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揮

於 2018年11月25日 (日) 21:33 由 Unchange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张挥,名挥,又名翚,世称挥公,青阳氏玄嚣之子,黄帝之孙,是颛顼的叔伯兄弟。因其作弓矢有功于天下,颛顼帝赐挥"彤…”)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張揮,名揮,又名翬,世稱揮公,青陽氏玄囂之子,黃帝之孫,是顓頊的叔伯兄弟。因其作弓矢有功於天下,顓頊帝賜揮"彤弓素矢"。(《左傳》)

   顓頊時代雖然已有了農業,但打獵仍為當時的重要生產方式。人們手握棍棒與猛獸拼搏,離獵物稍遠點兒,就只能靠擲石塊去砸,從早奔到晚,有時還得忍飢挨餓。在生活的逼迫下,他們終於發現手中的樹枝、竹竿可以壓彎,再用藤條一拴,即變成一個半月形物件,先是用它拋石塊,後來改為削尖的竹棍,這樣就形成了弓箭的雛形。這是舊石器時代末期一項最大的發明。有了弓箭這種生產工具,獵獲物較前增多,初步解決了氏族成員的溫飽問題。但直到黃帝時代,弓箭卻改進不大,還是一藤拉一棍,彎彎似半月,時稱"月亮弓",射不准,刺不深。

   揮是顓頊部族中最優秀的年輕射手,力大無窮,聰明能幹,威望頗高,已能獨當一面。他任弓正官後與助手商量,把使用過的各式弓箭找來逐一進行比較,分析優劣及其原因。揮親自試射,發現握弓的稍彎向弦一方的弓,射得遠。他們就將弓壓得更彎一些,把原來弓體上的一弧變成了三弧,中間弧小,兩端弧大。揮還從屠坊找來獸筋代替藤條作弦,又從帝後的織坊要來蠶絲,把拴在弓體上的獸筋兩端綁得結結實實,使它晴雨都不再返松。經過反覆試製,揮做成了一種全新的弓,名叫"返曲弓"。它比"月亮弓"的射程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倍。他們還給箭頭裝上了石簇,殺傷力有了很大提高,為戰勝蚩尤立了大功。大戰之後,揮又派人跑遍山野大澤,選出了最適宜作弓箭的柘木、牛角、蠶絲、獸筋、樹膠、樹漆等材料,在箭尾裝上了羽毛,使箭飛得更快更穩,後來又將石簇改為銅簇,提高了命中率,增強了殺傷力,用於狩獵和爭戰。

   揮因長期"官弓正,作弓矢,祀弧星",功勞卓著,官封弓正,受封鉏地(今濮陽縣西南部)。其後代以官為姓,遂有張姓,揮也成為張姓始祖。張揮生前活動在濮陽一帶。其屬部族稱有窮氏,又稱有弓氏,氏族子孫繁衍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