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YH讨论 | 贡献2018年11月19日 (一) 07:54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 圖像 = 缩略图 File: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2018.j…”)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一.jpg
记者、散文家
出生 1948年
国籍 白俄罗斯
职业 记者、散文家
知名于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知名作品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aliekexieieweiqi)记者、散文家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女,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记者,散文作家,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出版的著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锌制男孩》、《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其著作相继获得1998年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年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2006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奖项。

2015年10月8日,瑞典学院将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以表彰她对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写作。

人物经历

​ 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

因为独立报导和批判风格,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审判,后因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抗议而中止。她还曾被指控为中央情报局工作,电话遭到窃听,不能公开露面。

1990年代末,《锌皮娃娃兵》译者、著名翻译家高莽(笔名乌兰汗)与阿列克谢耶维奇有一面之缘。1999年,他将这部作品译成《锌皮娃娃兵》,在国内出版并畅销。此后不久,阿列克谢耶维奇随俄罗斯代表团访问中国,与高莽先生就《锌皮娃娃兵》有过一番交谈。 2000年,她受到国际避难城市联盟的协助迁居巴黎; 2011年回明斯克居住。 2015年10月8日,瑞典学院将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阿列克谢耶维奇,以表彰她对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写作。

人物作品

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其纪实性文学作品最为著名。 她的作品在19国出版,在中国出版的著作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锌皮娃娃兵》、《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和《我还是想你,妈妈》等。

写作风格

阿列克谢耶维奇并非按照正式的历史文献来描述历史,而是从个人经 历、机密档案以及从被忘却、被否定的资料中挖掘。这样的创作意义更加深远,远远超出技术性文献的意义。她关注的焦点永远是人,探索人的心灵是她与其他作家的区别之一。她成功地表现了一代人的茫然和恐慌,作品触动人的内心深处。

所获荣誉

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艺术和文学骑士勋章(2014)、诺贝尔文学奖(2015)。

啊.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