣,1960年10月,復置陽山縣,均屬廣東韶關專區。1979年,屬廣東省韶關地區。1983年6月,屬廣東省韶關市。1988年2月屬廣東省清遠市。

2行政區劃編輯 截至2018年10月,陽山縣轄12個鎮、1個民族鄉:陽城鎮、嶺背鎮、青蓮鎮、七拱鎮、太平鎮、黎埠鎮、小江鎮、黃坌鎮、江英鎮、杜步鎮、楊梅鎮、大崀鎮、秤架瑤族鄉,縣人民政府駐陽城鎮。[4][5]

3地理環境編輯 位置境域 陽山縣,位於廣東省西北部,南嶺山脈南麓,連江中游,介於東經112°22』01』~113°01』06』,北緯23°58』47』~24°55』52』之間。縣境東接乳源縣、英德市,南連清新、廣寧縣,西界懷集、連南縣,北與連州及湖南省的宜章縣接壤。陽山縣境之四至:最東為秤架鄉的亞叉頂,與乳源縣為鄰;最南為楊梅鎮的大風坳頂,與廣寧縣、清新縣相接;最西為黎埠鎮的排角,與連南縣接壤;最北為秤架鄉太平洞的猛坑石,與乳源縣、湖南省宜章縣相連。縣境東西相距最寬67.05公里,南北相距最長104.07公里,呈橄欖形狀,全縣面積3418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1.92%,占全國總面積的0.0356%。

地形地貌 陽山縣地形複雜,總體地形為南、北高峻,並以單斜山地不規則地由兩端向腹地傾斜,形成中間低緩,四周較高的船形地貌。山地約占全縣總面積的90%,盆地及沖積平原約占10%。地層分布頗廣,包括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羅系、下第三系丹霞群、第四系。

陽山縣侵入岩比較發育,主要集中於東北部和西南部。岩漿活動均活動伴隨燕山構造旋迴而發育,可分為3個主要侵入期,共有10個岩體,其中以大東山岩體和連陽岩體規模最大,其餘均為大岩體附近的小岩體。它們具有岩基或岩株的產狀,基本都由花崗岩類岩石組成。

陽山縣地質構非常發育,按地質力學觀點,多構造體系在這裡聯合作用,造成了錯綜複雜的構造網絡。東西向構造帶以大東山岩體和連陽岩體為代表,它們是南嶺緯向構造的兩個亞帶。華夏構造體系在陽山縣的表現是形成一組北東走向的褶皺和斷裂,出露於縣東北部。新華夏構造體系非常發育,在縣中部和西部翼為代表,出露縣東南部。南北構造以連陽岩體中的斷裂為突出,還有一些南北向的褶皺出露於縣南部。

氣候 陽山縣位於北回歸線北側,屬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區,春、秋短而夏日長,雨熱同季,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春季溫和潮濕,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雨。由於季風交替的不穩定性,陽山縣災害性天氣頻繁,春有低溫陰雨,夏有暴雨和高溫,秋有乾旱和寒露風,冬有霜、雪與結冰。春夏有雷雨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按照月平均氣溫14℃~24℃為春秋季,低於14℃為冬季,高於24℃為夏季的標準劃分季節,陽山縣的春季為3~4月,夏季為5~9月,秋季為10~11月,冬季為12~2月。

陽山縣年平均氣溫15.5℃~20.4℃;七月平均氣溫23.0℃~28.7℃,為最熱月;一月平均氣溫5.2℃~10.3℃,為最冷月;極端最高氣溫35.0℃~41.0℃,極端最低氣溫-8.0℃~-3.2℃;無霜期270~310天。

陽山縣各地平均年降水量1500~2200毫米,其中:東北部和西南部為2000毫米左右,中部為1850毫米左右,西北部為1600毫米左右。但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季節分布年際變化大,造成有的年份久旱不雨,有的年份又暴雨成災。

日照時數平均為1568.3小時,上半年日照偏少而下半年日照充足。

春季,是冬、夏季環流交替的季節,偏南風逐漸增多,氣溫逐漸回升。天氣變化迅速,「乍暖乍冷」、「春寒雨至」;陰濕多雨霧,常有低溫陰雨天氣,是全年日照最少的季節,雷電、暴雨、冰雹等激烈的天氣也常有岀現。平均氣溫河谷盆地17℃~18℃、山區14℃~16℃;各地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易岀現春旱,個別年份會岀現春澇。

