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8年11月19日 (一) 07:54 由 Y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 圖像 = 缩略图 File: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2018.j…”)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
一.jpg
記者、散文家
出生 1948年
國籍 白俄羅斯
職業 記者、散文家
知名於 20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知名作品 《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

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aliekexieieweiqi)記者、散文家

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女,1948年生於烏克蘭,畢業於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記者,散文作家,擅長紀實性文學作品。她用與當事人訪談的方式寫作紀實文學,記錄了二次世界大戰、阿富汗戰爭、蘇聯解體、切爾諾貝利事故等人類歷史上重大的事件。

出版的著作有《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鋅製男孩》、《死亡的召喚》、《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等。其著作相繼獲得1998年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年法國國家電台"世界見證人"獎、2006年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等獎項。

2015年10月8日,瑞典學院將20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白俄羅斯女作家、記者S.A.阿列克謝耶維奇,以表彰她對這個時代苦難與勇氣的寫作。

人物經歷

​ 1948年生於烏克蘭,畢業於明斯克大學新聞學系。

因為獨立報導和批判風格,她的獨立新聞活動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鋅皮娃娃兵》曾被列為禁書。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審判,後因國際人權觀察組織的抗議而中止。她還曾被指控為中央情報局工作,電話遭到竊聽,不能公開露面。

1990年代末,《鋅皮娃娃兵》譯者、著名翻譯家高莽(筆名烏蘭汗)與阿列克謝耶維奇有一面之緣。1999年,他將這部作品譯成《鋅皮娃娃兵》,在國內出版並暢銷。此後不久,阿列克謝耶維奇隨俄羅斯代表團訪問中國,與高莽先生就《鋅皮娃娃兵》有過一番交談。 2000年,她受到國際避難城市聯盟的協助遷居巴黎; 2011年回明斯克居住。 2015年10月8日,瑞典學院將201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阿列克謝耶維奇,以表彰她對這個時代苦難與勇氣的寫作。

人物作品

阿列克謝耶維奇以其紀實性文學作品最為著名。 她的作品在19國出版,在中國出版的著作有《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來自切爾諾貝利的聲音》、《鋅皮娃娃兵》、《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和《我還是想你,媽媽》等。

寫作風格

阿列克謝耶維奇並非按照正式的歷史文獻來描述歷史,而是從個人經 歷、機密檔案以及從被忘卻、被否定的資料中挖掘。這樣的創作意義更加深遠,遠遠超出技術性文獻的意義。她關注的焦點永遠是人,探索人的心靈是她與其他作家的區別之一。她成功地表現了一代人的茫然和恐慌,作品觸動人的內心深處。

所獲榮譽

她曾多次獲獎,包括瑞典筆會獎(1996)、德國萊比錫圖書獎(1998)、法國「世界見證人」獎(1999)、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05)、德國書業和平獎(2013)、法國藝術和文學騎士勳章(2014)、諾貝爾文學獎(2015)。

啊.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