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帥一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1月26日 (二) 22:14 由 CBY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442 道路工程;鐵路工程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麥帥一橋

圖片來自好房網

麥帥一橋,是臺灣的一座橋樑,位於臺北市松山區內湖區[1]跨越基隆河,承載環東大道南京東路,是南港汐止通往臺北市區的重要橋樑。

簡介

麥帥公路興建於民國53年,是臺灣第一條有快速公路,而麥帥橋則是麥帥公路的橋樑,後來麥帥公路改建為環東快速道路,麥帥橋民國90年改建成現在的麥帥一橋,長度340公尺 、寬度41公尺,雙層車道,採用「單弦拱肋雙層鋼拱橋」,在國內是第一座,在世界各國也是極少見。[2]

沿革

麥帥公路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麥帥橋是麥帥公路跨越基隆河的橋樑,原名為「麥帥公路一號橋」,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5月間竣工[3]十大建設的推動,麥帥公路被劃入中山高速公路基隆台北段。1979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車後,麥帥公路僅存麥帥橋至中山高速公路內湖交流道路段。1994年(民國八十三年)9月15日,配合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麥帥橋進行拆除改建並開放便橋替代通行。2000年(民國八十九年)10月15日,雙層式麥帥一橋之下層橋部份、南京東路引道段及環東大道開放通車。[4]

設計

原麥帥橋配合整體交通路網之規劃,由於需銜接南京東路圓環高架橋及環東大道之車流動線,位居數條重要道路之樞紐,需用雙層橋面,故改建為雙層橋梁,[1]當初設計時,考慮到防洪、河水沖刷等問題,配合跨越截彎取直後之基隆河道,需採用大跨徑橋樑以降低對水流之影響,因此橋樑沒有放在河道中。[3][1]另外由於橋址位於松山機場飛航安全管制範圍內,橋樑高度受到限制,故拱高僅30公尺。[1]麥帥一橋基隆河兩岸堤防法線間距為380公尺,主河道寬約100公尺。[1]麥帥一橋連接基隆路南京東路六段,長340公尺、寛41公尺,[3][5]上、下二層橋面均於中央拱肋兩側分別配置9.0公尺寬單向雙線快車道,下層橋面並於韋廉迪桁架外側以懸臂托架方式,配置5.5公尺寬之機慢車道和人行道。[1]上層是環東大道,下層則是南京東路。為了配合路線線形及橋梁景觀之需求,採用跨徑170公尺、拱高30公尺之「單弦拱肋雙層鋼拱橋」[1],是台灣第一座「單弦拱肋雙層鋼拱橋」。[3]

增設機車左轉專用道

為改善內湖區交通壅塞問題,北市交工處針對內湖區7處瓶頸路口實施改善方案,其中瑞光路、民權東路6段等6處路段實施禁止臨停、車道調整等改善措施;麥帥一橋西往東方向則於下橋處增設機車左轉專用道,今起開放機車左轉至堤頂大道。

考量行善路59巷為內科地區機車通行的重要進出道路,但上午尖峰時段因機車流量大,常造成車流壅塞;另南京東路6段亦因需於行善路59巷口停等紅燈,造成南京東路6段主線紓解效率不佳,因此決在麥帥一橋西往東下橋處增設機車左轉專用道,今起開放機車左轉堤頂大道。 交工處表示,希望藉此調整機車行駛動線,以減少行善路59巷機車專用道機車通行量,以及增加南京東路6段車流通行秒數,減少該方向停等車隊長度。[6]


相鄰道路

基隆河主要橋樑
西行道路 基隆河 東行道路
(下層)南京東路五段
(上層)環東大道
松山區
麥帥一橋

←松山區    內湖區
(下層)南京東路六段
(上層)環東大道
內湖區

影片

環東大道(麥帥一橋)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1.4 1.5 1.6 張荻薇、陳 輝、馮怡園、曾榮川. 都市高架快速道路之設計與施工. 台灣世曦股份有限公司. [2014-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Chinese (Taiwan)). 
  2. 麥帥一橋、彩虹橋、成美河濱公園,xuite日誌,2014-11-16
  3. 3.0 3.1 3.2 3.3 基隆河的橋樑. 台灣學校網. [2014-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2) (Chinese (Taiwan)). 
  4. 內湖區志,陸、卷五 交通篇. 內湖區公所. [2014-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2) (Chinese (Taiwan)). 
  5. 賴進貴,徐美玲,林靜怡,廖偉國,陳玉文,張月昭. 臺北河川橋樑之旅. 台北市: 臺北市政府新聞處. 民國092年10月. ISBN 957-01-5232-X. 
  6. 麥帥一橋下 今起開放機車左轉,好房網News , 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