夏季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季節,盛行偏南風,天氣炎熱,多激烈的雷雨天氣。平均氣溫河谷盆地26℃~27℃、山區22℃~24℃;降水量1100~1200毫米,占全年總降水量的60%。初夏降水強度大,雨量集中,易出現大雨、暴雨或大暴雨天氣過程,部分地區還可能出現特大暴雨,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頻繁,是全年降雨最集中的時期,常誘發江河洪水和山洪,導致漬澇和地質災害。盛夏是全年氣溫最高、熱量最多的時期,常受高溫晴旱的困擾;短時性、局部性的降水各地差異很大;受颱風等熱帶天氣系統影響,或出現高溫酷熱天氣,或出現暴雨洪澇天氣。

秋季是夏、冬的過渡季節,多吹偏北風、氣溫逐漸下降,「一場秋雨一場寒」,寒露風、霜降風天氣常有出現,個別年份山區會遭受寒潮影響,出現低溫和霜,造成低溫凍害。平均氣溫河谷盆地19.0℃~19.5℃、山區16℃~18℃;個別年份仍有高溫天氣出現,俗稱「秋老虎」。進入秋季,雨季結束,各地降水量在120毫米左右。秋季早晚清涼,天氣晴朗、空氣乾燥,秋旱常有發生,個別年份在10月滴水不下,也有個別年份出現水災。

冬季,是全年最冷的季節,盛行偏北風。平均氣溫河谷盆地11.0℃~11.5℃、山區8.0℃~10.0℃;最低氣溫可低至-8.0℃~-3.2℃;常有低溫、霜凍,高海拔地區有降雪,少數年份嚴寒天氣持續10天以上。各地總雨量在190~210毫米之間,冬旱或冬春連旱現象常有岀現,一些年份會岀現暴雨天氣。

水文 陽山縣內河系屬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境內小河流眾多,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支河流有13條。連江為幹流,青蓮水、七拱水、廟公坑、鐘鼓水、冠洞水為一級支流,桃花水為綏江一級支流。河流大多屬山區型。

4自然資源編輯 水資源 陽山縣境年均徑流量79.08億立方米(不含過境客水),過境客水徑流量38.6億立方米,水量充足。已建中型水庫3宗、小(一)型水庫11宗、小(二)型水庫38宗,較大的塘壩129宗,總控制集雨面積252.29平方公里,總庫容1.096億立方米。

森林資源 陽山縣林業用地面積2623.88平方公里,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9.85%。全縣森林覆蓋率為72.97%,林木綠化率為76.5%,活立木總蓄積量8247485立方米。陽山縣省級生態公益林居全省之首,面積達1626.69平方公里。占全縣林業用地的62%;其中國家級生態公益林1310.12平方公里,占全縣林業用地的49.9%商品林地997.18平方公里,占全縣林業用地的38%。

礦物資源 陽山縣地下礦產主要有24種。分別為:鐵、錳、銅、鉛、鋅、鋁、鎢、錫、鈮、鉭、滑石、石灰岩、白雲岩、螢石、瓷土、重晶石、磷、硼、水晶、硫鐵礦、高嶺土、石棉、毒砂、煤。縣內鐵礦礦點30個,其中磁鐵礦25個,褐鐵礦4個,菱鐵礦1個。大部分礦點鐵礦蘊藏量在幾萬噸至幾十萬噸之間,白蓮沿坑點蘊藏量達300萬噸。大多數鐵礦品位45%~64%。

縣內除青蓮、水口、白蓮3個鄉鎮外,其餘19個鄉鎮均有煤資源分布。地質儲量約1.7億噸,可開採量3763萬噸。有礦點9個,礦化點2個。2006年開始陽山全縣禁止挖煤。

生物資源 陽山縣地貌、氣候、土壤的複雜多樣性,形成了陽山獨特以森林為主體的動植物共生竟長的生態系統,構成了中國南方珍稀動植樹物的物種基因庫,經初步調查,陽山縣共有植物271科,1031屬,2678種。其中苔蘚類53科,115屬,206種。蕨類43科,94屬,180種;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植物有銀杏、柏樂、紅豆杉、蘇鐵、莎蘿、報春苣苔、傘花木、廣東松、紅椿、樟樹、毛果木蓮等。動物有:陸棲類25科,58屬,86種;兩棲類7科,19屬,33種;爬行類動物74種,鳥類217種,魚類143種,被列入省或國家保護的動物水鹿、大靈貓、小靈貓、狗熊、短尾猴、白鷗、虎紋蛙、貓頭鷹、老鷹、蟒蛇、山瑞等。

