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趙光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月25日 (五) 22:41 由 Tscinter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趙光胤(927-976年),字元朗,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宋朝開國皇帝。在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事件中被擁立為帝。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趙匡胤逝世於開寶九年(976年),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1]

本名 趙匡胤 主要成就 建立宋朝,完成統一
別稱 宋太祖 主要作品 詠初日
字號 字元朗 諡號 英武聖文神德皇帝
出生地 洛陽夾馬營 年號 建隆、乾德、開寶
民族 漢族 廟號 太祖

人物生平

陳橋兵變

大家都知道「陳橋兵變」吧,這個膾炙人口的歷史是說趙匡胤通過兵變而奪取了後周的政權,並建立起了宋朝的事情。那麼這個「陳橋兵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又為什麼說這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呢?事情是這樣的,這個「陳橋兵變」是發生在後周。因為周世宗柴榮駕崩了,只能是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繼位,但因為年齡過小,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然而,宰相范質等人沒有辨別傳言中的契丹病將南下攻打周,所以便派趙匡胤去禦敵。這個時候,周的軍隊到了陳橋驛的時候,趙匡胤便於趙普等人密謀策劃,並發動了兵變,趙匡胤黃袍加上當上了皇帝。於是趙匡胤便率軍回到開封,而京城的守將石守信、王審琦也開城門迎接。趙匡胤入城後,便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該國號為宋。那麼,為什麼說「陳橋兵變」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呢?一個是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憑藉了這次赫赫有名的「陳橋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就奪去了後周的江山,一句奠定了趙宋王朝三百多年的基業。另一個是雖然趙匡胤是通過兵變奪取的後周爭取,但並沒有留下篡周的罵名,反而是顯得被迫無奈,是被將士們把黃袍強行加在趙匡胤的身上。在歷史上,每一代王朝的更替都是經過喋血宮門、伏屍遍野、烽煙四起的,然而這場兵變卻幾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的就取得了改朝換代的成功,更是創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個大王朝的奇蹟。所以這場「陳橋兵變」無疑是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變。[2]

荊湖之戰

建德三年十月,湖南衡州刺史張文表兵變占領潭州(治今湖南長沙)。湖南武平節度使周保權向宋朝求援。宋太祖趙匡胤遂決定於出師湖南之際,假道荊渚,先滅南平高繼沖政權,再接着滅亡武平周保全勢力。乾德元年正月初七,宋太祖命山南東道節度使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樞密副使李處耘為都監,率安(今湖北安陸)、復(今湖北天門)等10州兵,以討張文表為名,借道荊南向武平進軍。二月,宋軍到達荊門,慕容延釗一面殷勤招待荊南使者,一面密派李處耘率數千輕騎乘夜向江陵(今屬湖北)急進,乘高繼沖惶恐出迎之機,迅速搶占城內要點,高繼沖被迫請降,荊南政權遂亡。二月底至三月初,宋軍繼續水陸並進,經三江口(今湖南岳陽北)澧州(治澧陽,今湖南澧縣)南等作戰,殲滅湖南兵,占領朗州(治武陵,今湖南常德),俘周保權,湖南周氏政權遂亡。[3]

參考文獻

  • 《宋史·卷一·本紀第一》
  • 《宋史·太祖紀一》
  • 宋史

參考來源

  1. [1],鳳凰網
  2. [2],百家號
  3. [3],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