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勞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23日 (五) 10:01 由 Wuming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劳厄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所属类别 : 科学家 因发现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冯。劳厄(Max Theodor Felix Von Laue 1879~19…”)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勞厄 免費編輯 添加義項名 B 添加義項 ? 所屬類別 : 科學家 因發現x射線在晶體中的衍射,馮。勞厄(Max Theodor Felix Von Laue 1879~1960)獲得了191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勞厄

外文名稱 Max Theodor Felix Von Laue

國籍

德国


出生日期 1879年

逝世日期 1960年

主要成就 諾貝爾物理學獎

目錄 1X射線 2個人簡介 3個人貢獻 4個人榮譽 5社會評價 6主要著作 摺疊編輯本段X射線 自從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關於X射線的本質,科學家們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勞厄認為,X射線是電磁波。他在與博士研究生厄瓦耳交談時,產生了用X射線照射晶體以研究固體結構的想法。他設想,X射線是極短的電磁波,而晶體是原子(離子)的有規則的三維排列。只要X射線的波長和晶體中原子(離子)的間距具有相同的數量級,那麼當用X射線照射晶體時就應能觀察到干涉現象。在勞厄的鼓勵下,索末菲的助教弗里德里奇和倫琴的博士研究生克尼平在1912年開始了這項實驗。他們把一個垂直於晶軸切割的平行晶片放在X射線源和照相底片之間,結果在照相底片上顯示出了有規則的斑點群。後來,科學界稱其為"勞厄圖樣"。勞厄設想的證實一舉解決了X射線的本性問題,並初步揭示了晶體的微觀結構。愛因斯坦曾稱此實驗為"物理學最美的實驗"。 隨後, 勞厄從光的三維衍射理論出發,以幾何觀點完成了X射線在晶體中的衍射理論,成功地解釋了有關的實驗結果。但由於他忽略了晶體中原子(離子)的熱運動,這個理論還只是近似的。到1931年,勞厄終於完成了X射線的"衍射動力學理論"。

摺疊編輯本段個人簡介 勞厄,M.von Max von Laue (1879~1960) ,德國物理學家。19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879生於科布倫茨附近的普法芬多費。1898年至1903年,先後在斯特拉斯堡大學,格丁根大學,慕尼黑大學學習。1903年獲得柏林大學博士學位,1905年至1909年,在柏林物理理論研究所擔任普朗克的助手。1909年在慕尼黑大學,蘇黎世大學法蘭克福大學和柏林大學任教授。1919年任柏林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1951年任普朗克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1949年被評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曾獲得曼徹斯特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名譽學位,還是柏林,紐約,維也納等科學院的院士。1960年4月23日在柏林逝世。勞厄是一位正直和有骨氣的科學家,在整個第三帝國時期,他始終反對民族主義和德國的法西斯暴政,曾給予愛因斯坦巨大的精神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