5人口編輯 明、清及民國時期,縣內人口民族構成無考。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縣普查人口287093人,漢族人口285994人,占普查人口的99.62%,少數民族人口1099人(瑤族1061人,回族12人,壯族22人,白族1人,黎族3人),占普查人口0.38%,其中瑤族占普查人口的0.37%。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縣普查人口405886人,漢族404044人,占普查人口的99.55%,少數民族1842人(瑤族1759人,回族、白族各22人,壯族21人,彝族5人,朝鮮族、僳僳族各4人,黎族2人,苗族、滿族、侗族各1人),占普查人口的0.45%,其中瑤族占0.43%。隨後,貫徹國家民族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可以改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增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縣普查人口450308人,漢族447386人,占普查人口的99.35%,少數民族2919人(瑤族2806人,壯族82人,回族15人,苗族4人,白族、滿族、黎族、蒙古族、土家族各3人),占普查人口的0.65%,其中瑤族占0.62%。

截至2018年,陽山縣總人口56.9萬人,境內主要為漢族聚居區,也有少許瑤族等少數民族居住。漢族居住各鄉鎮,瑤族主要居住秤架鄉,其他少數民族為參加工作而散居在工作單位。

6經濟編輯 綜述 2017年,陽山縣實現生產總值96.99億元,比上年增長3.1%,三大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2.8︰19.8︰47.4。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26168元,增長2.7%。

2017年,陽山縣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漲0.4個百分點,社會商品零售物價上漲0.6個百分點,工業品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107.9%,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為105.7%,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指數119.2%。2017年全縣實現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9.6%(可比口徑),其中工商稅收2.67億元,增長18.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1.67億元,同比下降7.5%。

2017年,陽山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5.01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9.67億元,增長74.4%。分行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0.14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完成投資8.05億元,增長153.8%;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6.82億元,下降6.6%。

2018年,陽山縣實現生產總值104.05億元,突破1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19.78億元,增長0.9%(其中工業增加值11.73億元,下降1.5%,建築業增加值8.05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44.27億元,增長6.1%。

第一產業 2017年,陽山縣第一產業增加值31.78億元,增長5.6%,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02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農業產值31.42億元,增長6.8%;林業產值4.88億元,增長14.9%;牧業產值11.21億元,增長-1.3%;漁業產值0.68億元,增長5.1%,其餘為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83億元。

2017年,陽山縣糧食作物比重回升,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0.6萬畝(含大豆面積)同比持平,穀物總產量9.26萬噸,同比增長0.32%,其中稻穀產量6.64萬噸,同比增長-1.63%。豆類總產量2398噸,同比增長6.91%,其中大豆產量2083噸。大部分經濟作物增長平穩,如油料作物產量1.81萬噸,增長0.46%。蔬菜增長較大,種植面積49.93萬畝,增長8.35%;產量56.92萬噸,增長9.19%。水果總產量6.48萬噸,增長4.64%。

2017年,陽山縣造林面積13.4萬畝,比上年增加1.49萬畝,其中新造林3.8萬畝,比上年增長64.9%;封殺育林面積9.6萬畝,比上年增長-0.03%。未成林撫育面積12.12萬畝次;2017年木材採伐量4.4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5.2%。

2017年,陽山縣生豬存欄量30.9萬頭,同比增長4.24%,全年生豬出欄量51.65萬頭,同比增長0.38%;家禽年末存欄218.5萬隻,同比增長9.14%,當年出售和自宰的家禽492.17萬隻,同比增長2.52%,其中雞出欄463.1萬隻,同比增長2.49%;肉類總產量4.40萬噸,其中豬肉3.67萬噸,總體下降0.67%;水產品產量0.54萬噸,增長4.08%。

2017年,陽山縣農村用電量11376萬千瓦時;農機使用更普遍,農用柴油使用量4863噸,同比增長7.71%;化肥施用量(折純)1.97萬噸,比上年減少1.01%。

