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侯仁之

习包子讨论 | 贡献2022年8月22日 (一) 17:10的版本 (add)

目录

生态学系园林专业代表队在秦皇岛市第十一届插花大赛中斩获多项殊荣

2016年4月30日,生态学系园林专业代表队在秦皇岛市第十一届插花大赛中创出佳绩,张肖娟、郑丽宏等7名同学获本次大赛创意插花第一名、团体最佳创意等多项殊荣。我系教师巩如英、郑伟组织指导了学生参赛并获得最佳指导教师。

本届插花大赛由市林业局、市花卉协会、洋洋集团主办。来自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农大海洋学院、婚庆公司、洋洋花卉商户和社区等方面的百余名选手参加比赛。我系于四月初启动比赛并进行了多次练习,几次的创意碰撞形成了我们的参赛作品。比赛当天,团体设计《春江花月夜》成为了赛场亮点,她用花展示了一幅江南春水的美景;小组赛,作品《向往》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个以鸟笼为基架的插花作品,寓意人们呼吸着雾霾的空气,穿梭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向往回归淳朴,与自然和谐相处。

秦皇岛市花卉协会会长和洋洋集团总裁对我系代表队的作品的给予了高度认同,并向选手们致以热烈祝贺。作品将在新洋洋花卉展示三天,这不仅鼓舞了的选手,同时对我系园林专业师生气势的提升、我院知名度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荣誉是在我系领导及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是生态学[1]系共同努力的结果。

侯仁之(1911.12.06~2013.10.22),男,1911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籍贯山东恩县(现山东德州平原县恩城镇)。

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为表彰侯仁之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他"乔治·戴维森勋章",侯仁之成为全世界获此殊荣的第6位著名科学家。

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第一次在中国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率先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52年,侯仁之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专业。 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出版有《侯仁之文集》。1984年,侯仁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为中国加入《公约》刻不容缓。他在归国后立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一份中国应加入公约的提案,为国家所采纳,中国最终成为了"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侯仁之院士则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2013年10月22日下午2时,侯仁之院士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享年102岁。