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汉文帝刘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Zyh讨论 | 贡献2019年4月1日 (一) 20:45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文帝刘恒
出生 (前203年- 前157年)
  河南宫成皋台
国籍 西汉
职业 汉文帝

刘恒 (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1][1]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 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 汉文帝在位时,存在诸侯王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汉文帝对待诸侯王,采取以德服人的态度。道德方面,汉文帝亦曾经亲自为母亲薄氏尝药,深具孝心。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后葬于霸陵。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所以,其庙号太宗,谥曰孝文皇帝。也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2][2]

生平经历

身世背景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薄姬在秦末原为魏王魏豹妾。楚汉战争初期,魏豹附汉而又叛汉,乃为汉将韩信、曹参败俘,后被汉将周苛所杀。因此薄姬也成了俘虏,不久被送入织室织布。后刘邦见她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 [4][3]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初,刘邦坐在河南宫内成皋台上,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相伴,她们在一起谈笑当年与薄姬的约定。汉高祖听到后,问她们笑什么,两人将实情全部告诉了汉高祖。刘邦内心感到伤感,怜悯薄姬,当天就把薄姬召来并与她同房。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汉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在河南宫内成皋台生下儿子刘恒。 [5][4] 自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见到刘邦。 [6][5]
初封代王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在亲征平定代地陈豨的叛乱后,就立八岁的刘恒为代王 [8] [6] ,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 [9][7] 其后刘恒在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由是大安。另一方面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养成了他谨慎、沉静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这为他即位后成功应对功臣问题与施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登基为帝
西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去世,刘邦的旧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然后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因为他们认为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最后,他们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相反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属臣们也意见不同:刘恒的郎中令张武等认为有诈,提议以有病不能前往进行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而中尉宋昌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这个结果表明: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卜卦人不久要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启延续禹那样。卦师向他解释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级。 [11-12] 于是刘恒决定入京即位。 但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一步步小心从事,深怕中了计,丧命黄泉。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到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宋昌到达渭桥,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宋昌到高陵回报刘恒,于是刘恒行进到达渭桥,群臣以臣礼拜见刘恒,刘恒亦谦逊回拜。太尉周勃进言说:“要求赐片刻时间秘密禀陈。”宋昌说:“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奏;要是所陈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的。”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刘恒辞谢说“:请到京都馆舍再议。”最后,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平安地住进了未央宫,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巩固皇位
汉文帝入京,仅带宋昌、张武等六人。他即位后下定决心要尽快整合皇权体制,以恢复和加强国家政权的运转能力。
因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张武为卫将军和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对于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们一一赏赐、封官晋爵,对于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也恢复了爵位和封地,同时,对于跟随父亲刘邦开国的功臣们也分别赏赐、分封。这些措施使的文帝的帝位得到巩固 。
除了用拉拢的手段巩固权势外,打击重臣也是文帝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方面主要是对大功臣周勃的处理。周勃因为拥立文帝有功,所以每次退朝后,出来时总是很骄横的样子,似乎不把新帝放在眼里。而文帝对他更加有礼,经常目送他离去。有大臣劝说文帝,不该对周勃这样重礼,有失君主的身份。从此,文帝的神色变得越来越严肃,而周勃则越来越敬畏。周勃的属下及时提醒他:小心功高盖主,引火烧身。周勃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于是辞去了右丞相(汉时以右为上,陈平当时是左丞相,相当于副职)的职务,文帝很快也答应了。
一年后,因为陈平谢世,文帝又任命周勃做丞相,但仅十个月后,文帝又以列侯归封国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职。当时,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长安,这给京城的粮食供应增加了很多负担,所以,文帝就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即使朝廷恩准留在京城,也要将自己的儿子派到封国去。但很多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留在京城,这使文帝很生气,便让丞相周勃带头做表率,免了他的丞相职务 。
再后来有人举报周勃在家常身披盔甲,有谋反之心,文帝马上把他抓捕。周勃赶忙通过帝舅薄昭向文帝说明自己因惧祸才束甲,决无谋反之心的实情。文帝在重新调查后,没有发现周勃谋反的事实,便释放了他。这和封建时代很多皇帝相比,文帝做得确实很宽容 。
汉文帝巩固皇位的主要措施有:
①掌握军队
军权是最大的权,文帝深谙此道,所以在他进入未央宫的当天夜里,就命令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命张武为郎中令,巡察保卫宫中。相关部门分别诛杀后少帝及其三个弟弟于他们自己的府第里。新帝回到前殿连夜颁布诏令,大赦天下。 文帝知道自己在汉廷并无雄厚的政治基础,有的宗室认为他是“摘桃派”,仅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拥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临的是不断壮大和日益骄横的诸侯王势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务是采取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来巩固皇权。
②封赏功臣