2018年,陽山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5.95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其中農業產值32.91億元,增長6%;林業產值5.0億元,增長2.4%;牧業產值16.67億元,增長2.9%;漁業產值0.67億元,增長2.4%,其餘為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7億元。[6]

第二產業 2017年,陽山縣第二產業增加值19.23億元,下降3%,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2.21億元,同比下降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84億元,下降14.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92億元,下降11.7%,其中輕工業產值5.07億元,增長2.8%;重工業產值11.9億元,下降16.3%;非公有工業產值12.75億元,下降6.4%。24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億元,同比增長4.2%。

2017年,陽山縣共有資質內建築業企業3家,全年完成產值18585萬元,同比增長5.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0.97萬平方米,與上年持平。2017年我縣入庫統計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有20家,全年完成總投資9.67億元,同比增長74.4%;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5.95萬平方米,增長70.2%,其中住宅面積34.73萬平方米,增長71.2%;商品房銷售額15.77億元,增長98.7%,其中住宅銷售額14.45億元,增長88.7%。

2018年,陽山縣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1.73億元,同比下降1.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26億元,下降8.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83億元,下降2.3%,其中輕工業產值4.63億元,增長4.7%;重工業產值9.2億元,下降5.5%;非公有工業產值12.33億元,下降1%。1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億元,同比下降11.4%。[6]

2018年,陽山縣共有資質內建築業企業3家,全年完成產值20198萬元,同比增長8.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2.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3%。2018年我縣入庫統計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有16家,全年完成總投資12億元,同比增長24.2%;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8.93萬平方米,下降19.5%,其中住宅面積26.28萬平方米,下降24.3%;商品房銷售額16.08億元,增長1.9%,其中住宅銷售額14億元,下降3%。[6]

第三產業 2017年,陽山縣第三產業增加值45.98億元,增長4.4%,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億元,增長9%,其中: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總額16.12億元,增長9%,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24.18億元,增長9%。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4.5億元,增長6.1%;零售業零售額29.47億元,增長9.3%;住宿業零售額0.69億元,增長11.4%;餐飲業零售額5.64億元,增長9.8%。全年出口貿易創匯實現11103萬元,同比下降36.5%。

2017年,陽山縣共接待遊客490.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6%,其中:廣東第一峰旅遊風景區接待遊客45.87萬人次,下降20.6%。全年旅遊收入總計29.18億元,增長4.74%。全縣擁有星級酒店8家,客房總數1138間。

2017年,陽山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23.67億元(本外幣口徑,下同),比年初增長7.9%。其中,住戶存款餘額達91.88億元,同比增長8.4%,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1.5億元,同比增長11.1%。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58.23億元,同比增長15.7%,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11億元,同比增長170.11%。中長期貸款27.93億元,增長35.76%。

2018年,陽山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93億元,增長10.9%,其中: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總額17.67億元,增長8.1%,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27.26億元,增長12.7%。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5.53億元,增長17.8%;零售業零售額22.51億元,增長10.2%;住宿業零售額0.76億元,增長10.8%;餐飲業零售額6.13億元,增長8.5%。全年出口貿易創匯實現14990萬元,同比增長35%;實際使用外資801萬元同比下降29.1%。[6]

2018年,陽山縣共接待遊客640.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0.6%,其中:廣東第一峰旅遊風景區接待遊客51.32萬人次,增長11.9%。全年旅遊收入總計37.65億元,增長29%。全縣擁有星級酒店8家,客房總數1232間。[6]

2018年,陽山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37.08億元(本外幣口徑,下同),比年初增長10.8%。其中,住戶存款餘額達99.78億元,同比增長8.6%,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12.81億元,同比增長11.3%。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為70.54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短期貸款餘額2.51億元,同比增長19.4%。中長期貸款37.3億元,增長33.5%。[6]

7交通運輸編輯 陽山縣水陸交通和通信便利,縣城距廣州170公里,至清遠110公里。清連高速公路、107、323國道和省道206、114線貫穿全縣東西南北。縣到鄉鎮通二級水泥路,已實現村村通公路。水運以小北江為主,水上運輸直通清遠、廣州等地,長年可通航150噸左右貨輪。[7]

