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馴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9月17日 (四) 20:30 由 Sisle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馴鹿(學名Rangifer tarandus),又名角鹿。是鹿科馴鹿屬下的唯一一種動物

馴鹿是鹿科動物中數量最多的,雄性和雌性之間也有體形差異,某些亞種的雄性體形可以達到雌性的兩倍,雌雄都具角;角干向前彎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脫角,雌鹿稍晚,約在4月中、下旬。馴鹿頭長而直,嘴粗,唇發達,眼較大,眼眶突出,鼻孔大,頸粗短,下垂明顯,無鼻鏡,鼻孔生長著短絨毛,耳較短似馬耳,額凹;頸長,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闊,中央裂線很深,懸蹄大,掌面寬闊,是鹿類中最大的,行走時能觸及地面,因此適於在雪地和崎嶇不平的道路上行走。[1][2]

特徵

不同的馴鹿亞種之間的形態有很大差距。總的來說,生活在南部地區的馴鹿要比北部的同類體形更大。馴鹿的肩寬可以達到120厘米,身長在1.5米到2.3米之間。雄性和雌性之間也有體形差異,某些亞種的雄性體形可以達到雌性的兩倍,但雄性和雌性馴鹿頭上都長角,這也是馴鹿區別於其它鹿種的顯著特點之一[3];長角分枝繁複,有時超過30叉,蹄子寬大,懸蹄發達,尾巴極短。

馴鹿的身體上覆蓋着輕盈但極為抗寒冷的毛皮。不同亞種、性別的毛色在不同的季節有顯著不同,從雄性北美林地馴鹿在夏季時的深棕褐色,到格林蘭島上的白色。主要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花色中白色一般出現在腹部、頸部和蹄子以上部位[3]

習性

繁殖形態為胎生,每次產出幼仔需時4-6個月。 剛出生的馴鹿生長速度很快。母鹿一般在冬季懷胎,在春季遷移的途中生育。幼仔生下兩三天後,就可以跟着母鹿趕路,一個星期之後,它們的速度就能像父母一樣快,每小時可以遷移48公里。

分布

馴鹿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包括在歐亞大陸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在中國,目前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

參考資料

  1. 世界上的鹿科動物總共有47種,你了解幾種. 每日頭條. 2018-03-21 (中文). 
  2. 麋鹿、馴鹿、駝鹿、馬鹿和傻狍子,放一堆兒沒幾個人能認得出來. 每日頭條. 2016-06-26 (中文). 
  3. 3.0 3.1 Rangifer tarandus(Caribou). Animal diversity web. [200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