汉文帝即位之后,首先封赐诛诸吕有功之臣。文帝前元年(前179年)十月,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组成新的汉廷中央。随新帝入朝的官员,有的官至列卿。
除了保留旧有的诸侯王之外,汉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诸侯王。同年十二月,立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后来,又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又徙封为淮阳王,后徙封为梁王;刘参为太原王,后徙代王;刘揖为梁王。
同年正月,即文帝即位三个月后,根据群臣的建议,文帝立长子刘启为太子。这样,自汉高祖以来,预立太子就成为汉家的定制。同月,立窦氏为皇后。
镇压叛乱
由于汉初大力推行无为政治,对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起了催化作用。诸侯坐大,开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文帝的即位又使刘氏宗室内部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文帝三年(前177年),皇侄济北王刘兴居发动叛乱,首开同姓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镇压,叛军顷刻瓦解,刘兴居被俘后自杀。
三年后,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王位,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贾谊献策
两起叛乱虽被平息了,但汉初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实际上已成为对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势力。朝廷中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到了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贾谊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时年28岁的贾谊上《陈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两点:第一,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即同姓诸侯王不比异姓王可靠。第二,是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这样的封国条件下,最后都是要威胁中央集权政权的。贾谊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国的势力,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

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然而,当时他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形势不允许他用激烈的方式实施《治安策》上的政治构想。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直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文帝趁机将最大的齐国分为六国。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
贾谊关于众建诸侯的建议,至此才得以实施,但皇权和王权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分权和集权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文帝对同姓诸侯王基本上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导致了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
宽俭待民
文帝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安定的意义。其性又节俭,故在位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曾因惜十家之财而罢建露台;因怜吏卒输送之劳而令列侯归于封国,不须留于长安奉朝请;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肉刑;又诏罢天下田租。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
病重去世
文帝君臣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初一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 ,享年四十七岁。 群臣上庙号为太宗,谥号孝文皇帝。同年六月初七日,葬于霸陵 (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
历史评价
总评
汉文帝刘恒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刘恒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刘恒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文帝的政治方针和措施,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统治秩序也日臻巩固。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刘恒和景帝时期,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多了。汉朝社会开始进入治世。

家族成员

父母

汉文帝刘恒之母薄氏之墓--南陵
父亲:汉高祖刘邦
母亲:薄太后薄姬
兄弟姐妹
哥哥
齐悼惠王刘肥
汉惠帝刘盈
赵隐王刘如意
弟弟
赵幽王刘友
赵共王刘恢
淮南厉王刘长
燕灵王刘建
姐姐
鲁元公主
后妃
代王王后,名讳不详,刘恒结发妻子,与刘恒育有四子,于刘恒即位前薨逝,无追封。
孝文皇后窦漪房
慎夫人
尹姬
子女
儿子
刘恒与代王王后育有嫡子四名,但皆于刘恒即位前后陆续病逝。
嫡长子汉景帝刘启(孝文皇后窦氏所生)
嫡次子梁孝王刘武(孝文皇后窦氏所生)
三子代孝王刘参
四子梁怀王刘
女儿
嫡长女馆陶公主刘嫖(窦皇后窦氏所生),嫁堂邑侯陈午,所以又称堂邑公主,汉武帝时称窦太主。
次女绛邑公主,史书未留其名讳,嫁周勃之子绛侯周胜之,按西汉惯例,称为:绛邑公主。

史书记载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十·孝文本纪第十》
东汉·班固《汉书·卷四·刘恒纪第四》


氏族谱南京谱:彭城郡刘氏四世:恒公。 刘氏族谱(南京谱)

轶事典故

宠信邓通
邓通是深受汉文帝宠信和喜爱的佞臣。一天,文帝叫一个看相的术士给邓通看相,相士直言不讳地对刘恒说:“邓大夫以后会因贫困而饿死。“文帝听后大不高兴,愤愤地对邓通说:“朕要想让你富,有何难哉?“说完即下了一道诏书,把蜀郡严道县的铜山赐给邓通,并允许他铸钱。邓通从此富可敌国。邓通既蒙文帝宠爱,感激涕零,更加想要有所报答才行了。
一天,文帝的毒疮突然发作,红肿流脓,溃烂不堪。刘恒痛得钻心,整天伏卧床上,哀号不已。一帮御医药开了不少,文帝吃了却不见疼痛稍减分毫,最后竟痛得晕了过去。邓通在旁急得抓耳挠腮,一见皇帝竞昏死过去,于是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竟一下子扑到文帝身上,

也不管那脓血有多污秽腥臭,就张开嘴巴,对着文帝背部的烂疮就吸。说来也奇怪,邓通才吸了几口,文帝的疼通便减了几分,竟悠悠地醒了过来。邓通又吸了几口,然后伸出舌头,往疮口里舔了几舔,文帝竟觉得一下子疼痛全消了。等他舔完,文帝扭过头一看,见是邓通,大受感动,心想关键时刻又是邓通对自己最忠心,总算不负对他的一番提拔和宠爱。以后几天里,邓通又给他吸了几次,文帝的疮慢慢好了起来。一天文帝问邓通:“你说天下谁最爱我?“邓通说;“那自然是太子。“这时正好太子刘启进来问安,文帝便叫刘启来给他吮疮。刘启无奈,跪在榻前,对着刘恒溃烂的背,勉强把嘴巴凑上去,还没碰到疮口,竟一个恶心,呕吐起来。文帝见了大不高兴,刘启只好怏怏退出。
后来刘启听说邓通曾为刘恒吮疮,大为愧恨,从此记恨在心。几年后文帝驾崩,刘启即位,这就是汉景帝。景帝一即位,首先便把邓通革职,追夺铜山,并没收他的所有家产。可怜富逾王侯的邓通,一旦竟与乞丐一样,身无分文,最后竟应了那个相士的话,饿死街头。
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刘恒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废除肉刑
西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在西汉的齐国(在今山东淄博市),有个被人称为淳于公的太仓令淳于意

