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延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2月30日 (日) 15:35 由 Yuig043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楊延超 | 圖像 = [[

楊延超

|縮略圖|center |]

| 出生地點 = 中國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資深律師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 知名作品 = 《版權戰爭》
《作品精神權利論》
《知識產權資本化》等多部著作。

楊延超,中國知識產權交易網--知易網創始人。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法博士後,西南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學博士,資深律師,中國首屆律師電視辯論大賽「最佳辯手」。 楊延超曾被團中央和教育部聯合授予「全國學生十大標兵」稱號。博士畢業之後,進入北京大學法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為知識產權、人工智能等專題研究。先後出版了

人物簡介編輯

推崇以美國大律師丹諾為代表的法律適用主義,認為法律的意義在於解決社會問題。 [1] 酷愛論辯和邏輯,四次榮獲省部級電視辯論比賽冠軍。2000年曾在「中國首屆律師辯論比賽「中獲最佳辯手獎。曾參與大量法律大案要案的論證和辦理,以法庭雄辯聞名。 [1] 鍾愛語言邏輯,精通六門計算機語言,擅長計算機程序編程,創辦了HOW機器人實驗室,從事人工智能及相關知識產權保護研究。 [1] HOW實驗室專注於問題解決型人工智能研發,先後研發了「FILE」法律機器人,是全國首個能夠智能撰寫專業知識產權法律文書的機器人;2017年推出「HOW」人腦機器人,包含了模擬人腦實現自我學習、神經網絡布局、深度思考、長期記憶、邏輯分析、大數據運算等模塊,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親自編寫了HOW機器人的記憶和語言分析模塊。 [1]

人物經歷編輯

理論功底紮實。已出版個人專著《作品精神權利論》(法律出版社2007);《知識產權資本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孫子兵法與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出版社擬版);合著《商標法理論與實務》(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版)。在《知識產權》、《現代法學》、《當代經濟科學》等中國法學、經濟學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其博士論文入選「全國優秀法學博士文庫」;《知識產權公證》一文榮獲「全國理論創新優秀學術成果」二等獎,獲博士生科技創新最高獎——「挑戰杯」科技大賽全國二等獎,重慶特等獎;獲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全國二等獎」。 口才卓越。參加過一百餘場電視辯論比賽。獲「全國最佳辯手」稱號,「重慶市最佳辯手稱號」,四次獲得省部級電視辯論大賽冠軍。在2000年中國首屆律師電視辯論大賽中,因表現特別突出,全國律師協會、司法部聯合授予「最佳辯手」榮譽稱號。他曾應邀在中國諸多公司、司法機關進行法治演講和法律培訓,受到廣泛好評。重慶法制報、重慶青年報、重慶晨報、重慶經濟報等知名媒體對其事跡進行過多次採訪報導。2005年,他接受搜狐網站專訪,被譽為「中國法律培訓之星」。 2003、7 獲法學碩士學位;(同年考取法學博士) 2006、7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 2007、9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個人著作編輯

獨著。版權戰爭。知識產權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獨著。精神權利論。入選「中國優秀法學博士文庫」。法律出版社2007年4月版。 獨著。知識產權資本化。中國博士後基金二等獎。法律出版社2008年4月版。 獨著。孫子兵法與知識產權戰略。香港知識產權署資助課題。知識產權出版社擬2008年11月版(待版)。 合著。商標法理論與實務研究。 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

代表論文編輯

(核心期刊與CISSCI): (1)聲音商標的立法研究.知識產權.2013年6月25日(核心期刊); (2)電子商務模式下的商標轉讓制度研究.2013年11月20日; (3)微小企業商標註冊問題研究.2012年10月20日; (4)版權信託制度研究.知識產權.2011年3月25日; (5)為專利權質押正名.電子知識產權.2011年7月15日; (6)著作人格權侵權賠償制度研究--以人格和財產的雙層視角.法學論壇.2011年9月10日; (7)商標交易模式及流程研究.楊延超.知識產權.2011年10月25日; (8)違法作品著作權問題研究.法學論壇.2010年第3期(核心期刊); (9)知識產權和諧秩序的挑戰與應對. 知識產權.2008年第2期(核心期刊); (10)為知識產權擔保正名-抵押或質押. 電子知識產權.2008年第4期(CISSCI); (11)精神權利的困境. 現代法學.2007年第4期(核心期刊); (12)我國知識產權犯罪規定的不足及完善. 法學論壇. 2007年第5期(核心期刊); (13)著作權權利結構重構--以物權法第39條為模型. 學術研究. 2007年第6期(核心期刊); (14)表演者精神權利的本質與結構探析. 法學論壇. 2007年第1期(核心期刊); (15)數字技術VS作者精神權利制度. 電子知識產權. 2007年第2期(CISSCI); (16)精神權利的秩序價值. 知識產權. 2007年第1期(核心期刊); (17)誠信的機制構建與目標追求. 學術研究. 2006年第2期(核心期刊); (18)監獄人權的法學與經濟學研究. 犯罪與改造研究. 2005年第3期(核心期刊); (19)作品精神權利的經濟學研究. 當代經濟科學. 2005年第1期(核心期刊); (20)違法建築物私法問題研究. 現代法學. 2004年第2期(核心期刊); (21)作者修改權的經濟學分析. 特區經濟. 2005年第2期(核心期刊); (22)從社會歷史的發展解讀法的價值觀.現代法學. 2001年第10期(核心期刊); (23)違約金形態理論探討.現代法學.2001年第2期(核心期刊); [3-4] (24)版權:下一個產業發展風口.理論周刊2018年1月31日。 [3] (25)區塊鏈對現行法律的挑戰與啟迪.法苑2018年1月3日。 [5] (26)為人工智能籌劃法律保護.思想·法眼2017年12月5日。 [6] (27)微博不應該爭用戶的版權。思想·法眼2017年9月26。 [7] (28)應對特朗普貿易戰需要做好三件事。思想·法眼2017年8月22日。 [8] (29)哪些APP可以獲得專利保護。思想·法眼2016年7月19日。 [9] (30)微時代:版權保護是個大問題。法律2016年5月26日。 [10] (31)搜索競價的原罪。思想·法眼2016年5月17日。 [11] (32)機器人在挑戰我們的法律。思想·觀察2016年7月5日。 [12] (33)機器人來了,法律準備好了嗎?綠海副刊2016年6月17日

參考文獻

  1. 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
  2. www.aisixiang.com/data
  3. 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JDfoQwi

視頻

https://v.qq.com/x/page/l0529zlog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