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2年3月1日 (二) 07:39 由 Scfa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为"五湖"。古代的说法不同,如《国语》、《史记》中的五湖专指太湖,或…”)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為"五湖"。古代的說法不同,如《國語》、《史記》中的五湖專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六湖 : 我國的幾個大湖 ,說法不一,一般指 洞庭湖 、鄱陽湖 、太湖 、洪澤湖、巢湖、千島湖。在《地理通釋十道山川考》中 ,原先的五湖名稱是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鑑湖。(彭蠡即鄱陽湖。鑑湖到了清代則被洪澤湖代替。) 但根據《史記河渠書集解》五湖,湖名耳,實一湖,今太湖是也。

 5

本詞條 無參考資料, 歡迎各位 編輯詞條,額外獲取5個金幣。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五湖

拼音 wǔ hú

民國注音 ㄨˇ ㄏㄨˊ


一般包括 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

注音 ㄨˇ ㄏㄨˊ

古詩作者 范蠡

目錄 1詞語概念 2湖北五湖 3洞庭湖 4鄱陽湖 5巢湖 6太湖 7洪澤湖 8古詩 摺疊編輯本段詞語概念 摺疊引證解釋 1. 古代吳越地區湖泊。其說不一:(1)吳縣南部的湖澤。

《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其澤藪曰 具區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鄭玄注:" 具區 、五湖在 吳 南。浸,可以為陂灌溉者。" 具區 ,即太湖。(2)即 太湖 。《國語·越語下》:"果興師而伐 吳 ,戰於 五湖 。"韋昭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選·郭璞〈江賦〉》:"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李善注引張勃《吳錄》:" 五湖 者, 太湖 之別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漢趙曄《吳越春秋·夫差內傳》:"入五湖之中。" 徐天佑 注引 韋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沔水二》:"南江東注於 具區 ,謂之五湖口。五湖謂長盪湖、 太湖 、 射湖 、 貴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個湖。《史記·夏本紀》" 震澤 致定" 唐張守節正義:"五湖者,菱湖、 游湖 、 莫湖 、 貢湖 、 胥湖 ,皆 太湖 東岸五灣為五湖,蓋古時應別,今並相連。"

2. 江 南五大湖的總稱。

《史記·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間,其人輕心。"司馬貞索隱:"五湖者, 具區 、 洮滆 、彭蠡、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楊慎《丹鉛總錄·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帶五湖',則總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陽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江蘇長盪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鄱陽湖。 青草 ,今洞庭湖東南部。

3. 指 洞庭湖 。

唐杜甫《歸雁》詩:"年年霜露隔,不過 五湖 秋。"朱鶴齡注:"雁至衡陽則回。此五湖當指 洞庭湖 言。"

4. 近代稱 華中 、華東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陽湖 、巢湖、 洪澤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越國大夫范蠡,輔佐越王勾踐 ,滅亡吳國,功成身退,乘輕舟以隱於五湖。見《國語·越語下》。後因以"五湖"指隱遁之所。

晉葛洪《抱朴子·正郭》:"法當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尋漁父於滄浪。" 唐李白《書情贈蔡舍人雄》詩:"我縱五湖棹,煙濤恣崩奔。" 清李漁《巧團圓·聞詔》:"從今後呵,才知道隱 三湘 泛五湖,這仙緣沒福難圖。"

6.引申義,指遠闊大地。《載敬堂集·江南靖士聯稿·對薄松濤先生梅雨潭聯出句》:"蘿泉有志,三洄究騁五湖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