水路經小北江可達珠江三角洲各地。陸路沿清連高速公路、廣清高速公路到廣州160公里,車程約2.5小時;從縣城沿323國道至韶關169公里。陽山與毗鄰的連州、連南、連山、懷集、乳源、清新、英德等縣(市)均有公路直達,遊客前來陽山觀光旅遊十分方便。縣城開通專線巴士前往主要旅遊景區,60輛出租小汽車投放市場,至廣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均有空調客車直達。[7]

8社會事業編輯 教育事業 2017年,陽山縣小學招生5671人,在校生29543人,畢業生3689人,小學專任教師2140人。普通中學招生5118人,其中高中招生1530人;普通中學在校生1495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5259人;普通中學畢業生5182人,其中高中畢業生2266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640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和高中畢業生升學率分別為99.69%和89.67%。

文化體育 截至2017年末,陽山縣擁有文化館、科技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影劇院、廣播電台各1個。圖書館藏書26.4萬冊。博物館收藏文物613件(套),其中國家珍貴文物289件(套)。2017年體育館舉辦各類運動會18次,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9000多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22萬人次。全年放映電影6257場,觀看人數達46萬人次。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陽山縣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數為45.41萬人,比上年增加2190人。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數由上年的1308人減少為1291人。全縣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99.4%,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嬰兒死亡率由上年的1.68‰上升到2.5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3.68‰,比上年提高了1.33個千分點。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陽山縣有268080人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其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5128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12952人。12330人參加工傷保險,11911人參加失業保險,454079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包含農村合作醫療),14444參加生育保險。各項基金總收入36077萬元,各項基金總支出38343萬元。年末共有離退休人員11553人,當年共支付離退休費24433萬元。全年列入低保對象5520戶10890人(其中城鎮238戶383人,農村5282戶10507人)。全縣共有五保戶2573人,其中敬老院供養的189人,分散供養的2384人。年末擁有社會福利院1個,床位228張,收養0人,敬老院13個,床位532張,收養人數189人。

截至2017年,陽山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295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012人;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08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81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8%,控制在3.5%以內。

9歷史文化編輯 文物古蹟 韓愈石像:南宋紹興十六至二十年(1146-1150年),原宰相張浚謫居連州。期間,將所藏韓愈像刻石立於連州州學,是最早的韓愈像。紹熙二年(1191年),知州陳曄重刻此像,並題詞。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連州知州曹鎬在陽山縣韓文公讀書台鐫刻韓愈像,今存。此像應與張浚、陳曄刻本一脈相承,今是廣東省內唯一古代韓愈石像。

崇韓題刻:紹熙二年(1191年),韓學家、廣東提刑方崧卿至連州,為校對《燕喜亭記》碑文作記,指此碑「宋咸平六年(1003年)、康定二年(1041年)」二次重刻。嘉定五年(1212年),其子方信孺赴任道州知州,路過連州,也至此瞻仰韓公遺蹟。宋代,燕喜亭崇韓石刻有轉運使向宗道題名二則,提點刑獄李宗儀一則,連州知州金傑、陳曄、朱詵等人也有題名,共計十三則。陽山縣韓文公釣魚台崇韓石刻,有陽山知縣鄭伯謙題名等二則。其中,保存完好的《張浚題名》最為有名。紫岩張浚攜子栻游燕喜亭,陽山唐賦、陳宗諤、歐陽獻可、歐陽相,武夷宋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大朴同來。皇宋紹興己巳(1149年)清明前一日,浚書。此石刻確載其時、其人、其事,史料價值頗高,兼其筆力剛健,字體蒼勁,是罕見的宋代金石珍品。

方言 陽山縣境內使用的方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陽山白話(本地話),屬粵語範疇。使用者占全縣總人口的55%;一種是客家話,使用者占全縣總人口的35%。此外,還零星分布着瑤話、惠州白話、星子話、胡廣話方言點,使用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10%。縣城與某些大集鎮同時兼用廣州白話和帶地方口音的普通話。相比較而言,陽山白話在全縣的影響最大,客家方言區、瑤語區的居民進城一般都能操縣城白話,境內普遍存在雙語雙方言兼用現象。

10風景名勝編輯 陽山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人文資源方面,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賢令山摩崖石刻」,有「讀書台」,「遠覽亭」,「千岩表」,有莊嚴氣派的「北山古寺」、「學發公祠」,有古人類生活遺址「七拱三山寨」,有清乾隆年間建造的「莫氏鑊耳樓」,有享譽國內外的「四驅車賽場」等;自然資源方面,有廣東省內最高峰、原始生態保存良好的「廣東第一峰」,有「洞中張家界」美譽的「神筆洞」,有依山傍水、景色優美的「石螺森林溫泉」,有「廣東灕江」之稱的「魚水風景區」等。

