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迎春門 (臺南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0年6月29日 (一) 16:31 由 Jeffrey12358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removed Category:684 名勝古蹟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迎春門 (臺南市)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隨意窩

基本資料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別稱    大東門、迎春門、東安門

登錄類別  城郭

地理位置  臺中市北屯區昌平路2段41號

建成年代  大清同治十年(1871年)

迎春門又稱臺灣府城大東門,是臺灣現存最具規模的城樓[1]位於今臺灣臺南市東區,是清朝臺灣府城的14座城門之一,為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作為臺灣府城的大東門,迎春門是臺灣郡城東向的交通孔道,位於城垣的東南緣,城樓高大。曾有甕城,今不存。[2]

歷史背景

  • 雍正三年(1725年),臺灣府建城,第一座動工興建的城門是大東門,是一座木造有樓臺的柵門。大東門位於於城廓的東南方,內接東門大街。由於城門位於東安坊,也稱東安門。1736年,改木道門為磚石城門。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臺灣爆發林爽文事件,事平之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城桓改為三合土,大東門改建為兩層的城樓,歇山重簷式屋頂,四周廊道,將臺灣府城各門的城臺加高,臺上建城樓,以加強府城的防禦能力[3]。大東門週圍民宅遍佈,居民依城門石壁築屋而居。
  • 1895年,日方由三面圍攻臺南府城,至10月22日,日軍入城,從此以後,城垣開始遭遇被拆除的命運,城門也因年久失修,逐漸傾朽。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政府發佈市區改正計畫,大東門被規畫為圓環綠園獲得保存。
  • 二次戰後,大東門遭違章建築占用,城樓在1952年時便已拆除[4]。1955年8月艾瑞絲颱風帶來連日豪雨,9月1日5時10分城垣崩塌,壓毀一旁的民居(違章建築),釀成慘案,十人當場活埋,大東門僅存基座[5][6]。災情發生後,博愛路派出所在5時44分才接獲通報,隨即通知救災單位出動[6]。當時由於光靠人力不足,警察局第二分局長嚴季絮指示向民航空運公司、台糖農業工程處借調起重機、工程車來支援救災[6]
  • 1975年修建城樓,古貌未減,窗的造型多變化,有書卷、扇形、方型、八角形。紅柱白牆。橙瓦燕尾,典雅穩重,配合臺南市觀光年的「臺南市整修名勝古蹟三年計畫」,政府乃於1977年將大東門依原來的外貌形式重建[7][8]。1985年11月27日,大東門被政府公告為三級古蹟[3]。現在的大東門位於東門路一段與勝利路口,以圓環形式坐落於道路中央,是臺南市的地標。

建築概況

  • 大東門在石砌城臺上建有城樓,外有甕城環繞[9],甕城今已不存。
  • 大東門城樓高兩層,二丈八尺[8],為重簷歇山式結構,覆有橘色筒瓦。城樓四面壁身為白色,二樓開有八角窗和扇型窗[3],是臺灣現存最具規模的城樓。
  • 大東門的城臺為長條型花崗岩堆砌而成,城基宏偉雄厚,門洞居中,西側拱門上銘刻著「迎春門」,東側有石質橫額一塊題「東安門」。

交通設計

  • 現今的大東門做為臺南市區主要的聯絡道路,由東門路、勝利路與府連路構成東門城圓環。
路線示意圖 方位 路名 通往
勝利路 成功大學小東路北區
東門路一段 虎尾寮臺南交流道仁德區
府連路 臺南大學大同路中西區
西 東門路一段 中西區安平區

名人做題

  • 連橫曾於城樓上賦詩抒懷,題為〈迎春門遠眺〉[10]

迎春樓上對春風,北衛南屏一望中。拂水兩行垂柳綠,燒空萬朵刺桐紅。

彌陀寺古歸遼鶴,羅漢門高斷塞鴻。省識興亡彈指事,遺民猶說草雞雄。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成功大學建築系。〔台灣府城大東門〕
  2. 大東門迎春門,隨意窩,2009-09-11
  3. 3.0 3.1 3.2 作者不詳(1736)。[台灣府城大東門]。《數位典藏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140581   (2010/02/11瀏覽)。
  4. 連景初. 〈臺南城樓史話〉、〈甕城仁和門〉. 《臺南文化》 (臺南市文獻委員會). 1967-03-31, 9 (1): 45、46. 
  5. 本報臺南一日電,〈連朝豪雨釀成慘禍 南市城樓崩塌 壓斃男女十人 一男逃出一女遇救〉,《聯合報》,1955年9月2日,第三版
  6. 6.0 6.1 6.2 陳銘城. 《改制前臺南市消防記事》. 臺南市消防局. 2010-12: 28. 
  7. 青年日報》,92/9/13,第9版,〈府城古牆撫今追昔〉,作者鍾琪
  8. 8.0 8.1 洪敏麟;  . [  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  ] 請檢查|url=值 (幫助).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9-06-30:  . ISBN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中文). 
  9. 臺灣建築史. [2010-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13). 
  10. 詹伯望. 《「台南建城280年」系列專題報導十之六》大東門 見證政權興亡. 自由時報. 2005-11-0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