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震預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10月7日 (三) 21:59 由 Cypresshill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地震預測earthquake prediction)是預測一次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規模。 地震學家目前仍無法預測地震的確切發生時間,然而對地下構造瞭解的進步,科學家能透過震災危害度評估,提供特定規模的地震在未來數年到數十年之間,發生在某區域的機率,以供建築物和公共建設設定最低防震規範。

  • 在地震發生之前,能夠明確地指出地震發生的地點,地震發生的時間,以及地震的規模、震度等,這就叫做地震預測。
  •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要準確地預測其發生時間、地點,以及其規模等,在目前似乎還不可能。現在世界各國許多專家、學者,均致力研究,也許將來有一天能夠實現。
  • 由於各種地震觀測資料的日漸增多,地震災害的預估變為可能,其技術也趨成熟,將來在地震預測方面可能先做到下列各項:
    • buttomblue.jpg (902 bytes) 可能發生破壞的地區。
    • buttomblue.jpg (902 bytes) 破壞的大小程度。
    • buttomblue.jpg (902 bytes) 破壞發生的機率。

地震預測方法

  • 測地法--根據過去許多紀錄,在大地震發生時地殼會發生變動,而有時會發生在地震之前。
    • 測量地殼變動情形並研判地震前兆現象,是可以預測將否有大地震發生。例如民國五十二年 (公元一八六四年) 日本新潟地區發生地震前有地盤下沈現象,因當地經常從事測量調查工作,故發現地震發生之前確有前兆現象可尋。
  • 驗潮--在大地接發生前後,過去住在海岸一帶的人,往往會發現海岸線或島嶼的急劇上升或下降現象。
    • 有完善設備的驗潮站網,經常監視驗潮紀錄,很可能發現大地震發生的前兆現象。
  • 地殼變動的連續觀測--每隔幾年實施一次大地測量,這是發現地殼變動相當有效的一種方法,惟因不能獲得連紀的資料是其缺失,只有利用高靈敏度的傾斜計及伸縮計進行觀測,以獲得地殼變動的連續紀錄。
    • 日本松代群生地震發生時,設在松代地震觀測所內的水管傾斜計,其觀測紀錄顯示與地震活動消長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有時會有前驅異常傾斜現象出現。因此,也是預測地震的有效方法之一。
  • 地震活動--自有電磁式高倍率地震儀問世以來,微小地震的紀錄急劇增加中。至於微小地震和大地震之間,有什麼相關關係存任?地震學界尚沒有一致的看法。
    • 預測地震必先瞭解該地區地震活動,和其地質構造情形。
  • 地震波速度--由地震波速度的變化,也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因為地殼如果受到強大應力時,經過此區的地震波速度可能會發生變化。根據在中亞細亞觀測的報告,縱波速度在地震發生前後有百分之十五之變化。
  • 井水含氡量的變化:蘇俄的科學家,在加爾姆地區發現到水井中的含氡 (Radon)於地震前會增加,亦用以預測地震。
    • 氡是一種放射性氣體,科學家們認為當岩石受到強大壓力時,岩石內部產生無數微小裂隙,通常只有用顯微鏡才看得見。岩石突然崩裂,氡的含量又逐漸下降。因此,監測井水含氡量,可以知道岩石受力情形,從而預測地震。
    • 分析天然氣含量:德國杜秉根大學的地質學家恩斯特教授,在富有沼氣的杜秉根地方從事地下沼氣含重的分析,建立了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地震警告系統。
    • 天然氣探測器主要在分析二氧化碳,因為在火山要爆發的那些地區,二氧化碳的濃度會高達百分之十二。測定土壤內天然氣含量的方法簡單,測定工具只需一根一公尺的探測管,是屬於較經濟的一探測定方法。
    • 由動物異常行為作為地震預測的依據--動物尤其是鳥類對地震的感覺遠較人類為敏感。
    • 在人類還沒有發覺震動前,家禽已先驚覺到第一個地震波到達,其原因可能是動物對於低頻率震動比較敏感的緣故。
    • 地層內累積了相當大的能量造成斷層錯動,便引發地震。某些動物可能具有一些天賦的本能,能感覺到地震前之物理異常現象,例如地殼形變等,而產生某些異常行為。[1]

參考來源

  1. . 地震百科 http://163.28.10.78/content/junior/earth/td_jb/content/s_03/earthquake/wauake01.htm. [2020-09-27] (中文).  已忽略文本「 地震預測的方法 / 政府在地震預報上的角色 」 (幫助);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青木宣親
原圖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