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嘉庆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Yqsong讨论 | 贡献2021年1月21日 (四) 23:42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嘉庆年
来自360的图片
嘉庆年

中文名称 :嘉庆年

年 代 :公元1796年

民 族 :满族

嘉庆元年指公元1796年。嘉庆二年指公元1797年。没有嘉庆初年的说法。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举bai行禅位大典,颙琰即帝位。乾隆帝亲临太和殿授传国玉玺。颙琰尊乾隆帝为太上皇。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颁诏天下,赐宴宗籓。立嫡福晋喜塔腊氏为皇后。并在宁寿宫举行千叟宴,太上皇乾隆帝亲自前往。正月,办理苗疆事务的大学士福康安等上奏攻克朗坡,进攻平陇。同时,湖北枝江、宜都地区的白莲教匪暴动。二月,湖北当阳地区的白莲教匪也起来暴动,并杀害了当地的官员。西安将军恒瑞率二千兵马前去剿灭。嘉庆二年(1797年)正月,贵州苗夷王囊仙作乱,颙琰命总督勒保率兵围剿。观成奏报四川教匪徐添德侵扰达州、东乡地区,颙琰命总兵朱射斗等人前去剿灭。二月,皇后喜塔腊氏崩,奉太上皇乾隆帝的诰命,宫中穿素服七天,不摘缨。景安剿擒教匪有功,被晋为三等伯。册谥皇后喜塔腊氏为孝淑皇后。惠龄擒拿匪首刘起等人,押解到京师斩首。九月,勒保攻克仲苗贼巢,擒拿贼首王囊仙等人,押解到京师斩首。封勒保为三等侯爵。[1]

嘉庆帝生平简介

嘉庆帝(1796-1820年在位)颙琰,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满族。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布明年正月初一禅位,颙琰于是于次年登基,改元为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子五人:第一子未名夭。第二子宣宗。第三子敦恪亲王绵恺。第四子瑞怀亲王绵忻。第五子惠端亲王绵愉。[2]

幸为皇储,曲折亲政

  • 乾隆帝曾立过两位皇太子,都幼年夭折了,乾隆帝为此十分伤心,命令大臣不准提立太子之事,到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62岁了,已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永琰是乾隆的十五子,原本没有多大希望被选为太子,但这时乾隆帝在世的皇子只有6位,两位废后的儿子被过继他人,可选择的只有4位,都不太成器,相对而言永琰为人比较忠厚,学习比较努力,行为举止也比较得体。最终他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秘密立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年)被又封为嘉亲王。
  • 乾隆帝即位时发誓在位不超过祖父康熙,于是他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布了永琰的皇太子身份。第二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禅位称“太上皇”,永琰即位,改名“颙琰”,改元嘉庆。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后改名“继德堂”)。随着太上皇乾隆逐渐衰迈,受乾隆宠信的和珅逐渐揽权,嘉庆帝投鼠忌器,只能不露声色,韬光养晦,和和珅巧妙周旋。
  •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太上皇死后,嘉庆帝开始亲政。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国丧期间拘禁,诛杀了乾隆晚年宠幸的贪官、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福长安等人,但没有进一步扩大化,维护了王朝的稳定。