因为犯了罪要受刑。在当时,受刑就是受肉刑,这是残害人身体的刑罚。按照汉朝的法律,官员犯罪要解送到京师长安去受审。
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在当地有点小名气。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会拍上司的马屁,就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个贵妇得了重病,请淳于意到家诊治。贵妇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但是贵妇家人再三恳求,淳于意只好勉强给她服了几服草药。不久,贵妇病重逝世。贵妇的家人一口咬定是淳于意错开药方,把病人置于死地,并把淳于意告到了官府,昏庸的官吏不分青红皂白,判淳于意有罪,须受肉刑。当时肉刑有三种: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由于淳于意曾做过官,所以要被押送到京师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离家那天,感叹自己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现在自己有难,谁也帮不上忙。淳于意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决定陪父亲去长安,替他申冤,家人再三劝阻都没用。
临淄相距长安两千余里,缇萦随父亲好不容易到了长安,淳于意被押入狱中,等待处罚。
缇萦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她靠着敲打皇宫外设置的报警用的“路鼓”,才得以向汉文帝上书申诉。

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就仔细阅读起来。缇萦的奏章是这样写的:“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他如今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文帝看了小女子缇萦的上书,觉得这个小姑娘说得有道理,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并自我责备道:“据说舜帝在位的时候,若有人犯罪,便在其衣服上做记号,或让犯人穿戴与众不同的服饰,以此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和羞辱。惩罚虽如此之轻,可百姓却没有犯法的,这是多么高明的统治啊!现今的法律中有三种肉刑,即黥刑、劓刑和刖刑,戕害人的生理,但作奸犯科的行为却依然屡有发生,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呢?无非是我的德行不足以服人,且对百姓的狡猾不明。为此,我感到非常的惭愧。所以说,若不对百姓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走向犯罪。《诗经》上说:“道德修养很高的君子,如同百姓的父母一般。”现在有人触犯了法律,尚未对其进行教育,便施以肉刑,即使他们之中有人想改恶从善,却也没有机会了。我非常同情这种人。肉刑到了断人肢体、毁人肌肤的地步,终身也无法去掉,这种刑罚使人痛苦不堪,多么不道德啊!难道身为百姓父母的君王就能对此称心如意吗?现在下令废除肉刑,已经定罪尚未施刑的要予以纠正,不再施刑。此外,犯罪之人无论量刑轻重,只要在服刑期间不逃亡,期满后即可免罪成为平民。要注意完善这条法令……”
于是,文帝便给御史大夫(最高监察长官,相当于副丞相,位列三公)冯敬下了一道诏书,要他修订有关律法,废除肉刑。

陵墓

霸陵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因其外形酷似埃及金字塔,被国外汉学家称为“东方金字塔”。 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霸陵在白鹿原原头的断崖上凿洞为玄宫,内部以石砌筑,并有排水系统,墓门、墓道、墓室以石片垒砌,工程十分浩大。但估计,后来排水系统被沙石堵塞,以致墓门后来被水冲开,墓室结构遭到破坏。霸陵最迟在西晋即遭盗掘,并在当时发现了大量的陪葬品。

影视形象

1986年电视剧《真命天子》:廖启智饰演汉文帝;
《大风歌》中的汉文帝(刘牧饰)
《大风歌》中的汉文帝(刘牧饰)
1988年越剧戏曲电视剧《汉文皇后》:曹银娣饰演汉文帝;
2004年电视剧《辛追传奇》:田征饰演汉文帝;
2010年电视剧《大风歌》:刘牧饰演汉文帝;
2010年电视剧《美人心计》:陈键锋饰演汉文帝。

视频

汉文帝大义灭亲,反驳母亲:不杀舅舅,谈什么治理天下

参考文献

  1. 汉文帝刘恒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3-11-12]
  2. [1]_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03-29]
  3. 《史记》:“汉使曹参等击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余不得幸。”
  4. 《册府元龟》◎帝王部·诞圣:文帝以汉王四年生,初帝母薄姬高祖召欲幸之,对曰:昨暮梦龙据妾胸。高祖曰:是实贵徵也。吾为汝成之遂幸有身岁中生帝於河南。
  5. 《史记》:“汉王坐河南宫成皋台,此两美人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闻之,问其故,两人具以实告汉王。汉王心惨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
  6. 班固《汉书·外戚传》:“(薄姬)遂幸,有身。岁中生文帝,年八岁立为代王。”
  7. 班固《汉书·文帝纪》:“孝文皇帝……高祖十一年,诛陈豨,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