玉龍宮

玉龍宮位於陽山縣西北面8公里處的冷水黎洞村,旁有連江黃燕灘大壩,總面積2200平方米,遊覽路程1280米,是粵北的一處洞府旅遊勝地。玉龍宮坐南朝北,洞裡是一個大石筍,有7米之高,該石筍已經有3萬年的歷史。

北山古寺

北山古寺坐落於陽山縣城之賢令山麓,座北朝南,依山構築。始建於明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60多年歷史。古寺占地26萬4千平方米,其四周群山擁抱,樹木蔥蘢,是連陽地區唯一一間佛教寺院。北山古寺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之後歷代屢經增修。寺前禹門疊浪,馨瀉而下;寺為四楹大院,首楹右為鄭仙翁祠,左為韓大仙祠,中為大門,橫眉上刻「北山古寺」四字,一雙石獅雄居山門左右。

學發公祠

學發公祠位於七拱鎮和平村委會大禾崗村小組,公祠面寬90.8米,進深120.5米,整體建築總占地面積10941.4平方米,為粵北華僑建築之最,背山面水、坐南朝北,由愛國華僑朱海均先生為紀念其先父朱學發而建造。學發公祠始建於1923年,歷時12年,基本落成於1935年。

賢令山風景區

賢令山是陽山縣人文景觀旅遊區。位於陽山縣城北面,原名牧民山,因韓愈任陽山縣令時,把中原文化和先進的農耕技術帶到陽山,促進了當地人知識的開化和經濟的發展。賢令山,就因韓愈是「賢令」而得名,賢令山景點「摩崖石刻」歷經八百多年仍保存良好,有唐至清代石刻36題,其中尤以打字岩的石刻最為珍貴。打字岩高約7米,寬約13米,上有韓愈「鳶飛魚躍」草書題刻,另有宋紹熙元年(1190年)陽山令張本中的楷書《皇宋聖傳頌詩並序》,古勁遒秀,是廣東傑出的宋刻。在中國摩崖石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與潮州葫蘆山、肇慶七星岩和英德南山並列為廣東四大摩崖石刻。

魚水旅遊風景區

魚水旅遊風景區位於陽山縣杜步鎮境內,距離縣城約10公里,風景區四面環山,沿河兩旁奇峰林立,乘竹排漂游於江上,碧水藍天,意境盎然。這裡曾是第四屆全國金雞獎最佳故事片《鄉音》的外景拍攝基地。景區開設有竹筏漂游、竹林燒烤場、鄉土風情餐廳、休閒酒廊露天吧、垂釣、農家樂、帳蓬露營、國際標準高爾夫球練習場等項目。

11特產美食編輯 陽山雞

陽山雞是廣東省八大優良雞種之一。陽山縣有着飼養陽山雞的悠久歷史,但主要還是由農戶自發零星散養,該品種面臨退化,瀕臨滅絕。

洞冠梨

洞冠梨是陽山縣稀有的珍貴果品,其特點:一是果實碩大,單果一般有0.75-1.5千克,重者可達2.5-3千克;果實直徑10-16厘米,高10-12厘米。

陽山野生靈芝

靈芝(野生靈芝),有「仙草」、「瑞草」之稱,是陽山土特產之一,一般在五、六月份有采。

陽山板栗

陽山縣地處廣東省西北部,是一個典型的石灰岩山區縣,有大面積的低山、丘陵、谷地等較為豐富的板栗種植資源,是廣東省最大的板粟生產基地之一,現全縣13個鄉鎮種有板栗7萬多畝、年產量達1萬多噸。據史料記載,陽山人種植板栗已有100餘年的歷史,群眾有種植板栗的傳統和經驗。

陽山酥李

陽山縣盛產李子,每年通過收購的鮮李可加工酥李60-100噸,採用鮮李果,經科學方法加工製作而成。

陽山豆腐

陽山縣盛產大豆,當地農民曆來善於製作豆腐。陽山豆腐主要有「酸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兩種,尤其七拱豆腐,豆腐燜、煮、燴均美味可口,這是陽山各賓館酒樓的招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