镇压起义,不遗余力

史籍记载

  • 乾隆末年以来,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乾隆刚退位就在川、楚、陕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到乾隆去世前,朝廷多次派兵围剿,起义军虽然受到一些打击,但仍然如火如荼。嘉庆亲政后,他通过诛杀和珅,缓解民怨,并把几年来镇压起义不力的责任推给和珅,说他欺罔擅专,以至将领在他庇护下虚冒功绩,坐糜军饷;另一方面更易统兵大员;奖惩分明,逼将领用命;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推广寨堡团练,坚壁清野的做法,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经过六年艰苦努力才在嘉庆十年(1805年)将起义镇压下去,在历时九年多的战争中,白莲教起义军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抗击了满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由于清政府对民众的压榨加剧,东南沿海部分民众被迫下海为盗,从乾隆五十九年起蔡牵在东南海上劫船越货,封锁航道,收“出洋税”,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反清起义。清政府命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赴闽造大舰,铸炮负责镇压,后来李长庚阵亡,直到嘉庆十五年(1810年),起义才被镇压。
  • 嘉庆十八年(1813年),趁嘉庆帝离京前往热河围猎,北京防务空虚,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当时正在宫内的皇次子绵宁用鸟枪打死了两个天理教徒,镇国公奕灏调来火器营、健锐营兵入宫,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被全部消灭。获悉事变后,嘉庆帝下诏罪己,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并诱捕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随后,各地的天理教起义陆续被镇压。 狂澜既倒,徒唤奈何
  • 在政治上,面对乾隆末年的种种弊端,嘉庆帝也努力扭转:乾隆末年权臣当道,言路堵塞。嘉庆帝首先“诏求直言,广开言路”,鼓励大家向皇帝提意见,翰林洪亮吉上书直言不逊,激怒了嘉庆帝,先判处斩首,后改判流放伊犁。第二年京师大旱,无论如何祈雨就是不下,嘉庆帝最终决定赦免洪亮吉,结果下诏当晚天真的下雨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嘉庆帝决定结束文字狱,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   
  • 乾隆后期吏治败坏,贪污腐败严重。对此,嘉庆帝一方面继续重用乾隆后期重用的王杰、朱珪、董诰等清廉的老臣,他还听从老师朱珪“身先节俭,崇奖清廉”的建议,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宝物,“诏罢贡献,黜奢崇俭”,平时生活也比较节俭,五十大寿禁止民间演戏庆贺,六十大寿又禁止给他送金珠玉器。另一方面,他“整饬内政,整肃纲纪”,除和珅及其党羽外还陆续惩治了好些贪官:嘉庆五年,处死了向粮道、卫弁索取数万两银钱的漕运总督富纲,十一年四月十六日,革去勒索钱财的河东河道总督职务,十一年九月,查处了直隶司书王丽南侵吞帑银31万两大案,获银万两以上的斩首,万两以下的遣戍黑龙江。十四年五月,巡漕御史英纶以贪污卑污处以绞刑,七月处死贪污救灾款并杀害前来查赈官员的安徽山阳县知县王伸汉,为此还革职流放了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
  • 对于官员的玩忽职守之风,嘉庆帝首先从自己做起,学习先帝,勤于政事。每天一大早就起身阅读祖宗实录,批阅奏章,早饭后还召见大臣。对于拖拉延搁的现象严斥不贷。十三年四月,皇孙出世,内阁考虑到嘉庆帝正高兴,怕送奏折影响他,他知道后就对这种做法进行了斥责。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帝在从圆明园回宫时在神武门遇刺,随从上百名侍卫只有几位反应过来出手相救,所幸嘉庆帝未受伤,刺客陈德当场被擒,后被凌迟处死,两个儿子也被处绞。事后嘉庆帝惩罚了失职的官员,侍卫,加强了紫禁城的门禁制度。十五年正月嘉庆帝斥责部院衙门因循怠玩,二十三年十一月,嘉庆帝又下令查部院疲玩现象,十二月初九规定了部院行查时间逾限处分:嗣后逾限11~20案,罚俸6个月;逾限21~40案,罚俸2年;逾限40~60案,降一级留任;……他还多次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
  •   
  • 嘉庆时期人多地少的矛盾愈发严重,人民普遍吃不饱饭。对此嘉庆帝能采取的只是限制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鼓励渔猎活动,弥补口粮不足;进一步推广精耕细作,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种植等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其实当时东北大片土地没有开发,但满族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等原因,禁止汉人迁居东北,嘉庆帝也未改变这一政策。
  •   
  • 嘉庆时期皇族堕落严重,他们受国家包养,不思进取,犯法后还不受司法制裁。嘉庆帝一方面严惩皇族不法行为;一方面还亲自作了《宗室训》用于教育皇族。另外,这个时期八旗生计问题也愈发困难,由于八旗子弟由国家供养“以清语骑射为本务”,不仕不农不工不商,时间一长便腐化堕落,一无所能。对此,嘉庆帝也只能延续祖先的做法,一方面用政府的钱替八旗子弟还债;一方面感化教育;嘉庆帝还试图采用“京旗移垦”的办法,把部分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往东北,但由于八旗子弟的抵制而很难推行。
  •   
  • 虽然嘉庆帝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一是乾隆末年以来清代社会已弊端丛生,积重难返。二是嘉庆帝受时代的局限,束缚于传统观念,祖宗家法,王朝利益,不敢,不愿,也没有能力从体制上做大的,根本性的调整,其对内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整顿,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王朝的衰落。三是嘉庆帝个人的性格过于仁慈和谨小慎微,对贪污腐败等问题打击还不够有力,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也没能推行。

对外交往

  • 英国从雍正朝开始不断对中国输入鸦片,嘉庆年间嘉庆帝多次重申和进一步严格鸦片禁令,对抑制鸦片泛滥有一定作用。在对周边国家交往中,嘉庆时中国实力虽然有所衰落,但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嘉庆七年十二月,越南新国王阮福映上台之后,请求改“安南”国号为“南越”。因为中国历史上曾存在过一个“南越国”,地域包括两广和越南北部,他怀疑安南国企图混淆古今,居心叵测,于是加以拒绝。越南国王反复请求,于是嘉庆帝赐名“越南”,一直延用到今天。
  •   
  • 在和西方国家的交往中,嘉庆帝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嘉庆十三年七月,英国以帮助葡萄牙防御法国侵占澳门,保护英国贸易为口实,派兵船9艘入侵广东香山鸡颈洋面,英军300人公然登岸,占据澳门三巴寺、东西炮台等处,又驾舢板3艘驶入省河,至省城外十三行停泊,要求在澳门居住。两广总督吴熊光令他们回黄浦候旨。嘉庆帝得报后,谕示吴熊光对英军严加诘责,并命令他们驶离。英军迟迟不动,清军封锁水路,断绝英军粮食供应,英军才在十月间撤离。事后,嘉庆帝以吴熊光在英军侵占澳门时表现怯懦,罢免其总督职务,不久又遣戍伊犁;广东巡抚孙玉庭也被革职,后来嘉庆帝还谕示加强了澳门炮台。
  •   
  •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访华,双方在礼仪问题上发生分歧,在嘉庆帝接见时,由于赶路紧急,载有官服与国书的车辆仍未抵达,加上路途劳累,他坚持稍事休息。结果负责带领觐见的官员不得要领,向嘉庆帝谎称英使生病。嘉庆帝以为英使傲慢,龙颜大怒,于是取消觐见,并下令驱逐使团,“贡品”,国书也不要了,第二天嘉庆帝气消了点,赏了使团一些礼物,收了“贡品”,并送上敕谕一道。嘉庆帝的做法一方面暂时抵制了英国的侵略企图,但而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失去了一次融入世界的机会。[3]

重农抑商

  • 嘉庆帝和先帝一样重视治河,赈济灾民。尽管镇压白莲教起义用了两个亿的军费,他还是为南河工程拨了4000余万两的治河款。他亲政后除了他死的那年外,年年都蠲免灾区的钱粮;六十大寿还普免全国积欠钱粮,大约有两千一百多万两白银,四百多万石米。
  • 嘉庆帝重农抑商,他多次申禁开矿。
  • 嘉庆帝在位时期正是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行几十年了,但嘉庆帝对此一无所知,继续严守先君之制,重农抑末,压制各地工矿业,闭关自守,清朝只能沿着衰微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 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然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使清王朝的败落于嘉庆末年已完全表面化,并从此日渐走向衰亡。
  •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死,终年61岁。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道光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庙号仁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

相关视频

嘉庆年的描金蒜头瓶!能有上千万的价值!太准了!不是一般的器物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